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吉尔达是威尔第的歌剧<弄臣>中推动全剧发展的关键性人物,威尔第结合社会政治环境和生活经历,在吉尔达的形象塑造上寄予了浓厚的情感和深远的寓意,用优美的音乐语言表现了吉尔达的纯真善良,从而以反衬的手法很好地刻画了黎戈莱托、公爵等主要人物的形象.深入分析吉尔达的音乐形象特征,是理解歌剧<弄臣>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2.
付珊 《教书育人》2007,(3):107-109
歌剧《弄臣》是作曲家威尔第创作中期的代表作品,也是他较为成熟的作品,这部作品是根据法国著名作曲家维克多·雨果的戏剧《国王寻乐》改编而成的一部歌剧,曼图亚公爵是个纵情声色的花花公子,而黎戈莱托是个宫廷的小丑,专门为公爵出谋划策,诱奸臣民的妻女,并对受害的朝臣百般羞辱和嘲讽。这引起了群臣强烈的憎恶,共同谋划报复黎戈莱托。然而,黎戈莱托直到自己的女儿遭到主人的玷污后才幡然醒悟。这部歌剧无论在音乐语言和音乐技法的运用方面,还是在思想内容的深刻方面,都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完美的作品,现已成为世界歌剧史上最富有艺术魅力的作品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歌剧《弄臣》是作曲家威尔第创作中期的代表作品,也是他较为成熟的作品,这部作品是根据法国著名作曲家维克多·雨果的戏剧《国王寻乐》改编而成的一部歌剧,曼图亚公爵是个纵情声色的花花公子,而黎戈莱托是个宫廷的小丑,专门为公爵出谋划策,诱奸臣民的妻女,并对受害的朝臣百般羞辱和嘲讽。这引起了群臣强烈的憎恶,共同谋划报复黎戈莱托。然而,黎戈莱托  相似文献   

4.
威尔第是19世纪意大利歌剧重塑辉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也是西欧歌剧史上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享有"歌剧泰斗"的盛誉。《弄臣》的男主角Rigoletto的人物塑造和音乐创作完美体现了威尔第歌剧创作的风格和魅力,尤其是著名的咏叹调《Cortigiani vil razza dannata》,淋漓尽致的展现了黎戈莱托复杂矛盾的双重性格。本文主要从歌剧背景、威尔第男中音角色特点、咏叹调音乐分析三方面探讨该咏叹调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歌剧中的音乐形象是整部歌剧形象塑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剧中角色的音乐形象塑造得成功与否,对整部歌剧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西方著名的歌剧中,但凡声名显赫的都有其著名的音乐形象。歌剧《弄臣》便是依靠男一号里格莱托错纵交织的角色塑造奠定了它在西方歌剧中的重要地位。文章从威尔第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歌剧创作特点入手,对歌剧《弄臣》男中音角色的演唱艺术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6.
人物形象塑造是歌剧艺术的核心。歌剧《洪湖赤卫队》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朴素又崇高的女英雄韩英,在我国歌剧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从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两方面分析了歌剧《洪湖赤卫队》中韩英形象塑造的成功感人之处,并对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人物是戏剧的主体,而音乐是歌剧的灵魂,在歌剧里,音乐是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这个音乐形象的成功塑造,就在于他的音乐表现是成功的。本文分析了费加罗音乐形象的美学价值和费加罗音乐形象成功塑造的重大意义,及莫扎特喜歌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歌剧《茶花女》是威尔第创作成熟期的一部具有深刻意义的伟大作品,同时也是音乐史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之一。在塑造薇奥列塔的悲剧形象上,威尔第着眼于旋律的创造。他塑造的旋律形象既继承了意大利的传统,又有着个性化的旋律特点。薇奥列塔的音乐形象塑造主要表现在薇奥列塔悲剧形象概述、薇奥列塔爱情主题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9.
俞冠晶 《文教资料》2009,(15):68-69
歌剧<伤逝>是施光南根据鲁迅的同名爱情小说改编的.本文分析了该歌剧的音乐创作特点,音乐形象的塑造,并对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的音乐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莫扎特作为著名的音乐大师,他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界的典范。对于他的音乐才华我们可以从他所创作的歌剧作品中得到印证。从他所创作的众多音乐歌剧中,不难看出他对于歌剧音乐形象的塑造以及人物心理的刻画是非常重视的,而这方面表演上最有力的女高音咏叹调,这种演唱法可以更为贴切丰富的表达出歌剧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据此本文就以莫扎特个歌剧作品为切入点,对女高音咏叹调的音乐特点以及演唱风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莫扎特是欧洲著名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他的作品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类型的音乐,逐渐的成为了当时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莫扎特的一生虽然很短暂,但是却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歌剧是莫扎特作品中典型的代表之一。莫扎特的歌剧中强调了音乐才是格局的主体,能够直接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塑造,通过音乐能够反映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本文以莫扎特的三部歌剧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针对歌剧中的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方式进行分析,从而提升对莫扎特歌剧的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歌剧《巫山神女》是我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市成立之初,由重庆市歌剧院、重庆交响乐团联袂创作的大型音乐歌剧.这部歌剧讲述了三峡水岸上的浪漫神话故事,以中西音乐结合的方式塑造了典型的音乐歌剧形象,突出新颖的创作表达方式,为人们陈述了一幕幕挥泪的爱情与大义的故事.本文基于歌剧《巫山神女》创作资料,对其艺术形式、艺术内容进行赏析,并且主要探索了歌剧女主人公九妹一角的艺术内涵,以此丰富对重庆歌剧艺术创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歌剧《江姐》是中国歌剧史上第二次高潮的代表作,江姐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对江姐唱段的深入学习是应该的,这不仅是对声乐作品的研究,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理解对"江姐"音乐形象的塑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4.
高莉 《文学教育(上)》2009,(13):114-114
歌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音乐戏剧艺术,它融音乐、戏剧、文学、舞蹈和舞台美术于一体。歌剧的主题思想、风格及其艺术魅力,都是通过演员(包括乐队)的舞、演、唱f奏)艺术所塑造的音乐戏剧形象而展示出来的。歌剧艺术具有高度综合美的戏剧性、音乐性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多尼采蒂是浪漫主义歌剧的代表作曲家之一,其歌剧作品多取材于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的名著,富于乐观主义精神和时代气息;善于塑造音乐形象,结构戏剧冲突,能够细腻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生活。本文介绍了多尼采蒂喜歌剧《爱的甘醇》的创作背景与故事梗概,揭示了其音乐特征与演唱难点。  相似文献   

16.
《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选自歌剧《江姐》,在查阅诸多文献中发现大部分文献对歌剧《江姐》的论述都是以革命化和脸谱化的形象来塑造该人物。本文通过革命历史背景,剖析词曲作者的写作手法,结合自己的演唱心得,进而通过音乐分析二次全面的塑造江姐的形象,来完成江姐的艺术美和内在美,为演唱及分析理解作品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剧中女主角—贾府三小姐—贾探春的歌剧形象分析,通过参考大量文献,挖掘贾探春这一形象的塑造过程,探索主题曲《分骨肉》音乐表现和音乐技巧,进而深层的认识《分骨肉》在中国电视歌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能提高笔者在声乐演唱上的理解力和音乐表现力。  相似文献   

18.
普契尼一生共创作了12部歌剧作品,每部歌剧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著名的有《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图兰朵》《西方女郎》,等等。他的歌剧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的感情与命运为主,戏剧情节感人肺腑,音乐结构十分慎密。他尤其擅长塑造感情丰富的女性角色形象,大多以悲剧性为主。歌剧《图兰朵》就是  相似文献   

19.
抒情正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中,作曲家多尼采蒂把露琪亚这位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通过音乐上的塑造,展现的淋漓尽致。本章即通过对该剧中第一幕的咏叹调的音乐创作手法的详细分析,来研究作曲家多尼采蒂是如何塑造露琪亚这一音乐形象的,以及怎样表达悲剧情感和怎样反映、批判社会现实的。  相似文献   

20.
歌剧《江姐》是根据长篇小说《红岩》中关于女英雄江竹筠的故事改编的七场民族歌剧。该剧由阎肃执笔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1964年由空政歌剧团首演。在江姐的音乐唱段中,剧作家们广泛吸收借鉴了戏曲音乐素材如川剧、越剧、京剧等等,从而使得江姐的唱段戏剧性表现得更为充分和淋漓尽致,真正做到为人物而歌、而曲,使江姐的人物音乐形象和个性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