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圆柱的体积是学习复杂形体知识的基础,其中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圆柱的底面直径(或半径)并沿着高将圆柱体等分为16份(32份)等,把这16等份拼起来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转化后虽然形状变了(圆柱体→近似长方体),但在拼的  相似文献   

2.
“圆柱的体积”是后面学习圆锥体积的基础,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教学的重点。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沿着圆柱的高将底面平均分为16份(或32份),再把这16份拼起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研究,找出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圆柱体积的关系。最后,找出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相当于原来圆柱体的哪些部分,便可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圆柱的体积是后面学习圆锥体积的基础,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教学的重点。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沿着圆柱的高将底面平均分为16份(或32份),再把这16份拼起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研究,找出近似长方体的  相似文献   

4.
教学设想1.教学前,先让学生回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为圆柱体体积的推导作好铺垫。2.在教学圆柱体体积公式推导时,先引导学生按照教材中的说明和图解,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体会圆柱的体积可以转化成求长方体的体积。通过电脑演示认识圆柱底面分成的扇形越多、切开后的圆柱拼起来就越接近长方体。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及颜色观察,体会到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圆柱的体积"是后面学习圆锥体积的基础,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教学的重点.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沿着圆柱的高将底面平均分为16份(或32份),再把这16份拼起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研究,找出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圆柱体积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动手操作或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最能唤起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稳定的注意力。如在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时,笔者通过让学生自己推导将一个圆柱体拼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并让学生掌握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后,笔者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推导过程,并让学生观察将一个圆柱体拼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同原来的圆柱体的体积及表面积相比是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教材第43—44页,例4,例5),第1课时,新授课。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圆的面积,认识了圆柱并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圆柱的体积计算应用广泛,又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并且立体图形的截拼是首次见面,把圆柱截拼成近似的长方体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既是这个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相似文献   

8.
“圆柱的体积”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 ,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不像长方体、正方体那样可以直接推导出来 ,而是通过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 ,由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间接地推导出来的。因此 ,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加深对知识形成过程的认识 ,教学时 ,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通过看一看、拆一拆、拼一拼、说一说等实际活动 ,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下面仅撷取几个教学片断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教材第43-44页,例4,例5),第1课时,新授课。 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圆的面积,认识了圆柱并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圆柱的体积计算应用广泛,又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并且立体图形的截拼是首次见面,把圆柱  相似文献   

10.
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可以推导出圆柱体表面积的另一个计算公式。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把圆分成相等的16份,剪开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从而得到S=πr~2。根据这一方法,可以把圆柱体的两个底面各分成相等的8份,剪开后也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圆柱底面的周长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半径相当于长方形的宽)。把这两个底面拼成的近似长方形和圆柱体侧面展开后的长方形合拼起来,组成一个大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大长方形的面积就  相似文献   

11.
在算术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努力实践毛主席倡导的教授法,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下面谈谈我们的几点做法:运用实物.如教“直圆柱体积计算”时,教师拿出两个大小相等的底面并可分割成若干个相等扇形的直圆柱教具,给学生认识直圆柱的形状,再把其中一个分割后,并成一个近似长方体,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认识这个近似长方体的体积就是等于这个直圆柱的体积.从而在已学过的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长×宽×高=底面积×高)的基础上推导出直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底面积×  相似文献   

12.
讲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时,学生经历了体积公式的猜想、操作验证,明确了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与高的乘积,知道了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于是在应用环节时,教师出示这样一个题目:一个圆柱通过剪拼,成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8厘米、6厘米、5厘米,求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相似文献   

13.
圆柱的体积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重点,也是小学阶段难度较大的几何知识。这部分内容是以学生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为基础进行教学的。这一课的重点是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同时也是难点。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具体的生活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教师可用多媒体出示画面:李老汉蹲在一棵大白杨树(近似圆柱体)下,想估算一下他的大白杨树能卖多少钱,他只知道每立方米500元,请同学们想一想,还需要什么条件?该怎样计算?学完今天的知识,请同学们帮一帮他好吗?(2)充分利用学具,学生合作…  相似文献   

14.
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小学数学课本上是通过把圆柱体切、拼成近似于一个长方体,再由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V=sh,学生习惯于用圆柱体的底面积乘以高.如已知圆柱体的侧面积和底面半径,求它的体积.若按V=sh的思路进行解答,应先根据底面半径求出底面周长,再由侧面积  相似文献   

15.
教学《圆柱的体积》,可用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算一算等教法,让学生掌握圆柱体体积计算方法。下面仅就如何指导学生阅读,谈谈我的作法。一、复习、预习指导本节教学前,要求学生自己复习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和圆面积公式推导方法,并预习圆柱体体积推导方法。要学生阅读九册教材中的下述文字:  相似文献   

16.
苏瑜 《河北教育》2006,(7):40-41
【内容与最初的目标】《长方体的体积》一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之后教学的,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整个小学阶段体积公式教学的起始内容。本节课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还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圆柱体体积、圆锥体体积计算方法积累经验。我对本节课预设了两个教学目标:①让学生经历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会运用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②通过动手操作,掌握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在探索中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17.
<正>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诱导""点拨"主要是诱导思维、点拨思路。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是条件,思是目的。所以我认为,教学机智的灵魂是循循善诱、点而不破、引而不发,同时在诱导思维、点拨思路的过程中,将激励与唤醒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一、问题领路,让引领"悄无声息"1.借问题激活旧知,促进主动转移如果学习材料是一个知识链条上的某一环节,可借助原有知识结构解决问题,那么像这样的新知教学,我们所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激活旧知。如:几何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等。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可先回忆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和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接着问: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有联系吗?能转化吗?怎样转化?之后就有学生根据旧知类推出解决新问题的思路: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因此只要沿底面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就能将  相似文献   

18.
我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这一课时,课前已布置学生准备好学具。学生按奈不住好奇心,上课前已经操作过,或者说是玩过了。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圆柱体的底面积就是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体的高就是长方体的高”这一规律,水到渠成地推导出了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底面积×高。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本人执教了一节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新授课。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让我这个有着十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着实感到十分的汗颜。课后我反复思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在我们眼中懵懂无知的学生确是有着十分的宽广的知识,我们做教师的在备课时除了吃透教材、通透大纲,更重要的是备学生。现将课堂教学过程摘录如下:师:我们大家还能回忆起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吗?生:……师:能说一说圆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吗?生:……师:同学们手中都有圆柱体的模型,我们根据模型试着把圆柱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发现了什么?生讨论后发现,发现了…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十二册圆柱的体积(P36-38例4、例5,练习1-2题)。 二、教学设想 先通过让学生回忆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时,是怎样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的,再提出圆柱能否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求出它的体积。其重点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理解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重在应用。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的知识结构,设计上应着重考虑如何用计算机、实物展出台等电教手段优化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也结合学具操作等传统的教学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