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人民日报记者部编辑的《采访与思考》一书,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此书收集了人民日报驻地记者2002年研究问题的新闻作品,作者在每篇之后附写了采写后记,诠释采写经过。研究问题,是人民日报记者的基本功。社领导多次要求人民日报的驻地记者加强调查研究,多思考、研究一些问题,努力成为研究型记者。2002年,人民日报驻地记者深入实际,扎实采访,认真研究问题,写出了一批具有真知灼见、文采斐然的报道。这些作品体现了人民日报的指导性和权威性,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采访与思考》@吉哲  相似文献   

2.
商恺,是《人民日报》的一位老记者,也是一位名记者。他从1938年踏上新闻工作岗位之日起,到1988年离休,在新闻战线上整整奋斗了50个春秋。那么,离休之后,他的工作,身体和家庭状况怎样呢?下面,介绍一点鲜为人知的事。 他仍是个大忙人 商恺,1948年春开始到《人民日报》工作。1949年初,《人民日报》进了北京,商恺就被分配到《人民日报》采访科当记者。他先后担任《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还受聘担任中国社科院新闻学院兼职教授和研究生导师,以及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总顾问。  相似文献   

3.
时代呼唤名记者(下)金凤人民日报培养记者特别是名记者的工作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颇多曲折。首先是1958年人民日报记者站和新华社各地分社合并,除我之外,几乎全部记者都去了新华社,十几位老记者担任了分社领导。人民日报记者队伍风流云散。60年代初虽恢复了记者...  相似文献   

4.
去年6月以来,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几组较有分量的批评性新闻照片,报纸发表后,引来了较大的社会反响。这几组照片是:《谁到外地卖茧就罚款》(新华社记者李锦摄,见人民日报6月14日)、《坑害农民的化肥倒卖场所》(新华社记者张晓华、郭献文摄影报道,见人民日报10月13日)、《宾馆床位有余,仍锦上添花!医院病床奇缺,谁雪中送炭!》(新华社记者(?)振欣摄,见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22日)。第一组卖茧难照片(见下面),批评了地处大别山区的湖北省罗田县白莲多的土政策。这个乡既不帮助茧农解决收购、烘干和运输等困难,又不许他们把蚕茧外销,谁到外地卖茧就罚款。记者抓住了收购站前几个颇具特点的镜头,鞭挞了一些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对茧农则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记者祝晓虎报道 当春的讯息翩跹而至,常年奔波在采访第一线的人民日报70多名地方记者欣然来到北京,参加2月19日-20日举行的2001年人民日报地方记者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江泽民同志和丁关根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社社长白克明,总编辑许中田,副总编辑李仁臣、梁衡等编委会成员和各部局主要领导出席了会议。白克明、许中田同志在讲话中,对人民日报记者部2000年的工作、尤其是改革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新一年的工作任务和改革目标。 在过去的一年中,人民日报记者部的整个工作…  相似文献   

6.
艾丰小传     
艾丰,河北省玉田县人,1938年生。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先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作编辑、记者,后在人民日报作编辑、记者。现任人民日报编委、经济部主任,高级记者。是我国首届吴玉章奖金和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7.
夏夜沉沉,暑热蒸人。签完大样之后,多半已是丑时,顿觉一身清凉,心静如水。于是,利用半个月夜班后时间,通读了赵兴林同志主编的《人民日报记者这样写新闻》一书。书稿收集了在人民日报记者部(现改为地方部)工作过的几乎所有新老记者的有代表性的论文。与此前出版的《灿烂的星河——人民日报记者部新闻实践与思考》,堪称报道与论文合璧。两部书稿出版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或许是时间上的巧合,但确乎有了非同一般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民日报1983年度记者会议确定,抓好新闻改革,加强对记者的思想政治工作,从两方面人手,开创记者工作的新局面。记者会议传达和讨论了《人民日报编委会1983年改进报纸宣传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刚调入人民日报几个月,就到甘肃驻站;驻站一年发稿600多篇,相当于8年的额定任务,列人民日报记者部驻站记者发稿量排位第一名。下面这篇文章是作者在甘肃驻站一年的实践体会。细阅此文,读者不仅能感受到人民日报一名驻站年轻记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能听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新闻记者如何去发现和挖掘新闻资源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10.
再铸新的辉煌——人民日报创刊50周年纪念大会侧记本刊记者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人民日报迎来了50华诞。1998年6月15日上午9时,人民日报创刊5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日报社礼堂隆重举行。在纪念人民日报创刊50周年之际,江泽民、李鹏、朱基、李瑞环同...  相似文献   

11.
岁末年初,人民日报编委会多次研究酝酿在今年第一季度内调整报纸版面。为此,记者约请人民日报总编辑谭文瑞谈了这次改版的有关问题。现将谈话记录摘要整理发表。记者:请介绍一下调整版面的安排。谭:第一季度内,人民日报的版面内容将作较大的调整,初步设想是: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新闻     
新闻单位合力宣传孔繁森 4月上旬以来,我国通讯社、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挥各自的优势,合力宣传原中共西藏阿里地委书记、优秀领导干部孔繁森。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西藏日报记者、大众日报记者合写的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这篇通讯新华社播发后,全国各地报纸普遍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新华社接着连续播发几十篇消息、通讯。报道孔繁森事迹和各地开展学习孔繁森活动。人民日报4月上半月连续发表社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和5篇评论员文章《今天仍有  相似文献   

13.
李庄小传     
李庄,河北徐水县人,1918年生,共产党员。1938年参加新闻工作,相继在《民族革命》半月刊、民族革命通讯社、《胜利报》、《晋冀豫日报》、《新华日报》(华北版)、《新华日报》(太行版)任记者、编辑、编委;1946年开始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华北《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华北总分社任记者、编辑、编委、副主任;1949年在《人民日报》任记者、编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2010,(6):68-68
徐运平(1962年9月-),人民日报社宁夏分社社长. 祖籍湖南,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中央党校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1985年8月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先后任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编辑、记者、主编、主任记者、法制采编室副主任、办公室主任,曾两次被派遣到人民日报香港记者站任常驻记者6年,后任人民日报宁夏记者站站长.  相似文献   

15.
[前面的话]何加正,人民日报高级编辑(记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现任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主任、人民网总裁,兼任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等职.在《人民日报》长期从事经济报道、尤其是农村经济报道,历任人民日报经济部记者、编辑、副组长、组长、副主任等职.90年代同时从事时政报道,是中南海常备记者之一,报道了大量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党和国家重大活动.2000年调入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曹多次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特别奖等,并荣获范长江新闻奖.  相似文献   

16.
《新闻战线》2020,(3):F0002-F0002,I0001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人民日报编委会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报道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宣传报道的组织策划。截至2月9日,人民日报前方报道组成员已达43人。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人民日报记者迎难而上、宵衣旰食,捕捉一个个真实感人的瞬间,记录一个个触动人心的故事,用责任与担当冲锋在抗"疫"一线,用初心和使命激发必胜信念。打赢人民战"疫",人民日报和你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张玮  李苒  李萌 《传媒》2000,(3):45-46
1999年2月6日,一个冒充《人民日报》记者,拼版盗印《人民日报》而骗取钱财的犯罪嫌疑人李凌落入了濮阳警方布下的法网。 借“报道”骗钱财 事情是这样的:河南省濮阳市有一家王卫生骨质增生研究所,所长王卫生研制出了专治骨质增生的特效药“骨痹痛外敷散”,并且获得了国家的发明专利,这引起了一个自称为《人民日报》记者李凌的注意。1998年4月,李凌来到王卫生的骨质增生研究所,递上了一张“人民日  相似文献   

18.
从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九月,人民日报陆续发表了将近二十封“记者来信”,有新华社记者写的,有人民日报记者写的,也有地方报纸记者写的,都很受读者欢迎。这些“记者来信”,最长的两千多字,短的只有几百字。来信内容很广泛,涉及到工农业生产、干部作风和群众生活等各个方面。如《晚了八个月,迎头赶上来》、《切实解决燃料浪费问题》、《尽快解决鱼米之乡吃鱼难的  相似文献   

19.
●新闻记者的生活是丰富多采的。人民日报主任记者李绪萱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从事根雕艺术创作已十多年,卓有成就。人民日报主任记者张佳周采写了《天地精华妙裁偶得》的通讯,介绍李氏的艺术生平,富有情趣。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信息     
中国青年报召开报际座谈会讨论如何加强改革的深度报道10月29日下午,中国青年报在该报第21次记者会上,特邀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等新闻界同行,就如何加强改革的深度报道召开了一次报际座谈会。人民日报年轻记者曹焕荣、祝华新结合采访实践谈到,加强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