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在学生面前具有的道德方面的力量和威望,它受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影响,受法律保护,而教师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和德性是教师真正拥有道德权威的关键。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对学生顺利进行德育的保障,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无形的力量。当代社会要求的变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不足以及教师自身德性的失落使得教师道德权威备受挑战,这需要教师自身、教育有关部门、政府三方合力去应对。  相似文献   

2.
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在学生面前具有的道德方面的力量和威望,它受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影响,受法律保护,而教师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和德性是教师真正拥有道德权威的关键。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对学生顺利进行德育的保障,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无形的力量。当代社会要求的变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不足以及教师自身德性的失落使得教师道德权威备受挑战,这需要教师自身、教育有关部门、政府三方合力去应对。  相似文献   

3.
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在学生面前具有的道德方面的力量和威望,它受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影响,受法律保护,而教师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和德性是教师真正拥有道德权威的关键。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对学生顺利进行德育的保障,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无形力量。当代社会要求的变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不足以及教师自身德性的失落,使得教师道德权威面临着诸多问题,这需要教师自身、教育有关部门、政府三方合力去应对。  相似文献   

4.
教师道德权威及其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道德权威的错误理解,事实上教师已丧失了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权威性。真正的教师道德权威体现在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价值的权威性,从而对道德价值产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并追求和选择之。角色尊重是教师道德权威产生的源泉,对学生品德心理结构和活动的深入了解是实现教师道德权威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在道德生活中形成的最有威望、最令人信服且使人自愿遵从的道德力量或道德影响力,具有文化内隐性、道德感召性、实践转化性等特点,具有独特的教化价值。从伦理维度审视教师道德权威,发现当前德育实践中出现了去伦理化倾向。要改变这一倾向可以采取措施:基于唤醒传统文化中积蕴的教师道德权威,促进教师对自身道德权威的伦理认同,在德育过程中培养教师的道德权威,构筑有利于儿童成长的伦理世界。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教师权威包括知识权威、道德权威和制度权威三种。知识权威和道德权威都与教师有直接关联,制度权威则外在于个体教师,它并不随着教师个体的行为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因此,当前学术界对教师权威瓦解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知识和道德两个层面上。一、教师权威瓦解的原因分析随着人类知识生产的提速,知识传播媒介的增多以及学生的自我成长,教师"知识上位者"的地位正遭受到严峻的挑战。同时由于学校过分注重学生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道德权威包含法理权威、传统权威和感召权威三种成分,其中感召权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实质权威。现实条件下,教师的道德权威有弱化的趋势,重树教师的道德权威是必要的,但应警惕过度道德权威对“权威主义人格”形成的消极作用。应从教师个人理性和制度两方面对教师的道德权威作必要的限制和约束,从而最终实现对学生道德成长的最佳作用方式和力度。  相似文献   

8.
德育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模式,它负载着更丰富的内容,传达着更深远的道德价值.探讨其道德价值有助于我们对德育模式的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作为以促进学生道德成长为宗旨的德育模式,它对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都产生重要的道德影响.它促进了校园伦理生活形态的形成,建构了一个道德的校园环境;它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教师不仅成为反思者,而且成为德育价值的行动者和创新者,形成了教师的实践智慧;它建设了学生的伦理生活世界,促进了学生的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道德权威包含法理权威、传统权威和感召权威三种成分,其中感召权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实质权威.现实条件下,教师的道德权威有弱化的趋势,重树教师的道德权威是必要的,但应警惕过度道德权威对"权威主义人格"形成的消极作用.应从教师个人理性和制度两方面对教师的道德权威作必要的限制和约束,从而最终实现对学生道德成长的最佳作用方式和力度.  相似文献   

10.
王颖 《中国教师》2011,(24):61-63
<正>在学校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德育过程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在我国传统德育中,教师作为道德权威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在现代的道德教育理论与道德实践中,随着"学生中心"以学生为本"关怀学生"等观念由理论向实践的演进,教师在德育中的地位发生了改变。人们在将关怀的阳光洒向学生时,却忽略了作为德育主导者的教师的内在需求,忽视了对他们的人文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