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语中"可能表达"的教学,一般会与动词的自他特征相联系,让学生来判断是否使用可能形式。但自他特征局限于形式,而且对于非日语母语者来说,自他性质有时很难准确判断,仅以此作为可能表达的使用规则来导入,并不十分可行。本文使用学习者作文语料库,证实了汉语母语者在日语可能表达的实际使用中,主要问题是由于汉语和日语的视点差异导致的。在教学中,应将看待事件的视点分为"人"和"物",再来判断是否使用可能形式,更有利于从根本的认知方式上来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2.
被动的表达是汉日语中一个普遍的语言现象。初学者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往往容易产生误用。本文重点从日汉被动句的语言形式上,即被动句的形式特点、被动句的谓语动词、被动句的施动者三方面进行进行比较分析,探究日汉被动句的对应关系,研究将其异同点如何应用于教授法来指导以汉语为母语的初级日语学习者。  相似文献   

3.
量词(日语称为"助数词")在汉日语言系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历史和文化的渊源,汉日量词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计量对象部分相同的量词最易使日语母语者在汉语学习过程中产生负迁移。本文试分析一些常用计量对象部分相同的量词,以期对日语母语者的汉语量词学习提供帮助,并针对日语母语者在汉语量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Chomsky的分类,反身代词属于照应词,它本身不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依靠句中的名词(即先行词)完成语义的表达。日语的反身代词“自分”和汉语的“自己”有相似的特点,但又呈现不同于英语等其他语言的特征,因此近年来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日语的反身代词“自分”为研究对象,采用量表语法判断法对日语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学习者对反身代词的习得情况。  相似文献   

5.
邹燕 《科教文汇》2010,(31):136-136,152
被动表达是在各国语言都会表现出来的,我们汉语的一个"被"字就能包罗所有的汉语被动表达吗?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发现日语很多的时候喜欢用被动的表达方式,与汉语相比,有很多被动上的表达都是我们汉语母语学习者难以理解的地方。所以我在本篇文章中想从两国人的思维方式的比较,以及语言实际应用中的被动表达的异同等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6.
杨烨 《科教文汇》2010,(17):161-161,178
日语中自他动词的用法区别是复杂的,而且表现在日语语法的各个方面。在日语普通句中,被动态、使役态、可能态、自发态,以及"ている·てある"表达中,自动词和他动词的用法都有这样那样的不同。本文详细讨论了这些不同点,在语法层面进行了详细比较,也提及到了有自他对应动词的动词使用方法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刘倩卿 《科教文汇》2009,(34):269-270
日语中的非意志动词,一般认为不能用于可能表达"~れる/られる""~ことができる"等形式,因为其本身即含有可能意义,是一种无标识的可能表达。但由于汉语中的可能表达对非意志动词没有限制,所以很多学习者受汉语影响,会出现误用。本文对日语的非意志动词进行意义上的分类,分别阐述其如何表达可能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二外日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日语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对学生使用日语的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其熟练运用已记住的语言材料,达到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的程度,而且还要求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材料。此外,利用母语学习日语是可取的。日、汉语音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语法方面品词的概念也有些是一致的;句子的结构也有相通之处。学生已掌握的汉语和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等言语技能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日语相应的言语技能,促进汉语和英语在日语习得中的语用迁移;但同时也要克服汉语的干扰作用,消除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9.
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在日语学习中,常感到格助词用法比较多,而且容易混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格助词"に"的用法进行了调查,并对误用和混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受母语影响和与格助词"で"易产生混用是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二外日语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二外日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日语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对学生使用日语的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其熟练运用已记住的语言材料,达到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的程度,而且还要求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材料。此外,利用母语学习日语是可取的。日、汉语音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语法方面品词的概念也有些是一致的;句子的结构也有相通之处。学生已掌握的汉语和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等言语技能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日语相应的言语技能,促进汉语和英语在日语习得中的语用迁移;但同时也要克服汉语的干扰作用,消除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以形容词为对象,进行情感表述的中日对比研究。无论是汉语还是日语,都有表述情感的词。在现代日语中,形容词分为感情形容词和属性形容词,而感情形容词又分为感情形容词和感觉形容词。与日语相比,汉语中并没有"感情形容词"、"感情动词"等概念。但在汉语的形容词和动词中有表达感情的词语。汉语中形容词可以通过"很"来修饰后面的宾语。日语中感情形容词的使用有人称上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沈华 《今日科苑》2009,(24):244-244
日语写作是衡量学生外语能力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写作能力与其它能力密不可分,阅读、语法、词汇、口语教学都会促进日语写作教学。日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赖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日语作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要注意语法、格式、标点等的使用,还要注意表达方式是否符合日语的语言习惯等问题。此文从常见错误来分析教学对策,探讨日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期望建立日语教学者与日语学习者共同参与和完成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沈华 《金秋科苑》2009,(24):244-244
日语写作是衡量学生外语能力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写作能力与其它能力密不可分,阅读、语法、词汇、口语教学都会促进日语写作教学。日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赖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日语作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要注意语法、格式、标点等的使用,还要注意表达方式是否符合日语的语言习惯等问题。此文从常见错误来分析教学对策,探讨日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期望建立日语教学者与日语学习者共同参与和完成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崔亚珍 《科教文汇》2009,(25):260-261
本文从ET,ST,RT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日语中表示完成体的“-te i”与汉语“了”的对应关系。结果如下:①日语与汉语对于完成体的表现,均可表示为“ET-RT”。不同之处在于,汉语没有时的表现,日语根据ST与RT的关系,决定时的关系。即。“ST -RT”表示未来,“ST=RT”表示现在,“RT-ST”表示过去。②日语与汉语在考虑完成体时的侧重点不同,造成了语言表现上的不同。即,日语考虑的焦点放在了参照时间(RT)上,侧重考虑事态完成后的影响及效力,所以使用与汉语的“着”“在”相对应的“-te i”来表现。而汉语考虑的是事态本身已经完成,使用与日语“-ta”相对应的“了”来表现。  相似文献   

15.
邱晓玫 《科教文汇》2011,(26):160-161
本文主要根据汉语补语可能式"v不c"结构句式的主语特征,将主语分为动作主、事物、动词"V"的受动对象三类,这三类句子所表达的意义特征与日语有对自动词否定表现、有对他动词可能态否定表现句子的意义特征有共通之处,成为中日互译之间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6.
李锦淑 《科教文汇》2009,(32):262-262
所谓“待遇”表达方式,即说话人根据对人际关系、场合、状况、话题中出现的人物及内容的认识而选择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当日语学习达到中高级阶段时,日语表达方式的运用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灵活多变,这也就要求学习者根据礼貌程度等一些细微的差别来区分各种使用方法。结果,这种较高的要求使得”待遇”表达方式中的误用也更加严重。因此,“待遇”的表达方式对学习者来说不仅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也成为日语学习中的一道难关,但”待遇”表达的难点却又并不在于它本身的内容。人际关系是判断“待遇”程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对人际关系的把握,则成为是否能够正确运用“待遇”表达方式的关键。本篇文章以日语学习中常见的错误表达为例,分析其成因,并提供一些相应对策,供日语学习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对于以阿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来说,掌握“了”字的使用方法是一大难点。因为在汉语中,动态助词“了”有多种用法,其在语法和语意上的功能也与阿语相应的结构不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阿拉伯国家的汉语学习需求日益增加。为帮助以阿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更好地学习中文,国际中文教师需要从偏误分析入手,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一、动态助词“了”的用法综述语言学界多数学者认同“二分说”的观点,认为现代汉语“了”可以分为动态助词“了1”和语气助词“了2”两类。其中,动态助词“了”一般用于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动作完成或实现。(一)中阿动态助词(“体”范畴的对比)“体”范畴用来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情况。汉语没有通过显性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主要靠一些附在动词或动词词组后面的辅助词来体现,如动态助词“了”。阿语通过一些语法手段,如添加代表时态的标志来体现,只改变词形,不改变词汇的意义。汉语中极少存在这样的“语法标志”。  相似文献   

18.
武月梅 《内江科技》2009,30(5):184-184
中日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日本在文化方面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消极的干扰作用。这些干扰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完全以汉语的思维来表达日语,导致助词的误用或者是多用;或者出现主语和谓语不匹配;或者学习者完全不考虑日语语法规则,按照汉语的说法,将日语生硬地组织起来。本文主要以汉语和日语中定语表现形式的异同来说明汉语对日语学习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国娟 《科教文汇》2009,(11):249-249
学习任何外语,母语都起一定的负面作用,其负作用的表现有语音方面的,有语法结构方面的,还有语言习惯方面的。中国人学日语,我们的母语——汉语也对学习日语有负面作用,但是与学习其他语种不同,汉语对学日语的负面作用,不仅表现在上述三个方面,即语音方面、语法结构方面、语言习惯方面之外,还特别突出地表现在中日同形词的误用上,我们中国人在理解日语汉字字义方面比较容易,但在使用方面往往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辨析日语中的汉字同形、异音、异义词,使学习者能够准确地使用这些词汇,避免误用,闹出笑话。  相似文献   

20.
由于语言习惯和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汉语和日语的表达方式有很大差别。在汉语表达中,自称词是整体句子必要的组成部分。而日语与汉语不同,其在语句表达过程中往往省略掉自称词,或者以其它字句代替。这种自称词使用的差异对国人的日语学习造成了很大阻碍。本文选取文学作品中的语句,通过对汉语原文和日语译文进行对比,分析中日自称词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