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利用我班室内外的空间环境设计了各种活动角,使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随时可观察,随处可操作。 1.自然角自然角设在室外窗台上,这样可使盆栽的植物得到阳光和雨露。我和孩子们一起种植小麦、大蒜、水仙、萝卜、白菜、蚕豆及各种草花。孩子们观察植物的成长并学习用图画记录下它们的生长过程。我们还收集了各种植物的种子,放在透明的玻璃瓶子里,供幼儿观察。秋天还收集各种落叶,制作成植物标本等。自然角里还喂养了金鱼、小甲鱼、螃蟹、蟛蜞、蚕、螺蛳等多种小动物。孩子们还捕捉昆虫,制作昆虫标本。自然角成了孩子们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场所。  相似文献   

2.
活动目标1.关心自然角里动植物的生长变化。2.学习管理自然角的方法。指导要点1.每周观察一次自然角的变化,教师向幼儿介绍新增动植物的名称、特点、管理方法。2.鼓励幼儿将家中动植物带到幼儿园管理,想出力所能及的办法丰富自然角的内容,帮助自然角中的小动物...  相似文献   

3.
自然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动植物的知识,教师进行这方面知识教学时,需要有相应的观察和实验材料,如:各种各样的花、不同开头的根、金鱼、蜗牛、蚕等。有的动植物在仪器里是没有标本的,需要自然教师自己准备,但是像蚕、蜗牛等小动物不是一时可以找到的。所以,在自然教室里设置生物角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相似文献   

4.
在多数幼儿园里,一般都有自然角。我们在家里也为孩子设立了一个自然角。我们把窗台、阳台等可以利用的地方,划分为数块区域,分别种上一些果、瓜、菜、豆等农作物,喂养了鸽子、兔子、鱼、蚌、蝌蚪、虾等小动物,让孩子亲自浇水、施肥、修剪、喂食,指导孩子观察其生长变化过程,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与做事的责任心。随着季节的变化,一些动植物会衰败或死亡。为了使自然角保持活力,充分反映不同季节动  相似文献   

5.
目前,许多幼儿园都设有自然角,这对幼儿的观察力、品德、情感等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由于认识不足,管理不善,有些幼儿园的自然角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有的幼儿园自然角只在春天时种种花草种子,放几只小蝌蚪等,让幼儿观察。至于其它季节,特别是冬季自然角里就冷冷清清,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要布置检查自然角的任务,于是,班里的老师发动幼儿、家长一起忙活:增添了一些花花草草,饲养小鱼、小兔子等.看到布置得满满的自然角,心里乐开了花!可是没过几天就会发现:幼儿只是随意地欣赏自然角,看着小动物只是开心地说"可爱、好玩".难道我们费尽心机将自然角丰富起来,就只有这样的效果?自然角真正的作用是什么?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的一扇"窗".我们应该遵照科学性、教育性、美观性、安全性的要求,因地制宜,实现自然角和幼儿的"对话",这样才能发挥自然角独特的教育价值. 一、内容多样化 起初我们的自然角虽然丰富,但是自然角的环境、布局创设大多由老师包办,多从老师的想法出发.大班幼儿已经有了较强的自我和创新意识,可以在自然角怎样分类?种什么?投放什么?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第18-20页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比较等过程,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2.参与对图形的围、折等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空间观念。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交往、合作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1.呈现情境,引导观察谈话:小朋友,这两天动物园里可热闹啦!小动物们正忙着搬新房呢!你们想去看看吗?(课件呈现画面:各种小动物搬进新房并从不同形状的窗户里露出头来)继续谈话:你们看,它们搬进新家后多快…  相似文献   

8.
我园从1988年开始设立自然角。幼儿园的自然角就是在园舍的一角,搭几座动物的小房子,留一块种植园地:班的自然角在教室的一角,摆上一两张桌子,或木制、塑料制、铁制的分层架,上面集中摆放一些动植物标本等。我园自然角的内容分为这样三类:一是动物类,既饲养一些季节特征较明显的小动物,如春蚕、蝌蚪、青蛙、螳螂、小鸭、小鸡等,也饲养一  相似文献   

9.
开学初,我们大(一)班设立了饲养角,发动小朋友在饲养角里养上了泥鳅、螺蛳、金鱼、蜗牛、龙虾等小动物。小朋友对这些小动物可关心啦,每天早上、课间总要去看看,或者给小动物们带去饼干、面条、面包等食品。  相似文献   

10.
陈娜 《幼儿教育》2012,(16):40-41
豆豆是班级里比较爱玩、爱闹的小男孩,做事比较任性,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会想方设法去争取,但又不善于表达,因此他的攻击性行为比较多。在班级里,他经常会以"被告"的身份出现。一天,浩浩从家里带来了几条蚕宝宝放在自然角,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兴趣及看护小动物的责任感,我将全班孩子分成几个组,轮流喂养这几条蚕宝宝。  相似文献   

11.
郭春洋 《学前教育》2023,(12):14-15
<正>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对外部世界的好奇是天性使然,并不需要后天培养,而需要尽心保护。所以父母要做的是顺着孩子的好奇,鼓励他对未知进行探索,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科学素养的启蒙与培养。1把大自然当做“大大自然角”,培养孩子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幼儿园班级里大多会有一个区域叫做“自然角”,那里其实是大自然的一个缩影,目的是给孩子在园期间提供一个观察、探索大自然的机会。从这点来说,家长日常可以多多带孩子去大自然踏青、探险,或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和孩子一起饲养小动物,把大自然当做“大大自然角”,追随孩子的目光所在,引导孩子有目的、  相似文献   

12.
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的窗口。为了充分发挥自然角的作用,我们根据科学教育的需要和四季的变化不断更新、充实自然角内容。秋天,我们是这样布置自然角的。一、果实和种子 1.丰收角。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让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收获劳动,把收获的果实放在自然角里展览。  相似文献   

13.
曾杰 《福建教育》2011,(6):36-38
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幼儿收集的物品及实验用品所用场地,它是幼儿了解自然的一个窗口,是探索周围事物规律,开展非正规科学活动的有利场所。把自然角纳入幼儿园课程,可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幼儿观察、记录、探究事物的需求。感受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并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活动一谈谈各种小动物指导重点:1.观察各种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外形特征。2.大胆地与同伴交流各种有关小动物的知识。如最喜欢什么动物,它最特殊的本领是什么,它什么地方最有趣等。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的培养目标指出:"培养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就是说,要利用周围的事物、环境培养幼儿的学习观察兴趣和好奇心。而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界的一个窗口。它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开辟一角,作为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  相似文献   

16.
高俊 《少年世界》2018,(2):28-31
每个幼儿园都会设有班级自然角,它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亲近自然、观察认识动植物的窗口,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因此,很多教育者都比较重视自然角的创设,将目光关注于在自然角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探索能力。那么,在生活实践中,自然角真的能发挥其教育价值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自然角里的那些事吧!  相似文献   

17.
1.把不同颜色的足球冰淇淋盒剪成荷花状,然后在里面放上黄豆、发芽豆等植物,摆入自然角里,很好看。 2.在足球冰淇淋盒外贴上眼、嘴,做成娃娃脸,再在里面放入蔬菜心等,用细线将其吊在幼儿可取的地方。启发幼儿观察哪个娃娃的“头发”长得最快最好。这样不但能吸引小朋友关心自然角,同时也美  相似文献   

18.
利用幼儿园室内的窗台、走廊、墙角等边角地方,设置各种各样的自然角、纸工角、美工角、语言角、气象角等,不但美化了室内环境,而且能扩大幼儿的视野,对培养、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及发展口语,扩大知识都有极大的帮助。下面简单介绍其中的几种“角”的布置及制作。一、自然角自然角一般包括动物和植物两大类,摆放标本及实物。可以在郊游或活动时捕捉一些小动物,如蝴蝶、蜻蜓、蚱蜢等放在玻璃瓶内,或制成标本放置角内。在观察春、夏、秋、冬等不同季节的活动时,老师可带孩子收集不同的树叶,花草制成标本,置于角内。也可放置蚕、小蝌蚪让幼儿喂养,并观察、了解它们生长的过程。摆些蔬菜瓜果,或种葱、蒜,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及颜色。还可以做植物种子发芽的小实验。根据季节,经常更换。幼儿能经常观察这些自然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规律,能丰富知识。  相似文献   

19.
自然角是幼儿在幼儿园了解自然知识的一个窗口,是探索周围事物规律的有利场所。从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出发,让幼儿亲近自然、喜爱动植物、喜欢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物,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物质材料在自然角里进行观察和操作。为充分发挥自然角的教育功能,我们尝试让孩子在自然角中进行各种小实验,特别是关于植物生长规律的小实验,对中大班幼儿来说,  相似文献   

20.
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幼儿收集来的无生命物品的,是幼儿开展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场所。它帮助中班幼儿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同时也能感知和发现不同季节的特点,体验季节对动植物的影响。教师精心创设自然角,将自然角打造成幼儿认识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乐园,为幼儿提供创造和发展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了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产生探究兴趣,学习在探究中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