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启发式教学是孔子首倡,其后为我国历代杰出的教育家所继承和发扬.孔子之后,<学记>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启发式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种教学方法的含义,就是"启发".后来,孟子也主张启发式教学.《学记》上说:"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退."可见,启发式教学法应  相似文献   

3.
<正>"启发"主要是指教学的表现形式艺术,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下面我谈谈看法。一、应重"导"勿"牵"《学记》给予了深刻的具体说明:"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鼓励而不是压抑学生,点拨而不是把答案全部端给学生。如今,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已不再局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具体情景状态,  相似文献   

4.
启发式教学思想源于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以及“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孔子启发式教学思想的集中概括。作为一名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当认真理解和借鉴启发式教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  相似文献   

5.
孔夫子在《学记》中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原则,指出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而不是强迫、代替。这大概是关于启发式教学的最早论述了。毛泽东同志在谈到教学方法时,将启发式列为“十大教授法”的第一条。可见,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很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6.
启发式教学必须遵循的几条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启发式教学思想源于孔夫子。它的原式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它的变式是《学记》中的“善喻”,即“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实行启发式教学,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必须遵循启发式教学自身所固有的一些原则。一、愤启...  相似文献   

7.
设疑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启发式教学是以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作为心理基础的。在我国古代,许多教育家就主张实行启发式教学了。《礼记·学记》上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就是说,对于学生的学习,要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而不要牵着他们的鼻子走,要鼓励他们自觉地向前,而不要强迫他们顺从;要开导他们积极思维,而不要用现成的结论去代替学生的思考。新教师往往处于这样一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式教学,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就提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在西方,苏格拉底以其著名的“产婆术”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答案。新课改实施以来,启发式教学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的教学思想,而不是指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礼记》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主张,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如何结合化学教学的特征,化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以实验教学、形象化教学为基础,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在学习实践中不断自觉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化学教学中的启发式进行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运来 《江苏高教》2020,(12):87-94
怀特海的观点和《学记》的"善喻"思想形塑了作者的博士生指导风格。咬定启发式、放飞想象力、追求创造性,是作者指导博士生的基本理念。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三维",构建起指导博士生活动的主体框架,它们在不同的时段分别承担起了各自的"承重墙"作用:题目选择时段,注重道而弗牵;论文撰写时段,遵循强而弗抑;论点凝练时段,提倡开而弗达。咬定启发式、放飞想象力、追求创造性,集中地体现在论点凝练阶段,但又有机地"嵌入"在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学记》中记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孔子亦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些都是启发式教学思想的萌芽。长期以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影响,在教学中出现了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活动的组织;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只重视学生的被动接受,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  相似文献   

12.
<正>《学记》中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论语》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都体现出古人重视启发式教学:把握启发的时机,抓住关键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以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善于提问,巧于启发引导,使学生从中学到知识,开启智慧。由于古诗文和现代文的差距较大,甚至在某些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方式,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作为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它在我国文化的传播和民众的教育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肩负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职责。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方法的采用对阅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运用"导而弗牵"这种启发式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所着力探寻研究的方法之一。本文主要从"导而弗牵"这种教学方法的内涵、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等角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式教学.孔子是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他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后来,《学记》中又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这些思想至今仍熠熠生辉.国外也十分重视教师的引导、诱发,例如古希腊苏格拉底在教学上运用的“产婆术”等.  相似文献   

15.
启发式教学原则从古至今都是教育教学中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习,而不要牵着他们走;鼓励学生奋进,而不要强迫他们服从;开启学生思路,而不要代替学生作出结论;思考的难度要适度,而不要因为过难压抑了学生的思维.这就是二千年前《学记》中讲过的`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在中学生物课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教师应该在认识上和实践中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要充分认识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积极…  相似文献   

16.
《学记》云:“君之教也,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它突出强调了对学生的开导及培养学生独立性的重要意义。教师要通过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学氛围充满活力和激情,培养学生分析问蹈、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启发式教学由来已久。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 ,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主张 ,其意思是说当学生实在思考不通时 ,才去启发他 ;当学生欲言而又不能明确地表达出来时 ,再去开导点拨他 ,这大概就是启发式的来源。孔子之后 ,《学记》里记载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主张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要诱导、勉励学生发奋努力读书学习 ;不能对学生采取强硬办法 ,要开拓他们的思想 ,不要越俎代庖。可见我国古代人对启发式教学方法 ,已有了较精深的认识和运用。我们今天在教学过程中 ,也在继承和发展启发式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徐展 《物理之友》2023,(12):4-6+10
以“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为例,将中国古代教学主张有选择地融入高中物理规律教学。以温故、知疑引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采用“道而弗牵,开而弗达”的启发式教学,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践行“明辨笃行”,总结课堂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对启发式教学长久而密切的关注中,忘却了"发生"这个重要的维度,以至于现今的启发式教学表现出种种乱象:"启发"不得,为问而问;"启"而不"发",不明所以;盲目"启发",背离内涵;"发"不缘"启",无心插柳。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得以发生的构成要件,与我们在现实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一一对应。而对认识如何发生问题的现象学理解将开启我们对启发式教学内在机制的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20.
启发式教学是各科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虽以其科学求实的特点倍受青睐,广为时尚,但是如果"启不得法"便会"启而不发"。本文对启发式教学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