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联合国作为《日内瓦公约》等国际条约的非缔约方,武装冲突法是否适用联合国维和行动始终存在争议。随着联合国维和行动由传统型向积极型转变,维和部队越来越多地使用武力完成任务,这就使武装冲突法适用维和行动的问题愈加突出。联合国具有国际法律人格,是国际法的主体,有资格签定国际公约;联合国具有加入《日内瓦公约》的主体资格;《日内瓦公约》对联合国具有适用性;维和部队在武装冲突中具有交战方地位。因此,武装冲突法适用联合国维和行动。作为维和大国,支持武装冲突法适用维和行动对于中国参与维和行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透视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联合国维和是指联合国根据有关决议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行动。近年来,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事务的范围和能力日益扩大和增强。这主要表现在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程度不断加深;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投入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面临新的形势,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原则将如何发展,这是学术界及联合国内部广泛讨论的话题。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原则是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在实践经验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2008年初,联合国维和行动部颁布了《联合国维和行动原则和指导方针》,这使得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原则得以正式确立,但是其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过于强调公正性与强制性因素增加带来的消极影响方面。  相似文献   

4.
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日本联合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本"普通国家"外交战略的核心内容。二战结束后至今,日本历届政府通过一系列的立法和政策调整,通过以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平台和"跳板",将海外派遣自卫队的行为制度化。日本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特征是:(1)日本参与维和行动有高度的选择性;(2)日本参与维和行动具有强烈的目的性;(3)"新保守主义"对日本的维和政策有强大的影响力;(4)日本的维和环境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联合国维和行动次数剧增;耗资巨大;维和行动规模与职能扩大;参与国家增多;维和行动多带强制性;传统的维和原则受到挑战。今后应注意:维和行动必须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并保持中立;安理会享有对维和行动排它性的决策、指挥与控制权;每项维和行动之前作好可行性研究;维和的重点有必要从制止已发生的冲突进一步转向防止冲突的发生这方面来;把发展问题同解决地区冲突联系起来考虑,是很重要的解决地区冲突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日益增多及其职能的多元化,武力使用被逐渐"放大"。这显然背离了维和行动设立的良好初衷。传统的非武力原则已难以达致维和任务,过度扩张武力的使用亦与维和行动的原则和宗旨不相符。由此,联合国维和行动陷入两难处境。完善维和行动的武力使用,须严格限定武力使用的范围、准确把握武力使用的时机、切实追究维和人员违法使用武力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2支工兵分队、2支医疗分队、一支运输分队共776人,以及69名军事观察员,在8个联合国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中国军队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高度赞扬中国政府为维护世界及地区和平所做出的努力。自1990年中国第一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军事观察员以来,中国已先后向联合国13项维和行动派出了2796人次的维和部队、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中国军人在维和任务区共修筑道路1200余公里,架设桥梁48座,安全销毁武器4批,医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向当地…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维和行动自从诞生以来,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化,几乎每个阶段的变化都离不开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变化出发,总结每个阶段的特点,浅要分析形成这些变动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维和行动在未来想要发挥更好的作用,必须制定明确的维和行动机制和原则,解决好内部面临的管理、经费、各会员国的权利平衡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广东湛江贺强同学问:中国积极鼓励和组织相关人 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我们想知道,迄今为止--10月17日清晨,中国95名维和警察防暴队员乘坐联合国专机飞往万里之外的海地,执行联合国赋予的维和使命。这是我国第一支赴国外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的防暴警察部队。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1989年首次派人参加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1992年4月,中国正式组建第一支"蓝盔"部队--800人的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1997年5月,中国表示原则同意参加联合国  相似文献   

10.
秦岭 《华章》2011,(25)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联合国维和民事警察在联合国维和任务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了解联合国派遣维和民事警察的法律依据、维和民事警察的来源和作用,需要遵守的纪律和守则,需承担的责任,对于研究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有积极的意义,也是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维和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原则、准则、规范和决策程序,这些构成了联合国维和机制。维和机制的出现和发展是国际机制独立性的体现或机制创新的结果,但也暴露出一些缺陷,主要体现在维和的基本原则容易受到破坏、对军队的领导和指挥缺乏固定的模式、维和合法性的缺失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参与非洲维和行动的国际战略利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非洲维和行动是中国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和维护中国战略利益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参与非洲维和,既有利于展示中国国家形象,提升中国的影响力,拓展中国的政治、安全利益,又有利于开拓广阔的非洲市场,获取丰富的自然资源,拓展中国的经济利益;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履行负责任大国义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交换范围的国际性扩大,必然要求国际性的社会交换秩序,进而推动社会基本矛盾的国际化,而社会基本矛盾的国际化,又必然推动解决矛盾的责任主体的"一体化",即推动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体化"的发展。成立于二战之后的联合国,作为国际经济秩序的组织保障,承担着规范国际交换秩序的政治职责,实质就是国际一体化的社会上层建筑的组织形式,就是国际一体化的政治实体。联合国的发展趋势,必然是成立"联合国政府"。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诸如环境恶化、贫富差距、金融危机、地区冲突、恐怖主义、国际安全等问题,实质都是交换秩序上的问题,问题的解决都属于政府性职能的建立。在解决这些问题的现实努力中,"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实质就是要发挥联合国的政府职能的作用;"加强联合国建设",必然是加强联合国的政府职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和全球性问题催生了全球治理。要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主权国家、联合国和非政府组织等各种行为体共同参与。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行为主体,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相互配合、协调,形成了新的联合国—非政府组织治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形成有自身的动因,即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在世界治理中互有优势与缺陷,只有加强合作,实行优势互补,才能实现全球问题的善治。但是,日益兴起的非政府组织逐渐对联合国构成了挑战,致使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因此需要妥善处理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对待双方的合作,国际社会的多重角色与因素应对之采取鼓励引导的政策,对待二者的矛盾,应采取多方协调、沟通、弥补分歧、消除冲突。  相似文献   

15.
利用律师业从事洗钱犯罪活动是近年来洗钱犯罪呈现出来的新趋势.联合国、欧盟、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等国际组织以及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在其反洗钱规范文件中越来越多地规定律师应该承担起反洗钱的法律义务.对此,我们国家亦应予以重视,及早部署我国律师业的反洗钱行动.  相似文献   

16.
鏊于在冲突发生后国际干预收效多时不够理想,因此,冲突前的努力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预防性外交”便是这种努力的重要途径。在联合国框架下的这种努力。通过安理会、大会、联合国秘书长、区域性国际组织等职能正在发挥着作用。文章试图指出,早期的“预防性外交”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其重点应放在情报的收集与对事实的调查方面,同时“预警方法”与“建立信任”等方面也应当加以重视。“预防性外交”还应征得当事各方的同意。尽管执行起来不易,但仍应将其放在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17.
非洲联盟自成立以来在解决非洲地区冲突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非盟积极调停和斡旋,派遣维和部队,与联合国和有关国家一道为局势的缓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增强了非盟在解决非洲地区冲突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非盟在解决非洲地区冲突中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制约,主要有维和能力不足、自身存在的问题、冲突解决机制不完善等.加强非盟在解决非洲地区冲突中的作用,需要处理好冲突干预与冲突国国家主权的关系、处理好自主解决冲突与争取外部支持的关系、处理好冲突干预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此外,加强非盟自身建设是提高非盟解决地区冲突能力的基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教育历来重视德育,在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坚持德教为先的教育方针,将更加有利于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因此,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师,无论从自身角度,还是从育人角度出发,都应坚持德教为先的教育理念,践行创先争优,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事业做足充分的精神保障。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安理会作为联合国的重要机构,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解决与缓和地区冲突有着重要作用。但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在机构组成、作用和手段、否决权的行使和经费的收缴等方面,安理会正面临严峻考验。这就迫切需要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进行广泛改革,要采取折中方案,要让各方面都能接受,改革必将成为一场旷日持久的争夺大国地位和更大发言权的激烈争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