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邵义光 《科教文汇》2007,(12S):111-111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活动,同时也是道德主体的一种道德生活形式。音乐是一种内蕴丰满的德育语言,是德育主体的道德情感、道德思维和道德行为的一种真切表达,具有很强的德育属性。  相似文献   

2.
"体验"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方式,是一种生命的经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体验与德育密切联系,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体验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关注.本文试图在界定道德体验的基础上,论述道德体验在学校中的作用以及道德体验在学校德育中的实施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最富于情感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的德育内涵,我们在音乐教学中,把道德思想教育贯穿于音乐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是以"爱"和"美"为中心展开,爱国家、爱党、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爱美,从多层面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4.
高中音乐课堂对于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有着积极意义,发挥音乐课堂德育功能,有助于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本文就如何在高中课堂中发挥音乐德育功能,提出三点意见:一、音乐作品的时代性,渗透道德观念;二、音乐家的人格魅力,充实道德思想;三、排练音乐剧活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5.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的愿望和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作为教师,如果让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虽能使之理解许多道德知识,但并不一定能使之真正内化,成为学生真正奉行的行为准则,更不能体会到一种精神的愉悦。有鉴于此,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这样德育才能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6.
浅谈普通高等院校音乐鉴赏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音乐鉴赏课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修养的重要途径.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的开设要符合国家音乐教育的要求、适应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实践中作到与专业院校音乐鉴赏课相区别;作到因材施教;以讲座的形式开展;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音乐欣赏可以与德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体验"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方式,是一种生命的经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体验与德育密切联系,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体验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关注。本文试图在界定道德体验的基础上,论述道德体验在学校中的作用以及道德体验在学校德育中的实施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把道德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是威尔逊德育思想区别其他德育思想的显著特征,他认为道德是可以教育的,为此,他提出了两种主要的德育方法:直接教学法以及建立"家庭模式"的方法。研究威尔逊德育方法,可以对我国的德育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德育,即教育工作者为使受教育者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而为其提供合适的品德成长价值环境的教育活动。换言之,促进个体的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就是德育。在此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为其主体。学校道德教育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根本途径,本文结合学校德育的实际,从分层递进道德目标的建立,重视道德情感内化,引导自我教育和开展道德实践四个方面加以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创建了德育超市,使德育回归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自省、自珍和自觉;将外在于自身的道德力量和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主体意识,内化为一种学生自己认可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11.
“体验”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方式,是一种生命的经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体验与德育密切联系,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体验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关注。本文试图在界定道德体验的基础上,论述道德体验在学校中的作用以及道德体验在学校德育中的实施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关于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不胜枚举,简单来说,可大致分为两点,一是"以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为主",二是"以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为主"。而以改革开放为界,建国至今的学校德育大体上也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德育模式。一种是规范化的德育模式,一种是主体性德育模式。如今的学校德育过于注重表象、注重结果,虽多番改革,但实际操作仍更倾向于传统的规范化德育模式,将德育变成了"教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教育,纯粹灌输道德认识,忽视道德行为的训练,使得德育失去了其原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在人机交互中,为了避免智能机器伤害人类,一种理想途径是构建道德上值得赞赏的人工主体.尽管智能机器能否成为道德主体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议,但有必要对之进行哲学论证以及探讨其应当满足的基本原则.完满的人工道德主体可能需要满足诸多原则,然而有两条是中级人工道德主体不能忽视的:第一,不允许主动伤害其他主体;第二,不应当漠视正在发生的伤害.在伦理嵌入的实践进路意义上,论证这两条原则对于中级人工道德主体是可能且必要的.最后,基于人工能动性的建模思路,提出人工道德主体应当具备进行确保推理和尝试推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主体道德发展是内外因素交互影响的过程。以此为理论依托,本文主要从认知与心理、经历与体验两个方面,分析了小学生德育与大学生德育的实效性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研学旅行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将"旅游"与"学科"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它的体验性、课程性与开放性为中小学德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研学旅行活动的目标、主题、方法与评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养成学生的道德行为,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6.
研学旅行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将“旅游”与“学科”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它的体验性、课程性与开放性为中小学德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研学旅行活动的目标、主题、方法与评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养成学生的道德行为,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对话"逐渐进入德育工作者的视野,在尝试和实践中开辟出一片生动的空间.对话能够为德育构筑良好的平台,唤起受教育者内心对道德的自觉追求,促成受教育者道德能力的提高及德育过程中的教学相长.德育中对话的建构需要教育者真诚的付出和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沈玲玲 《科教文汇》2010,(16):15-15,18
叙事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道德教育方式。家庭道德叙事是家庭道德情感教育的一种有效教育方式,但在“知识化”的德育大环境下,与家庭道德情感教育相契合的家庭道德叙事缺失现象严重。本文试图从道德叙事运用于家庭道德情感教育的可能性着手,在分析家庭道德叙事缺失的基础上探讨在家庭道德情感教育中运用家庭道德叙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周菁 《科教文汇》2008,(33):57-57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社会成为人类的另一生存空间。人作为现实和网络两种空间的主体,面对网络应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网络给人类带来智慧和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这些问题仅靠法律和传统道德规范不能得以解决。网络信息社会的特点要求培养具备较高网络道德水准的网络道德主体,而学校德育迎接网络社会挑战的契机就是要从禁锢人的头脑、抑制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灌输性德育,转向开放性的、重视网络主体性教育的发展性德育。  相似文献   

20.
道德与法律是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约束和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普及和强化德育工作是新时代的要求和教师教育工作的职责所在.本文就高校教师如何"寓德育于教学中",简谈了德育与教学的"三个结合"以及寓德育于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