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尊重经验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个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约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  相似文献   

2.
好的锁匠     
身怀绝技的老锁匠要招收一个资质优良的小锁匠为徒.考题是打开一只结构相当复杂的铁箱。一个后生迅速地开了锁.另一个用时稍多,结果老锁匠却选择了后者。众人不解。他解释说:“前一个打开铁箱见里面成堆的百元大钞,立刻红了眼。而后者问他看见里面有什么.他竞涨红了脸怎么也想不起来。一个好锁匠工作时应该心无旁骛,眼只见锁。不然,技艺越高,危险系数越大。”  相似文献   

3.
食客们常把黑鱼头、尾炖汤,中段红烧称之为黑鱼两吃,把蟒蛇皮凉拌,蛇肉的前段焦盐,后段炖汤,称之为蟒蛇三吃。去年金秋时节,我们围绕水稻收割采写了四条消息,被同仁们戏称为水稻四吃。  相似文献   

4.
《新闻传播》2007,(4):28-29
朋友大波曾在某县城工作,他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当年,他刚处对象,经常去准岳父母家串门。令他烦恼的,是老丈人家中,养了一只锦毛大公鸡和七八只小母鸡。那只一夫多妻的大公鸡时常扬眉吐气地在院中巡视,有时候还穷追不舍地撵得母鸡到处乱跑,追上后便旁若无人地一顿“踩蛋”。锦毛公鸡很“格路”,每逢大波前来,准会如临大敌,鸡冠通红,金灿灿的鸡毛因愤怒而抖动,三番五次地向他进攻。这种时候,多半是岳母出面解围,用一把扫帚将公鸡赶走。  相似文献   

5.
华子 《档案时空》2003,(3):28-29
袁世凯:小丫环的一个谎言让他兴奋了一辈子袁世凯从25岁起就有一个怪毛病,每天都要吃一些人参鹿茸等补品。做了大总统后,这个毛病就更大了。每天午睡后,都要进补一杯参汤。这盛参汤的是一只玉杯,是西太后赏给他的。袁世凯十分喜爱。这天,袁世凯正在午睡,丫环端了参汤进来,谁知一不小心,玉杯滑落在地,“啪”地一声打得粉碎。响声惊动了袁世凯,他阴森森地问丫环是怎么回事?丫环当时吓坏了。摔坏了他的心爱宝物,弄不好自己的小命都没了。这个丫环很聪明,她灵机一动,扑通一下就跪了下来,口称总统爷,说:“我端参汤来,一进门…  相似文献   

6.
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个不平凡的残疾军人,他四肢全无,负伤时还是文盲。可数年后,他的名字竟然和一部对万字的长篇小说《极限人生》神奇地连在了一起。朱彦夫少小参军,参加过淮海、渡江等上百次战斗,多次光荣负伤;在朝鲜战场上他又失去了左眼和四肢,成了超重残疾军人。但他没有向命运低头,刻苦锻炼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并担任了村支部书记,带领群众改变了一个贫困山村的落后面貌。又是什么让他鼓起写书勇气的呢?他说,战争年代,是战友把生让给了我,把死留给了自己,没有他们的先死就没有我的今天,有人把重残、特残称为“活着的烈士”…  相似文献   

7.
刚认识王葆春那阵子,留给人的印象,活脱脱一个温驯而执拗、老实而不知变通的傻骆驼。可当我看了他写的40本电视脚本和拍摄提纲,我却由衷地感到:这个傻骆驼并不傻,心细得很呢。他的家乡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大草原,那里曾出过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改革开放后,那里大片大片的金矿得到了开采,人均年收入少说也有三五万。他却不坐享清福,当兵来了。最让他父亲揪心的是,家中三代单传,却又生了这么个并不安分守己的倔头倔脑的儿子,整天闹着要走出大草原。本指望他当兵三年回家转,谁知他又超期服役两年。当耐着性子苦等地归的父母,…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溽热的日子,在上海图书馆二层的一个小阅览室里,董孝忠已经在电脑前耗了一整天,这些电子设备让他的手指显得有些笨拙,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心情,他在通过这些查询终端碰运气。  相似文献   

9.
老爸彭东海,年届40,头发稀少,自称“聪明绝顶”,挺着个啤酒胜,预示着胖坛上将升起一颗新星。老爸给我买了许多书,我将它们胡乱地放在老爸为我做的小书橱里。老爸常望着这些书说我幸福、我不能理解。于是,老爸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是26年前,在湖北大冶县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个乳名叫细毛的小孩子,很爱看小人书。妈妈给他一分一分的钱,他都攒起来买了书。一次,妈妈给他3角钱,让他去30里外的栖儒桥把寄往在一个奶妈家的侄女接回来。这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想,3角钱可以买两本小人书哩,他决定省下这3角钱。早上6点,他出发了,在坑坑洼…  相似文献   

10.
忆白石老人     
艾青 《出版参考》2005,(2):42-43
1949年我进北京城不久.就打听白石老人的情况,知道他还健在.我就想看望这位老画家。我约了沙可夫和江丰两个同志,由李可染同志陪同去看他。他住在西城跨车胡同十三号。进门的小房间住了一个小老头子,没有胡子,后来听说是清皇室的一名小太监.给他看门的。  相似文献   

11.
郁闷全世界     
我有一个朋友,原本极喜欢看韩剧吃韩国料理泡韩国MM,不过自从去年韩国把端午节申请了世界文化遗产以后,他就一把火把家里的韩剧全部烧进了抽水马桶,从此发誓作一个愤青了。我后来查了查新闻,打电话跟他说,老兄,人家申请的好像是端午祭,和端午节好像是两回事啊。他执着地说,差不多了,韩国这两年成了文化输出大国,现在的小孩子们看到明朝的服装,就高喊“多好看的韩服啊”,我们有志青年,一定要居安思危,坚决抵制文化侵略,把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遗产,全部要回来。  相似文献   

12.
出征罗布泊     
(一)1980年6月24日,在豫东平原上一个叫做李庄寨的小村子里,几个刚刚放学的中学生围着一个“话匣子”,静静地听着新华社向全球播发的一条让人吃惊的消息: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之后,其中一个少年抱着“话匣子”,走进一户又一户人家,向“三叔二大娘”一遍又一遍讲述充满着他自己想象的中国西部那块神秘之地和彭加木失踪的故事。他清楚地记得,当时那个小村庄的老百姓和全国人民一样,每天都在关注着彭加木的命运。那个抱“话匣子”的少年就是我。我万万没有想到,就在彭加本失踪16年之后,我怀揣一张载有“寻找…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80代初期,一个冬日的清晨,刚刚5点多钟,支部书记姚尚宏突然敲门,告诉我刚才研究室某领导要求把我的入党申请讨论名单从今天的支部会上撤下来,说小鄂人了党,除了XX,谁也管不了他,应当再考验一年。尚宏同志断然拒绝了他,说此事已通知小鄂,而且是组织决定,临时改变不妥。但他仍忧心忡忡地对我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上了会,这些人还是会否决你的申请。尚宏是一个极具同情心的热血汉子,看到我有些沮丧的样子,他灵机一动建议说,周书记的组织关系在咱们支部,你为什么不请周书记参加今天的支部会呢?  相似文献   

14.
诱惑DIY     
当春光明媚的阳光照射到这条充满中产阶级情趣的街区的时候,女主人公突然欣喜地发现,街对面的那座旧房子,下午突然开来了一辆小货车。和货车一起到来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英俊男人,以及一条庞大的日后对她也不会太友善的狗。当我们的女主人公在那个春风荡漾的周末午后,倚在窗前看到对面那个男人脱去上衣,打开车库的大门,在里面修理着他的旧家具,在他的背后,是一整套的手工工具。这个时候,她完全不介意他的职业只是一个水管工,  相似文献   

15.
乐观人生     
前些日子,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故事:一位即将退休的老人,突然感到胸口发闷,他的老伴一再劝说让他到医院检查一下,可他总是推来推去,直到迫不得已,他才向老伴保证:等小儿子结完婚,一定去检查。在他小儿子结婚的那一段日子里,他的脸上每天都堆满了笑容。后来,他终于在儿子的陪同下做了检查。当检查结果出来时,他的家人惊呆了———老人患肝癌,癌细胞已经开始扩散。他的儿女们决定瞒着他,让他走好生命的最后一程。大家对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却只字不提有关癌症的事,只说是肝部发炎。老人看上去是相信了,因为他依旧整日笑呵呵地…  相似文献   

16.
拿破仑入侵俄国期间,他的部队在一个无比荒凉的小镇中作战,当他意外地与他的军队脱离时,一群俄国哥萨克人盯上了他,开始在弯曲的街道上追逐他。拿破仑开始逃命,并潜入僻巷中的一家小毛皮商人家。当拿破仑气喘吁吁地逃入店内时,他对毛皮商人可怜地大叫:"救救我!"  相似文献   

17.
(-)军队院校的新闻报道工作面窄、点小,大架子、小范围,活动余地不如一个团,搞新闻确实还不如部队一个团好好。1990年,赵安华从军区新闻班毕业后被分配到陆院搞报道。虽然他在这个学院学习过3年,但对于烷校的工作了解不多,客观和主观上的难处不少。但他就是不服巴,因此,暗自下决心,从“人无我有”的实际出发,力求为院校的新闻报道工作做出贡献。学院是个人才荟萃的地方,大有潜力可挖,个人“单枪匹马”干得再好作用也不大。因此,他上任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不停蹄地走访教研室、学员队,与教员、学员交朋友,宣传发动教员…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一个农村,住着一个老头,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小儿子和他在一起,父子相依为命。 突然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 老头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  相似文献   

19.
卜卦记     
考试在即,大家都忙着备考,惟有不把功夫下在平时而临考前急来抱佛脚的王林(化名)有些反常:仍然我行我素,好似胸有成竹。为了解开这个结我故意讨好王林。果然不出所料,他确有高招。原来一位叫“小神仙”的人能为他保平安。出于好奇,也为了查出个所以然来我决定见见“小神仙”。在我的再三央求下,他才勉强答应我,但我必须答应他“对任何人都保密”的誓言。终于,在一条破巷深处的小杂屋中我见到了“小神仙”,一个四十多岁留着撮山羊胡,摇着把小黑扇,鼠眼滴溜溜一直转的人。在问清来因之后,他便给我俩侃开了。只见他的手指时伸时…  相似文献   

20.
自打前肢离地,我们就已说过无数大话,其中一句至今还在说,我们说道:人是最高级的动物。幸亏其他动物听不大懂,若不然,它们就会食不下咽,连肠胃最好的蟒蛇都不例外。因为它们觉得恶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