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2.了解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3.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感悟诗歌意境。4.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感悟诗歌意境。[教学安排]一课时[教法学法]诵读法想象法合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整体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细致品味重点诗句,把握全诗所表达的中心。3.学习这首诗,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4.了解赏析新诗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这首诗,准确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准确理解关键诗句。【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了解艾青新诗创作的特点及本诗的写作背景,为学生准确理解这首诗奠定基础。2.注重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意。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语言的特点,品味重点诗句,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4.课堂…  相似文献   

3.
黄卫星 《学语文》2003,(2):13-14
教学思路: 采用美读法——以读带解,以读促说。采取学生多种诵读和教师范读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要适时点拨,学生要倾注感情。基本设想是:由课题《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入手,以探讨每节最后“祖国啊”朗读时的感情基调为突破口,引导分析意象的丰富内涵,把握全诗感情跳动的脉络。继而指导学生诵读,深入领会诗句深层含义。其中,第一节品读完,品读第三节,两节可比较读,形成强烈的反差,再诵读第二节,并理解其在诗歌结构中的作用,最后研读第四节,并理会其在全诗中的总结地位。  相似文献   

4.
一、设计理念 《出塞》教学旨在通过吟诵诗歌─意会情境─以诗解诗等,引导学生体验、理解诗人触景生情的创作欲望和饱满情怀,感受并体会诗人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深沉的家国情怀!二、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战争中的灾难和不幸,感受和平生活的美好和幸福。2.体会边塞诗的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学、文字(书法)的热爱。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朗读方法,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能力目标:理解诗中的意象及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3.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读准节奏,读出情感。[教学难点]感悟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  相似文献   

6.
张海侠 《考试周刊》2013,(90):28-28
散文诗是一种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独特文体.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为主.引导学生在听读、朗读、宽读、品读、诵读中提高文学素养.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学习朗读技巧,感知诗歌内容.(重点) 2.品析诗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林清玄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是的,生活中的风雨总会不期而至.对此,我们是逆来顺受、避而不见,还是勇敢无畏、迎难而上?不同人生态度会带来不同的人生风景,这节课我...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学习吟诵古诗,反复诵读,力争背诵全诗(最低要求背诵前6节);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体会它的节奏感、韵律美。  相似文献   

9.
<正>一、设计理念《出塞》教学旨在通过吟诵诗歌─意会情境─以诗解诗等,引导学生体验、理解诗人触景生情的创作欲望和饱满情怀,感受并体会诗人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深沉的家国情怀!二、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战争中的灾难和不幸,感受和平生活的美好和幸福。2.体会边塞诗的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学、文字(书法)的热爱。三、重点和难点通过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入  相似文献   

10.
李炼 《广西教育》2012,(6):47-48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议论文的相关知识。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用结合生活实践、自主学习的方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2.通过诵读法、讨论法感知、品味重要语句的语言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相似文献   

11.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训练学生的朗读与背诵是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思想内容,品位诗歌语言的凝炼美和音乐美.  相似文献   

12.
潘胜 《学语文》2015,(2):24-25
[三维目标]1.学会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体悟诗词感情;2.使用"四读"法,由浅入深地理解诗歌,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3.理解苏东坡达观的处世态度,真正体悟苏东坡旷达的胸襟。[教学重点]学会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体悟诗词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苏东坡达观的处世态度,真正体悟苏东坡旷达的胸襟。[教学方法]1.诵读法感知诗歌2.四读法鉴赏诗歌[教学课时]  相似文献   

13.
【单元教学设想】艾青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爱的表白,余光中凭海临风怅望大陆的孤寂身影,戴望舒的深沉抚摸,舒婷的激情歌唱,莱蒙托夫笔下浑厚而宽广的俄罗斯大地,休斯灵魂中悠长的历史河流……这烙在人们心上对祖国和家乡的深沉爱恋,这些蕴涵着诗人深沉炽热情感的文字,唯有在倾情的朗读中,在动情的想像中,在尽情的品评中,在激情的背诵中,方能融入我们的血脉啊。【单篇教学方案】《诗两首》教学新点子方案一教学角度:说读。主要教学步骤:1.进入《我爱这土地》的学习,并出示主要教学方式:说读。2.说朗读。①教师示范朗读全诗,并解说朗读节奏、重音…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快乐的节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这首诗共有四小节,重点是第二、三小节。教学时应以诵读和引发学生想象为主,首先抓住题眼,从学生的旧知识入手,激发学生读的欲望,然后通过不同的朗读要求,引导学生不断地与文本对话,逐层感悟诗歌的内涵,体会其意境。要合理地将本课与其他课程整合,利用音乐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诗歌内容的快乐和语言的优美,培养学生的语感。课文配有彩图,学习时可根据画面展开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犤教学目标犦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色”。理解由生字组…  相似文献   

15.
《雨说》     
【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教学重点】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2.联想想像法。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3.评析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4.探究学习法。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相似文献   

16.
<正>一、教学目标1.朗读并分析全诗,学习诗歌所运用的古典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2.掌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3.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分析古典意象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2.体会诗歌"美丽的错误"之格调美。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诵读法、思路教学法。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有感情诵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实践“读——悟——赏”的创新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秋  相似文献   

18.
如何把朗读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从而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这是语文教学中值得探索的一个课题。《香山红叶》朗读课型设计》提出的“以读带讲,读中讲,读中议,讲中练”的教学方法便是一个探索这一课题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实例。它的主要特点是: 一、它始终把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与阅读能力的培养统一在一起,使二者相互作用、相得盖彰。首先,从对朗读基调的确定,来促进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基调既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直接体现,那么不深钻课文,不理解课文,就无法确定基调,更谈不上在朗读中把握基调了。  相似文献   

19.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诵读,是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要体会和把握诗词句的节奏,轻重音和语气的舒缓、急速,诗词的感情基调,诗词的风格特征,诗词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调整,初步掌握读词的技巧;把握本词的情感基调,感受气象,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2.品味语言,感知其形象性,赏析点染手法,理清内容,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 3.知人论世,披文人情,探究词人的写作意图,明确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