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罗宏斌 《教育》2011,(9):52
北京师范大学版小学语文教材摆在面前时,笔者深深地被吸引了,漂亮的外形设计,精美的课文插图,丰富的选编内容,合理的编排体例,新颖的设计理念……驾着课程改革的小舟,北师大教材犹如一盏导航灯引领学生驶进了一片新的海洋。调整顺序《课标》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对这个"创造性",笔者的理解是灵活地使用教材。在教学《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时,许多学生没有到过深圳,没有亲身感受过深圳的现代  相似文献   

2.
王璋贵 《教育》2012,(27):39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该课程是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以综合课为课程形态。教科书的编写把学生当作主角,设计了一系列学生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烦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让课堂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在课堂中创设一些生活情景,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当教学呼唤主体性的回归,倡导精彩的预设与动态的生成,要求真实化的教学设计时,我们把目光都投向了我们的学生,似乎学生的个性化就代表着教学的最优化,学生的语言发展就是语文课堂的成功。于是,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便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中完成。新课标让我们想方设法为学生做些什么,但是我们在做的同时却把自己给忘记了,忘了自己是一名教师,忘了自己也是教材的读者。当我们带领学生去审视教材时,我们自己有没有审视、解读过教材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过多关注通过设计让学生来更多的生成。难怪,如今许多看似动态生成的课堂细细一想却是那么…  相似文献   

4.
当教学呼唤主体性的回归,倡导精彩的预设与动态的生成,要求真实化的教学设计时,我们把目光都投向了我们的学生,似乎学生的个性化就代表着教学的最优化,学生的语言发展就是语文课堂的成功.于是,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便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中完成.新课标让我们想方设法为学生做些什么,但是我们在做的同时却把自己给忘记了,忘了自己是一名教师,忘了自己也是教材的读者.当我们带领学生去审视教材时,我们自己有没有审视、解读过教材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过多关注通过设计让学生来更多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中的"活教",就是要把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教活"是教学的目标。"活教"则是达到目标的手段。只要教师活教、教活,学生活学、活用,语文课堂才能高效化、优质化。  相似文献   

6.
物理一向是学生学习的难关。学好物理的关键在哪里,这成了摆在教师和学生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分析学生学情的前提下,针对物理教学提出了物理教材和物理生活两个抓手。其中物理教材是本源,物理生活是活水,二者统一于物理教学中。通过把物理教材与物理生活融合起来,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的物理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攻破物理学习难关,同时提高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把死书教活     
课堂连着社会。从课本走出去 ,把死书教活 ,语文课堂就会绽放一朵朵生动妩媚的生命之花。对此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小有尝试———投精思巧问之石 ,激智慧思辨之浪———语文课堂常有意外的精彩。语文教学课堂提问 ,追求一个“巧”字。所谓“巧” ,是说施教者所提问题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引发丰富多彩的想象 ,掀起课堂思辨高潮 ,从而巩固知识 ,培养能力 ,展现个性 ,体现语文课堂的人本精神。为此 ,施教者从学生思想个性的创新特点出发 ,联系生活实际 ,设置或引人深思或值得研讨或引发辩论等有意义的问题。不追求课堂表面的轰轰烈烈 ,而要侧…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打破原有学科的知识体系,把课程目标定位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其中情感培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教材把“学科”和“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思想政治活动课是一门正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型课程,对于政治教师来说,认识和实施“活动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一、内容要“新”初中政治活动课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要紧贴学生生活,要关注社会热点。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用教材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9.
边亚娟 《考试周刊》2008,(1):101-102
牛津教材根据交际目的需要,把教材内容有机地整合到各个生活场景中,在生活中让学生体会英语语言的运用,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开展英语教学,使学生融入英语的海洋,跟上英语发展的步伐,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关注教材中的生活与学生生活的差异,凭借生活,创设真实、生动的英语学习环境,把教学要求放到生活中去实现,生活中多使用、探讨英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实活动、动态生成地"用教材教"的课堂教学,以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需要我们教师上下求索.因此,我们需要时时处处考虑把生活与英语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英语中领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10.
把教材用“活”。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能把教材当成僵化的教条 ,照本宣科 ,而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作大胆的取舍 ,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案。处理教材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 ,以思维训练为主线 ,以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核心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发现。把知识教“活”。不同课程的知识体系互不相同 ,但它们之间又往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着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的关系。要达到把知识教“活”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时 ,有必要加强学科知识间的沟通 ,以帮助学生从跨…  相似文献   

11.
张英 《考试周刊》2014,(46):34-34
<正>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既然"以学生为主体",语文课堂教学就必然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要让课堂具有生成性,还课堂生命本色,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做好。首先要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生活环境,把学生当成重要的生成性资源。其次要让课堂具有生成性,就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引爆学生思维,通过学生的问题促使课堂具有生成性资源。再就是教师要有民主平等的作风,才能促使课堂具有生成性。一、认真备课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前提条件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但要备教参,还要努力扩充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深入挖掘教材,有自己的理解。在传统教学中,一个优秀的教师甚至对教材、教参可以说倒背如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了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中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初中教材依据新课程标准强调将“生活德育论”作为教材的理论支撑,以初中学生逐步发展的生活经验作为编写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应做到课堂、学生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将生活融入教学,让教学指导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正>【设计意图】本节课所要探究的主题是"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生成的资源进行有效引导,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精心组织各种生动有趣并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去参与、去经历、去体验,力求使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探究中不断发展的理念。【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从实物中抽象分离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  相似文献   

14.
充分挖掘教材、用教材去教学,开始于"生动"的问题情境中,践行于"精彩"的课堂探究中,成于"意外"的课堂生成中,提升于"问题"的链式设计中.结合案例,对教学中用教材去教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理应在学生具体的生活体验中内化品质,生成品格。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教师,应大胆走出教材局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教学,并通过多样化的  相似文献   

16.
《考试》2008,(7)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即教、学、用严重脱节,造成学生语文素质低下,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积极寻求相应的对策势在必行。中学语文教学应"活"字当头,教活教材,教活课堂,教活学生,把教学过程和育人功能充分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张凝翔 《小学生》2010,(2):40-40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把语文这一门课同大干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引入语文课堂,近而再把学生拉到大干世界中去学习、理解并且真正地运用语文,从而真正做到让学生“读”进书去,“学”出书来。而这样的理念就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地使用课文这个例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活例子。在“活”上主要体现在这几点:  相似文献   

18.
<正>《品德与社会》教材以儿童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生成教育主题话题和范例,这是与以往同类教材的本质区别,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理念。教材的生活化给了我们明确的导向,如何进一步立足于学校与学生实际,体现课程特点,提高教学实效,真正实现"用教材教",我认为必须进行教材的二度开发。1.删选教师在教学之前必先经历这样一个思维过程:分析教材——确定目标——分析教材。针对学生的不同背景、班级的社会构成,教师在再次分析教材时必须拿捏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设计理念是"为学生提供宽阔的思考空间,给教师留有足够的发挥空间"。在使用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进行教学时,应充分关注教材的"潜台词",准确把握教材的设计思想,整体认识教材的结构布局,重新拾回"滤"去的知识生成过程,深刻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20.
<正>《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从学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没有生命,没有情感,但它来源于生活,表现的是生活,也为生活服务,因此,字里行间往往传递着生活的气息,渗透着生活的情感。缘于以上思考,笔者认识到教师要通过间接指导,让学生直接参与活动,在"做中学",在实践中认识感知。学生通过参与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