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3年2月13日,春节假期刚过去不久,我们就匆匆踏上了去往海湾的旅程。之所以说“匆匆”,并不是说准备工作不充分。实际上,我们从2002年10月份起,就开始为报道可能发生的伊拉克战事做准备,包括申请相关各国签证、收集相关材料等。我们原计划在2月下旬出发,先去美军中央司令部所在的卡塔尔,然后赴美军进攻伊拉克的前沿阵地———科威特。由于伊拉克和科威特关系紧张,我们不能同时获得伊拉克和科威特两国的签证,所以我们打算到科威特后,先完成战前报道,等战争爆发时,随美军进攻的路线进入伊拉克进行战地报道。2月初,科威特方面传来一系列消息,…  相似文献   

2.
海湾战争爆发,全球瞩目。各国新闻界争先恐后地进行报道,无异于开辟了“第二战场”。新闻界的老将新兵各逞才技,亡命一搏,其激烈程度不亚于战场上实枪真刀的厮杀。美联社记者纳比拉·梅加利的特写《自称是伊拉克士兵的人接电话说:“到耶路撒冷再见吧!”》便透露出记者们的煞费苦心。 1月29日晚,伊拉克军队在遭到多国部队长达两周的猛烈轰炸、军事设施被严重破坏、人员装备损失惨重的情况下,派出两个纵队约4000名士兵,在坦克的掩护下出其不意地突破了多国部队在沙特与科威特边境的防线,占领了沙特的海港小镇海夫吉,并给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战争早已尘埃落定,美国摧毁萨达姆政权的计划已经实现,但驻扎在伊拉克的美国大兵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起来。如何让美国的“民主、自由”思想变成现实的政治制度在伊拉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却是令小布什十分恼火的事。美军的心理战,或  相似文献   

4.
名刊要览     
(6月16日)美国《时代》美军的秘密武器伊拉克一线巡逻作战的美军士兵正在使用一种秘密武器:有史以来第一次,越来越多的美军士兵每天服用抗抑郁症药物,以缓解漫长的服役期带来的精神压力。这些药物不仅能帮助士兵保持镇静,更能有助于疲惫不  相似文献   

5.
郑健 《军事记者》2002,(1):32-33
现代战争机器的一只轮子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传媒在战争状态下所受时空的限制相对减少,成本相对降低,传播速度加快、范围扩大,使心理战越来越“新闻化”,充分发挥出“硬打击”无法替代的作用。进行战争动员的号角。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8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通过广播向全国声明:“科威特的完整和自由对美国非常重要……我将倾向于以任何可能的方式予以帮助。所有的选择都不能排除,无论是经济的还是其他的。”为战争进行动员。8月7日,美国决定出兵海湾。第二天,布什又向全国发表讲话:美国出兵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二、战时宣传战:战战必胜 战争爆发后,一如军事态势,美军在心战方面同样处于战略优势。其心战的范围十分广阔,计划极其周详,手段更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诸如制造假情报、散发新闻照片、散布谣言,通过广播向伊拉克播送反政府节目,散发录音和录像制品,把大量可接收美军广播的小型收音机偷运进敌占区等等。 1990年10月初,美军公布了士兵进行城市巷战演习的照片,给人的感觉是他们将执行夺回科威特城的使命。 美国公布以“独立号”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战斗群进入狭窄的波斯湾水域,1.3万名海军陆战队举行抢滩演习的新闻照片。 这些照片的适时公布,都是出于宣传的目的,显示美军力量,对伊军进行有效的心理威慑。  相似文献   

7.
许罡 《航空档案》2005,(4):50-53
据美国军方公布的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3月3日,美军在对伊拉克发起的长达两年的战争中死亡人数达到1502人。自2005年1月30日伊拉克举行议会选举以来,伊拉克武装分子针对美军为主的联军以及伊拉克政府军队发起的攻击已逐渐减少,美军死亡人数也随之降低。据统计,今年2月有58名美军士兵在伊死亡,这是2004年7月以来最低的月度死亡数字。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媒科技》2003,(4):24-24
<正> 在进行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投入了20多万大军、1100架飞机和100多艘舰艇。不少人关心战场上美军不同部队间是如何通信联络的,这么多美士兵又是如何与家人沟通的呢? 通讯实施加密信号 为了适应伊拉克战争需要,美军启动了全新的“跨信息通讯体系”。在太空,通过部署首批携带多波束活  相似文献   

9.
“我看到伊拉克士兵持枪冲入医院,他们从育婴箱中取出婴儿……任凭小生命在冰冷的地板上冻死。”这是一个15岁的科威特小女孩娜依拉讲述的故事,她的话震动了1990年10月10日举行的美国国会人权小组的公众听证会。她的证言来得正是时候。因为这时美国人正不知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应该作何反应。在国会关于战争授权辩论会上,娜依拉的证言频频被引用,后来,该  相似文献   

10.
1991年北京时间1月17日上午7时35分(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月16日19时35分),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上千架战机开始空袭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伊拉克防空部队的高射炮向空中开火。北京时间7时42分,新华社英文大广播发出了一条快讯: 急电!急电!急电! 快讯:海湾战争爆发新华社安曼1月16日电,巴格达上空出现高射炮火。北京时间8时(美国东部标准时间20时,美国白  相似文献   

11.
葛瑟 《航空档案》2004,(1):59-60
在2003年11月的伊拉克领空,驻扎伊拉克的美军两架直升机被反美武装击落,造成21名士兵死亡和20多人受伤。为此,美军航空兵在伊拉克空域飞行时十分发怵。美军飞行员们不但怕伊拉克的火箭筒,还十分担心伊拉克的苏制肩射防空导弹攻击。在阿富汗战争中,“毒刺”防空导弹曾杀得前苏联作战飞机不敢低飞,只  相似文献   

12.
目击     
再战费卢杰11月8日清晨,美军袭击了费卢杰一座疑为反抗军据点的医院。当地时间11月8日晚上,美军和伊拉克部队对“抵抗之都”费卢杰的总攻打响——这是一场旨在剿灭反美武装、代号“幻影愤怒”的大规模军事行动。4000多名美国海军陆战队、陆军部队以及伊临时政府部队当天打入费卢杰东北部地区。当天下午,阿拉维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授权多国部队和伊拉克部队进攻费卢杰,同时从当天晚6时开始,在费卢杰和附近的拉马迪实施宵禁。伊拉克的国际机场将关闭48小时,伊拉克与约旦和叙利亚的边境也将关闭。ap\ic目击  相似文献   

13.
2010年8月28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附近的迈尔堡军事基地,一名从伊拉克返回的美军士兵与孩子团聚。当天美国陆军第三步兵团C连大约120名官兵结束在伊拉克的战斗任务,返回迈尔堡军事基地与亲人团聚。不同寻常的拍摄角度,一反常规的表现手法,是这幅作品获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理性和勇气     
彭健 《新闻记者》2004,(8):36-36
今年1月13日,美国陆军特种兵达比将一张磁盘放在了军方调查员的床上,盘里存有驻伊美军虐待伊拉克俘虏照片,美“虐囚事件”由此浮出水面。4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公开了虐俘照片,世界一片哗然。美国总统布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一些美军士兵对待伊拉克战俘的做法“令人厌恶”。美国防  相似文献   

15.
↗ 2003年11月9日,在伊拉克城市巴古拜区的一场搜捕行动中,一名伊拉克人被美军士兵扣押。  相似文献   

16.
李浩 《航空档案》2011,(8):8-17
无人侦察机的使用已成为美国及其盟国武装力量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所进行的军事行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伊拉克大规模作战行动开始之前,美军无人机数量增加了35%.2009年春季,美国著名的无人机专家唐纳德·赫泽尔伍德上校称,美军在伊拉克所进行的战术行动大部分成功应归功于无人机,正是后者高效地发现了敌人的分队.美军各军种目前都在使...  相似文献   

17.
五角大楼将驻韩美军中最精锐的一个步兵旅派往伊拉克,截至2005年,美军还将从朝鲜半岛撤出1/3兵力。韩国担心此举会削弱对拥有几百万士兵的朝鲜军队的防卫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不要战争     
《军事记者》2006,(6):I0001-I0001
伊拉克战争,同样也给美国民众带来深深的创痛。5月13日母亲节前,在美国白宫前的草坪上,反战人士用身体组成了“妈妈说不要战争”的字样,四周围放着一口口棺材。5月5日,以色列战机向加沙城发射了3枚导弹,造成5名巴勒斯坦武装人员死亡。事发后,一些巴勒斯坦儿童围观地面上的斑斑血迹,满脸惊恐。5月5日,两辆意大利军车在阿富汗遭到路边炸弹袭击,造成两名士兵死亡。当一名遇袭身亡的意大利士兵遗体被运回罗马时,他的老父亲泣不成声。在千里之外的伊拉克,美军士兵因为深陷战争的泥潭而苦恼不堪。5月14日,一名驻伊美军士兵在参加悼念战友的活动时…  相似文献   

19.
8月2日凌晨,伊拉克10万大军以闪电般的速度袭击科威特,一场空前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在海湾地区随之爆发。作为新华社驻中东记者,我有幸直接参加了这次危机的新闻报道工作,同时也有机缘从近距离对美国同行的工作进行观察和研究。全力以赴海湾危机爆发后,美国新闻界全力以赴投入报道,驻开罗的美国各新闻单位当然也是忙得不可开交。过去,美国之音每天对中东广播13个小时,从8月15日起改为昼夜24小时广播。一个多月中,美联社每日播发的新闻中有关海湾危机的内容至少占1/3,最  相似文献   

20.
1942年后,在太平洋地区与日军作战的美军前线部队,经常可以收听到日本东京的广播,播音时间从傍晚到午夜两点,软绵绵的美国民间情歌及靡靡之音,勾起了美军官兵的思乡之情,极大地影响了前线士兵的士气。更糟糕的是,许多官兵对操美国口音的播音小姐产生了想入非非的爱慕之情,并亲昵地称她们为“东京玫瑰”,令美军前线指挥官忧虑不安。日本广播协会海外局招募了几名日籍美国少女,利用她们担任播音员。其中一位名叫“孤儿安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