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花开静悄悄     
陈立武 《班主任》2006,(12):18-18
法师对刚收入寺院的十多岁的小沙弥百般呵护,关爱有加,一边关照他的生活起居,一边因势利导教他为僧做人的道理.看到小沙弥接受和领会问题比较快,法师便教他习字念书、诵读经文.慢慢地,法师发现小沙弥虽然聪明伶俐,但却有一个致命弱点--心浮气躁、喜欢张扬、骄傲自满.刚学会几个字,就拿着毛笔满院子写,满院子画;刚记住某个禅理,就向法师和其他僧侣炫耀;法师刚刚夸奖他几句,他马上就在众僧面前显摆,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相似文献   

2.
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玄奘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抵达那烂陀寺.他拜见了那烂陀寺的住持戒贤法师.一番询问之后,戒贤法师竟无故落泪,究其缘由,戒贤法师通过他的侄子觉贤法师,第一次把三年前自己的一个梦当着那烂陀寺众僧的面公开地讲了出来,这个梦表明,玄奘跟戒贤大师存在着一种冥冥之中的因缘.戒贤看见玄奘不远万里终于求法到了西天,当然就一下子想起了三年前的这个梦,所以欣喜无限,不能自已.  相似文献   

3.
妙湛法师(1910-1995年)是一位胸怀宏图的当代僧教育家.本文旨在从教育学角度来分析妙湛法师的教育思想,重在分析他对僧教育理念、方法、效用等方面的基本认识和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4.
道安与儒家     
巨赞法师和净慧法师是当代中国佛教界的两位高僧大德。巨赞法师说:"在我国佛教史上,除了鸠摩罗什和玄奘法师以外,对于我国佛教贡献最大的,恐怕要算东晋世代的道安法师了。"[1]147"道安法师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完人之一。"[1]169净慧法师说,中国佛教史上有三位里程碑式的大师,分别是道安大师、慧能大师、太虚大师。"道安法师是中国佛教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人。他总结了在他之前佛教在中国传播的  相似文献   

5.
把心放宽     
《广东第二课堂》2009,(6):52-52
寒山法师问:"世人笑我、说我、欺我、骂我、打我、害我、轻我、贱我,何以处之?" 拾得法师答:"只是容他、宽他、由他、怕他、恕他、让他、躲他、不惹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言语的伤害,或是讽刺、嘲弄,或是流言、谣传,也许是说者无心,也许只是玩笑,但我们听来却感受到了伤害.与其气愤、懊恼.不如把自己的心放宽.  相似文献   

6.
丰子恺(kǎi)先生是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弟子。法师去世后,他曾写过多篇怀念法师的文章,深情地记述了法师生前的一些生活细节,从而使我们得以通过这些细节进一步了解法师的为人品性和精神风貌。一次音乐课上,皈依前的法师教大家唱歌,学生们便随着法师一起唱,但有一  相似文献   

7.
曾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在山中修行的老法师月夜归来,碰上一个小偷正从他的茅屋里出来.他知道小偷在他茅屋里找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便脱下身上的大衣披在惊魂未定的小偷身上,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回去呀!“望着消逝在夜色中的小偷的背影,老法师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你一轮明月!“第二天早上,老法师睁开眼睛,便看见那件披在小偷身上的大衣叠得整整齐齐的放在门口.……  相似文献   

8.
有关唐僧     
《西球记》里的唐僧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吗?他的真实事迹如何2牺游记冲描写的唐僧在历史上确实存在,他的法名叫直类,俗姓陈,本名,生活于隋唐时期的600-664年之间。作者吴承恩就是取材他往印度取经求法的历史事迹进行文学创作的。根据历史记载:隋文帝开皇二十年(600年)直类生于洛州猴氏县东南凤凰谷陈村(今河南省假师县陈河村),兄弟四人,玄类最幼。他的二兄长捷早先出家于洛阳净土寺。玄类到了十三岁,也跟着二兄长捷在净土专出家为增。据说他在净土寺听法诵经,好学不倦,尤其对景法师讲的《汉墨经》和严法师讲的《摄大乘论》很感…  相似文献   

9.
在圆顶帐篷里,长长胡须的高大的法师就坐在驯鹿皮上。他说:"我就是萨满黑白法师,你是不是叫博尔德?"博尔德诧异地点头说:"是的,我是来祈求您的。"他重复了一遍在路上遇见的那三个人的祈求。萨满黑白法师说道:"至于巨蛇,他体内有一块黄晶宝玉,让他把宝玉吐出来吧。  相似文献   

10.
法师对刚收入寺院的十多岁的小沙弥百般呵护,关爱有加,一边关照他的生活起居,一边因势利导教他为僧做人的道理。看到小沙弥接受和领会问题比较快,法师便教他习字念书、诵读经文。慢慢地,法师发现小沙弥虽然聪明伶俐,但却有一个致命弱点——心浮气躁、喜欢张扬、骄傲自满。刚学会几个  相似文献   

11.
修剪欲望     
诚凡 《老年教育》2010,(3):22-23
一天,寺院里来了一位富翁,他请教法师:“怎样才能消除自己的欲望?”法师拿来一把园林剪刀交给富翁,然后把他带到寺外山坡上。面对满山芜杂的灌木,法师告诉富翁:“您只要反复修剪一棵树,欲望就会消除。”富翁疑惑地接过剪刀,  相似文献   

12.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灵活,手脚勤快。灰头土脸的流浪儿在寺里剃发沐浴之后,就变成了干净利落的小沙弥。法师一边关照他的生活起居,一边因势利导教他为僧做人的一些基本常识。看他接受和领会问题比较快,法师又开始引导他习字念书、诵读经文。也就在这个时候,法师发现了小沙弥的弱点——心浮气躁、喜欢张扬、骄傲自满。例如,他刚学会几个字,就拿着毛  相似文献   

13.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灵活,手勤脚快。灰头土脸的流浪儿在寺里剃发沐浴之后,就变成了干净利落的小沙弥。法师一边关照他的生活起居,一边因势利导教他为僧做人的一些基本常识。看他接受和领会问题比较快,法师又开始引导他习字念书、诵读经文。也就在这个时候,法师发现了小沙弥的弱点——心浮气躁、喜欢张扬、骄傲自满。例如,他刚学会几个字,  相似文献   

14.
何恩佐 《红蜻蜓》2024,(12):42-43
<正>在银幕上,我们经常看到这么一句话:“由真人真事改编。”其实,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也是“由真人真事改编”的。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一千三百多年前:一个名叫玄奘的唐朝法师与一匹白马,西行前往佛教的发源地天竺(今天的印度)等国学习佛法,他克服重重困难,历经十七余年,带回了六百多部经书。  相似文献   

15.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灵活,手勤脚快。灰头土脸的流浪儿在寺里剃发沐浴之后,就变成了干净利落的小沙弥。法师一边关照他的生活起居,一边因势利导教他为僧做人的一些基本常识。看他接受和领会问题比较快,法师又开始引导他习字念书、诵读经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讨福建闾山教师公庙及民间法师的传说故事.师公庙供奉的是业已去世的历代著名闾山教法师,信众认为他们也像神佛一样,具有驱邪赶鬼的能力,能够保护一方水土.法师传说故事以法师为中心,叙述他们到闾山学法、斗法以及为民众斩妖除魔的故事.大量的师公庙及法师传说故事说明了民间流传着一支以法师仪式为主的宗教传统.该传统以“驱邪”为核心,同儒、释、道三教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法师月夜散步回来,碰到一个鬼鬼祟祟的陌生人,凭感觉,老法师料到这是一个上门行窃的小偷,但他不动声色地脱下身上的大衣给  相似文献   

18.
隋末玄奘居住的东都净土寺,在当时洛阳东城墙建阳门内,后来迁址于东城墙上东门内,武则天时改称大云寺,唐玄宗时改称开元寺,唐武宗会昌毁佛时废弃。玄奘所师从的景法师、严法师,不是普遍认为的净土寺僧人,而是东都内慧日道场的僧人。东都净土寺中珍藏着西域雕像,寺主参与翻译印度药方,一批杰出僧人举办高级别、大规模的佛学讲会,受到唐代朝野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法师月夜散步回来,碰上一个小偷,便脱下身上的大衣给小偷披上:“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回去呀!”望着小偷的背影,老法师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啊,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第二天早上他便在门口看见已叠好的大衣。老法师高兴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相似文献   

20.
九头鱼是一个很怪的法师。弛看不得别人快乐、高兴。即使看见了,眨眼间也要让人家的快乐、高兴化为悲伤和难过。很多法师,当然了,也包括很多人,都知道他这个坏脾气,所以看见他时,人们脸上尽量不露出快乐的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