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2013年11月22日,首都师范大学与北京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共同组织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实践系列活动"圆满完成首次课时。首都师范大学30余名学生在北京市标准教学仪器设备展示厅参与了该次实践活动。活动中,北京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主任丁书林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副主任樊磊教授就双方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开展系列实践活动进行了  相似文献   

2.
正10月31日,由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联合举办的"内外共培、师徒共进、童心共育"校本培圳展示交流会在该校通汇校区举行一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盂繁华,海淀区教委剐主任罗滨、张彦祥,首师大初等教育学院相关专家以及海淀区各学区、各小学教师培训负责人等26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内外共培,强渊与专业团体、大专院校等教师培训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力面而的培训;师徒共进,主要通过教师伙伴关系的确立,实现教学相长;童心共育,则是教帅参加  相似文献   

3.
段飞 《辅导员》2014,(24):5-5
10月31日,由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联合举办的"内外共培、师徒共进、童心共育"校本培圳展示交流会在该校通汇校区举行一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海淀区教委副主任罗滨、张彦祥,首师大初等教育学院相关专家以及海淀区各学区、各小学教师培训负责人等26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内外共培,强渊与专业团体、大专院校等教师培训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力面而的培训;师徒共进,主要通过教师伙伴关系的确立,实现教学相长;童心共育,  相似文献   

4.
"教师发展学校"是首都师范大学最早引进美国"专业发展学校"而建立的教师教育新模式.运行两年来,合作双方不仅在理论与实践上找到了切实可行的结合点,而且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双赢".本文从实践的层面,重点围绕教师发展学校的终极目的、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实际操作原则以及实施范围的拓展四个方面,对"教师发展学校"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2017年3月20日,以"生命之花绽放,师生共同成长"为主题的海淀新教育种子教师叙事会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顺利召开。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陈东强、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颍惠等专家以及新教育团队,新教育实验校教师,中小学校科研干部、语文教师等3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首师附小的郭丽萍老师带领她的向日葵班的"小葵花"们为大家展示了一节精彩的晨诵课《答案在风中飘荡》。"小葵花"们出色的朗读能力、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能力以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现更名为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下文简称"海淀教科院")出台了《海淀区教育科研"种子教师"评选与管理办法》,提出对教育科研"种子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理论及方法的集中培训,通过研究的方式,开展系列活动,提升"种子教师"科研水平。为此,海淀教科院对参与种子教师研究项目的学校进行了片区划分,每个片区由一位学校科研主任担任负责人,根据片  相似文献   

7.
<正>编者按在国家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启动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背景下,2017年3月22日,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师》杂志社共同举办"教师专业发展"专家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专家有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朱旭东,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张绪培,北京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10月13日,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研究科学院和现代教育报共同主办,以"最美的学习在路上"为主题的海淀区中小学研学旅行主题论坛在京召开。来自北京大学的康健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的徐玉珍教授、北京教科院王凯研究员等众多教育界的大家齐聚这场思想盛宴,分享经验,碰撞观点,对研学旅行的现状进行探讨,为研学旅行的  相似文献   

9.
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原北京市海淀区二里沟中心小学)始建于1955年,最初为对外贸易部小学。上世纪80年代末更名为二里沟中心小学,2016年5月31日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学校与首师大合作,体现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强强联手。此后,首师大海淀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教育分中心在学校成立,标志着学校向基础教育改革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0.
9月24日,首都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师发展国际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课程理论与教师发展高级学术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大厦召开。首都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师发展国际研究中心是挂靠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学术机构。中心主任由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国际SSCI期刊Journal of CurriculumStudies(JCS)副主编徐玉珍教授担任。中心将汇集首都师大教育学院课程教学论研究者、比较教育与教育政策研究者以及首都师大相关院系学科课程研究者的综合学术力量,在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课程国际化与本土化研究、国际课程教学比较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10月1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海淀区教委国际交流科与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承办的第二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国际促进学生学业质量的教师发展"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召开。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佐藤学(Manabu Sato),英国诺丁汉大学教育学院顾青教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克里斯·戴维森(Chris Davison)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资深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卢乃桂教授,海淀区教委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屠永永科长,海淀区教育科学研  相似文献   

12.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发展:理念及实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质量的大中小学教育来自于优异的教师教育 ,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是大学与中小学共同发展的基础。合作有利于大中小学共同担负教师教育责任。只有双方合作才能为对方提供其所需、但又不具备的要素 ,才能有利于双方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合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大中小学的各自功能。中小学培养、培训教师功能的发挥需要大学帮助 ,大学通过科学研究为中小学解决实际问题则需要中小学的支持。美国的专业发展学校和中国的教师发展学校是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发展的有效探索。两者虽然是在两个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但有一些共同特点 :都是以中小学为基地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建设 ,旨在通过合作研究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并以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大学与中小学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编者按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海淀教科院")作为基层教育科研机构,拥有多年广泛组织和带领教师参与"群体教育科研"的经验。近年来,又创立了"海淀区教育科研种子教师研究专项"(以下简称"种子教师研究项目"),这一新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旨在引导教师在学校实践现场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教育研究活动,在充分表达、共同分享、相互讨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育需要大学与中小学(U—S)共生性合作。U-S共生性合作是教师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其动力机制是共同的合作目标与愿景,共生互依,共同的组织文化。教师教育U-S共生性合作的困境表现在大学与中小学的场域文化冲突,合作的组织管理制度的难以落实或缺失,合作中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大学与中小学不同的内部评价考核制度影响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大学教师教育自身存在的缺陷。解决的对策包括促进U-S合作中的文化融合,建立规范的组织管理制度,完善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改革大学的教师教育。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教育U-S共生性合作的发生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师教育中的大学与中小学(U-S)合作本质上是一种协商性交易,合作需要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才能实现共生。教师教育大学化、一体化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教师教育范式转变,都要求大学谋求中小学的支持;同时,中小学组织更新、教师改变以及学生学习成就提升也需要大学支持;这种相互需求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提供必要性。此外,大学与中小学各自在教师教育上的优势则为双方合作提供可能。这种必要性和可能性共同构成了教师教育U-S共生性合作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0月8日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了北京市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基地的揭牌仪式和北京市面向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实验区及实验学校的授牌仪式。实验区及实验学校的代表大兴区教委副主任李达、北京市石景山区教委副主任王兰芳发言,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观政作了重要讲话。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王陆教授作“大学与实验区共同成长———用教育信息化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承担单项目的研究和信息咨询、技术支持、软件提供、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同时,首都师范大学的研究者将与实验区的一线教师组成…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中的大学与中小学(U—S)合作本质上是一种协商性交易,合作需要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才能实现共生。教师教育大学化、一体化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教师教育范式转变,都要求大学谋求中小学的支持;同时,中小学组织更新、教师改变以及学生学习成就提升也需要大学支持;这种相互需求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提供必要性。此外,大学与中小学各自在教师教育上的优势则为双方合作提供可能。这种必要性和可能性共同构成了教师教育u—s共生性合作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系统后勤主任(任职资格)培训班开课本刊讯:2013年4月26日,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系统后勤主任(任职资格)培训开学典礼在北京市海淀区学校后勤管理中心举行。北京市教委学后处处长张龙、北京市教育学院职教学院院长吴安民、北京市学校后勤管理研究会成员王绪池、海淀教育党校教师王钢、海淀区学校后勤管理中心主任王连龙及本次培训班学员共计40余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论坛》2013,(33):2+81-82
童心教育保卫童年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1957年建校,目前一校三址——主校区、柳明校区、玉泉校区。学校现有51个教学班,学生2007人;教师124人,其中,获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4人,北京市骨干教师6人,海淀区学科带头人14人,海淀区德育管理带头人1人,海淀区少先队辅导员带头人1人,海淀区骨干教师12人,四季青学区骨干教师36人,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4人,北京市"师德之星"1人。学校以"童心教育"为办学理念,以"育人为本,提升课程建设的能力,给学生带来成长的机会;育心为道,体验童心文化的进步,给学生带来快乐的童年;育体为根,关注个体生命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10月30日至31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区县级教师进修院校协作委员会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的以"挑战与创新"为主题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区县级教师进修院校协作委员会2015年年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培训处处长陈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副秘书长雷启之,北京市教委师资管理办公室主任、北京市教委人事处副处长李海燕,中共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尹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