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学前混龄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文章对中国幼儿园混龄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混龄教育课程建构的理论依据研究较缺乏,课程目标设计注重共性目标、层次目标和异龄互动目标的结合,课程内容的选择强调综合考虑全体幼儿发展的普遍性需要和各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的个性化需要。课程实施突出实行多样化和灵活性的教育途径和具体组织形式。课程评价坚持课程方案评价、实施过程评价与课程效果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研究认为,以后还需要加大对幼儿园混龄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力度,重视幼儿园混龄教育课程的园本化探索,关注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的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克服幼儿的消极情感体验,增强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工作能力,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建构幼儿园混龄教育课程必须坚持主体性和发展性相结合,全面性和差异性相结合,兴趣性和整合性相结合的三项原则。在幼儿园混龄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形式方面都要充分考虑混龄教育的特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混龄游戏活动的有效组织,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也从客观上推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混龄游戏中教师的教育理念、组织策略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开辟专门化的游戏区、规划游戏时间、坚持科学的游戏材料投放原则、增进游戏中幼儿之间的互动、注重游戏过程中的观察与指导,是有效提升混龄游戏质量的策略。同时,教师在组织混龄游戏过程中要注意明确自我的角色定位、游戏目标群体和情境,及时进行游戏评价。  相似文献   

4.
蒙台梭利教学法作为蒙台梭利在实践基础上创立的幼儿园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操作体系,对当今幼教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但在我国却陷入"水土不服"的尴尬境地。本文通过访谈蒙氏教学园的园长和教师,发现其困境主要在于办学目的偏离、文化差异难以融合、相关研究缺陷、家长认识错误;因此,在学习蒙台梭利过程中需要注重采取以下对策:建立和健全审查机制;降低非教学成本;解决教学内容本土化和教学形式本土化;坚持混龄教育;学者应多提出易于幼儿园教师操作的方法建议;注重家园合作。  相似文献   

5.
混龄教育对促进独生子女社会化、个性化及其智力、语言发展有独特意义。本文提出在混龄课程园本化过程中,为适应中国国情,混龄课程的目标应突出全纳性与层次性,内容应注重生活化与适宜点。组织形式应体现多元化和灵活性。混龄课程与非混龄课程既能有机整合又有微妙差异。教师应灵活采用混龄、分龄、个别等多种组织形式,并在各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促进异龄互动。  相似文献   

6.
对成语故事融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的价值与意义进行简述,透视成语故事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资源扩容存在局限、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缺乏创新、课程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提出在成语故事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教学中,课程目标制定明确化、成语故事资源挖掘系统化、课程教学模式立体化、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多元化等教学改革策略,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中成语故事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户外混龄活动是指将年龄不同的幼儿组织在一起开展体育活动,这样的游戏方式有助于鼓励幼儿积极自主的参与体育活动中,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精神、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以户外混龄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主题,从合理规划户外活动场地、构建有效户外混龄课程、注重观察分析幼儿行为三个角度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深入探究,挖掘户外幼儿混龄活动的开展意义。  相似文献   

8.
吕武  高璇 《教育导刊》2013,(8):35-37
"分层化现象"对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分层化现象"的产生既有组织编排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的认识和指导方面的原因。要避免"分层化"的误区,教师应正确认识混龄教育的实质和培养目标,厘清混龄教育和同龄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分别从组织编排、课程设置以及指导策略等多方面进行调整,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园混龄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美术活动是一种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因此成为幼儿的"第二种语言"。为了鼓励和促进儿童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的发展,在实践中进行了以下探索:创建美术活动的"三室三坊",搭建自主创作的专门平台;探索"混龄互动"式美术活动方式,探寻玩、美、术的融合默契;提升教师的"观察"与"解读"能力,积淀混龄活动的指导策略;创新"个体适宜性"的评价方式,助力幼儿的创作反思。进而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美术技能和创造表现力。  相似文献   

10.
分析传统操作系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赋能教育为牵引,从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实施了较为全面的教学改革。明确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以能力产出为导向设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将其细化、分解为知识点级别的教学要求,指导课堂教学及实践环节的开展。教学过程中,依据科学、精细的课程考核,有效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发现教学中的短板,形成了基于课程目标的"教学—评价—分析—改进"的闭环迭代机制,有效支撑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冯彦  宋巧文 《福建教育》2023,(10):19-22
一年级新生面临身心、能力、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衔接问题,启航周课程对于帮助学生平稳过渡有深远的影响。在课程目标立意方面,要积极转变教育思路,锚定主体性、适切性和整合性三个原则;在内容设计方面,要注重将三类课程合理统筹,构建良好生态;在实施策略方面,要通过游戏化体验、混龄影响和环境育人,践行“以儿童为中心”的育人理念。  相似文献   

12.
课程目标的设置与达成评价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重要内容,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和指挥棒,需要教师围绕课程目标有重点地设计教学内容、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组织课堂活动和课下活动。课程目标必须是可衡量的,评价数据包括课程考核成绩、基于学生课堂/课下表现的平时数据、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等,这些数据必须是翔实的、可靠的、合理的,与学生的能力培养息息相关。不同课程可以根据课程特点灵活选择评价数据,丰富的教学活动必定产生多样的评价数据。要统筹考虑课程特点、课程目标难易程度、学生现阶段自身学习能力、高校自身定位等因素,对课程目标的期望达成度进行设置。  相似文献   

13.
电子商务基础项目课程的开发应以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技术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导向课程目标,以职业实践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以项目课程模块化形式进行课程内容组织和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评价,注重工作过程评价与工作任务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目标设计的实践创新和教师职业能力需求缺位;2)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内容选择趋于知识与动作技能本位;3)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导致术科课程教学难度增加;4)术科课程教学评价难以体现实践价值。同时,对高校体育术科课程改革提出了思考:整体构建并优化术科课程结构;注重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发展与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多元评价化的术科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观念形成为先导 ,教学设计为关键 ,体验实践为主要活动方式 ,教学能力形成‘全程’渗透 ,指导性评价为教师主要任务 ,并呈现‘螺旋递进’、‘交叉互动’的目标落实进程”为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构建了“化学教学论”课程目标的新体系 ,建设了指向目标的作业课程体系和具有示范、中介、启发动能的范例课程 ,形成了以课程目标为导向 ,主体作业活动为中心 ,范例课程为作业指导的课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提出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案.提出了"幼儿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以专业发展为理念,完善课程目标体系;以数学素养为核心,建构课程内容体系;以实践锻炼为归宿,建立数学核心素养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提出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案.提出了"幼儿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以专业发展为理念,完善课程目标体系;以数学素养为核心,建构课程内容体系;以实践锻炼为归宿,建立数学核心素养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高师化学专业“化学教学论”课程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以“观念形成为先导,教学设计为关键,体验实验为主要活动方式,教学能力形成“全程”渗透,指导性评价为教师主要任务,并呈现“螺旋递进”、“交叉互动”的目标落实进程”为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化学教学论”课程目标的新体系,建设了指向目标的作业课程体系和具有示范、中介、启发动能的范例课程,形成了以课程目标为导向,主体作业活动为中心,范例课程为作业指导的课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为期一年的行动研究,发现面向学前教育专业编制和实施"特殊教育导论"课程时,课程目标设置可以幼儿园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同时兼顾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领域;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方面,可突出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之间的角色差异;课程实施方式可以综合讲授、观摩、实践和融合教育情境实践等多种方式;课程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结合。课程实施结束后,超过90%的学生对实施效果表示满意,课程目标也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20.
混龄区活动对幼儿人际交往水平的提升有着特殊价值,但目前幼儿园混龄区存在着突出问题:环境创设较为单一,无法吸引幼儿持续参与;活动对幼儿人际交往引导不足,导致异龄交往受限;活动评价尚未完善,幼儿的交往经验难以巩固和提升。应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厘清混龄区对幼儿的社会学习尤其是人际交往学习的价值,灵活运用"坚持适度指导原则,帮助幼儿习得技能;丰富混龄区域环境,促进异龄同伴交往;完善混龄区活动评价,反思幼儿交往水平"等支持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