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大学科技园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场所,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还存在能力不足、创新氛围淡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而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校与社会、市场连接的纽带,其优越的创新环境、丰富的创业资源成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平台。因此,搭建和发挥好大学科技园平台作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科技园通过搭建实践平台,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基地,辅助高校为国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管理人才,促进国家经济发展。通过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案例分析表明,大学科技园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其途径主要包括教育、激励与政策保障等,大学科技园应积极促进园内企业创新创业人才与大学科研专家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在管理中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创业人才的创造性,发挥政府在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上的引导作用,优化环境,形成有利于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和脱颖而出的政策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大学科技园发展过程中,美英日等国的大学科技园在创新创业理念氛围、政策激励机制、课程体系开发、中介服务机构培育、投融资创业环境等方面形成了完整体系,促进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和提高了创新创业人才综合素质。认真总结借鉴美英日等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对推动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利用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结合优势专业领域,与社会资源协同创新建设众创空间,为大学生创客和创新创业者提供新型集约化配套平台支持。通过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孵化链条,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工作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从商业模式、服务平台、孵化机制等方面对南京工业大学众创空间——南工劝业公社开展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创业实践的实施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存在着"培养载体分散、资源整合平台层次低、官产学融合性不高"等问题,而"大学和大学科技园"联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机制是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培养的一条新途径:各方共营创新基础教育体系形成创新创业素养的生成源,打造精品创新实践活动形成创新创业的能力结构体,共推大学生创业园的发展形成创新创业的有效平台。构建"结构紧凑、各要素功能得以有效实现、创新创业内涵得以体现、创新创业智力人才得以生成"的培养模式系统。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1999年开始进行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试点工作以来,大学科技园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时间尚短,部分大学科技园在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旨在通过分析世界著名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成功要素,为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医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紧紧贴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紧紧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充分发挥医学高校人才优势在医疗体制改革和医药经济改革升级中的支撑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大学科技园作为政府扶持、高校主办的科技创业孵化机构,必然依托高校自身优势资源进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进相关企业反哺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依托高校大学科技园,结合医学院校自身的优势专业,开展以创业项目为导向、实践教学基地等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课堂内外结合的医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认识中,大学科技园是依托大学的科研实力,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与其他社会优势资源结合,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平台和服务场所。就目前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而言,在定位、运行、目标等方面,都过于强调大学科技园为社会提供的科研服务功能,而弱视了对学生的育人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9.
自1999 年开始进行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试点工作以来,大学科技园已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完备的基础设施、专业化的服务机制、丰富的高素质人才、完善的资本运作机制、政府政策法规的支持与引导、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激励措施、人力资本的制度安排、高效的大学科技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是国内外大学科技园建设成功的主要因素.研究总结这些经验,对于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科技园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对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重要策源地、承载地,上海国家大学科技园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及时破解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空间布局不合理、发展特色不突出、服务能级和管理水平不够、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将大学科技园打造成为各类创新要素汇聚、融合、聚变的大平台,更好服务区域发展和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奖励》2009,(7):10-10
哈工大党委书记谈制约大学科技园发展瓶颈 孵化梦想,开启未来。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为社会服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平台。在当今大学的发展过程中,“产学研”三者的相互背离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学科技园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服务对象和形式单一、服务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等问题。大学科技园应建立起包括人才培养服务目标、主体、对象、平台、机制等在内的人才培养服务体系,重点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主体、三大人才培养服务平台以及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大学科技园的组织特性和功能定位研究,提出大学与科技园联动培养创业人才的四维度动力因素,分别是科技原动力、创新驱动力、文化感染力和资源支撑力。在此基础上,从大学科技园的双重组织特性着手,研究大学科技园的双螺旋结构,即核心价值的双导向性、技术手段的双逻辑性和引擎系统双驱动性,探求大学与科技园联动培养创业人才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4.
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他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的机构。目前,大学科技园服务模式还存在服务体系不完善、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大学科技园应从提升服务层级、健全服务体系、优化服务结构等方面,优化大学科技园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5.
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形式,更是一种新型的创新资源,集聚了高校和企业双重的创新要素,既是科技研发创新的基地,也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摇篮。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百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处于有效和相对高效的不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高新技术园区(创新创业园区)的大量涌现以及国家简政放权等政策实施,大学科技园的运营效率仍在递减。我们要重新审视、深入探究新时期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策略,继续保持大学科技园不同于其他园区的"孵化器"优势。  相似文献   

17.
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延伸和细化的体现。纵观国内外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及现状,我国大学科技园呈现出一个大分布、小聚集的发展格局,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良性互动,实现了以点及面的辐射式发展。并以宁波市大学科技园为例,分析了政府、企业与高校三方合作建设过程中仍存在政府主导为主的管理模式,造成了研究成果与实际需要脱节,无法发挥出大学科技园在集群创新方面的作用。因此,加强大学科技园的商业化运行,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发挥产业链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发挥产业集群创新作用,从而实现大学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依托一批著名大学创办大学科技园,把蕴藏在大学中的智力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对于加速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技术产业跨越式超常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年多来,浙江大学科技园遵循“统筹规划、以人为本、市场推动、坚持开放”的建设方针,紧紧依靠地方政府,依托浙江大学,面向社会,正确处理好与政府、大学和社会的关系,致力于创新创业环境的四大平台建设,努力把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创业者的天堂。 一、依靠地方政府,创造良好环境平台 在大学科技园建设初期,政府的作用是决定性的。选址问题历来是大学…  相似文献   

19.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新时期高校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课程体系不完善、创业教育精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西南石油大学作为典型的省属行业类(石油)高校,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改革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训练、强化平台建设等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出"布局、教育、实践、孵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链式发展模式,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20.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高职院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工作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从培养目标体系、课程结构、教育模式、实践平台、整合资源等方面探索和研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措施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