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秋莲 《考试周刊》2015,(22):185-186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音乐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2.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将德育寓于音乐艺术美之中,充分挖掘和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等,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通过音乐教育,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可望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音乐作为最高人类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能美化人的灵魂,还能激发人对美好光明不懈追求的热情.音乐教育可以为德育培育良好的情感基础.音乐在实现其思想教育的作用时,并不是靠强制的方式,它依靠的是优美动听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因此,作为音乐教师,要利用音乐教育,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丰富和拓展音乐的教育使命,使学生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和熏陶,使学生在情操、品格、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相似文献   

4.
德育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它贯穿了中学教学的方方面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众所周知,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育与德育犹如一对亲姐妹,美育中包含着德育,德育渗透在美育之中,音乐教育是运用生动的音乐形象让人们在情感上产生激动,思想上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政治思想教育,那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  相似文献   

6.
范艺苑 《教师》2010,(35):7-7
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我们的音乐教学可以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我们应在教学实践的同时渗透德育,这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我们的音乐教学可以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我们应在教学实践的同时渗透德育,这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利用音乐教育,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丰富和拓展音乐的教育使命,使学生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和熏陶,使学生在情操、品格、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相似文献   

9.
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我们的音乐教学可以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我们应在教学实践的同时渗透德育,这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音乐和音乐教育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而产生,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发展的,而音乐教育与德育目标的一致性,为音乐教育中德育的渗透提供了可行的前提。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达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的基地。音乐是一种奇妙的语言,无时无刻不在抚慰着人们的心灵。生动、具体、形象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潜移默化”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使之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音乐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音乐教育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突出音乐教育的特点,把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活泼乐观、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音乐教师要根据学生在音乐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1音乐教育在德育渗透中的作用从古至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对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视的。我国的孔子说:“移风易俗,莫过于乐”;《乐记》中载:“凡音之起由心生也,人之心动,物使然也”;古希腊的柏拉图说:“在教育中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德国的贝多芬说:“音乐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等,其表达的意旨无非是音乐产生于人的内心情感、却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灵。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比其他艺术更直接诉诸于人的情感,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一门艺术。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德育的特殊途径。但是,目前很大一部分人包括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不重视“育人”或根本不去研究怎样渗透德育,以为音乐教育归音乐教育,而德育是政工干部或班主任的事,这种错误的认识,不仅影响了音乐教学的质量,也使学校难以完成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讨论一下音乐教育对德育的渗透,显然是有现实意义的。一、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音乐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一思想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在国外,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孔子是…  相似文献   

14.
曲东红 《甘肃教育》2014,(17):66-66
正新课标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音乐教育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和团结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把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收  相似文献   

15.
音乐既能陶冶人的情操,又能激发人的情感,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主要是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因此,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听、讲、唱等来理解作品,感受音乐,从而把他们带入到音乐意境之中。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们以传统的方式和方法来教授音乐、学习音乐,使音乐偏离了人类的生活实践和情感世界,过分强调音乐的德育价值,将音乐教育视为促进德育的一种工具。虽然说音乐有德育的功能和作用,但音乐教育的长处在于给人的道德观念以情感上的支持。所以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应该体现在审美上,应该体现出它艺术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音乐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音乐教育除了具有审美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的功能外,在德育方面更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这是因为音乐教育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她可以使受教育者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表现  相似文献   

18.
李长虹 《中国教师》2010,(Z1):295-295
<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类最大的欢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的确,音乐带给我们人类的是无穷的欢悦和美的享受。音乐教育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它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19.
正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足见音乐可以调和人性。音乐是一门富含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和品德教育相伴而行,得益于音乐比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能够更加有力、直接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音乐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扬"音乐教学之"长",想方设法地让德育的触角依附于一些音乐活动,那样学生就会在音乐教学中获得真善美。新课标强调音乐教师不要为思想教育而去对学生进行说教,不能把音乐课上成思想品德课,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不着痕迹地进行德育。可能有的老师认为音乐课的任务是教学,进行思想教育有点牵强,其实不然。因为音乐能够更加直接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品德教育又是与情感教育相辅相成,因此,音乐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德育的触角依附于一些音乐活动。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感悟真、善、美呢?  相似文献   

20.
古往今来,众多学者已经深刻认识到音乐教育的德育功用,认为音乐教育能够陶冶情感、净化心灵.教师通过音乐教学,能对学生产生完善人格、提高素养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但音乐教师要想真正有效的实施音乐教育的德育功效,必须深刻了解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所在、有的放矢,音乐教育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德育功效.反之,若音乐教师固守陈规,忽视学生的音乐兴趣所在,势必无法吸引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更无从谈起通过音乐教育实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功能了.因此,进行音乐教育时如何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优秀音乐作品对于音乐德育效果实施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