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上海在PISA测评中取得"两连冠",PISA逐渐进入公共舆论,报刊成为了公众探讨PISA的重要载体。国内的报刊从PISA的价值定位、测评程序、比较策略等方面予以支持或进行质疑,并基于上海在PISA中的表现挖掘成功经验,审视存在问题。为了更好地探讨PISA以及相类似的大规模测评,媒体与公众需要学会利用"证据"。  相似文献   

2.
2012年,上海再次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评中获得数学、阅读、科学三项第一。在此,主要进行三点解读:一、数学标准的执行PISA测试是用同一把标尺对不同标准下培养的学习者进行测评。上海学生在"空间和图形"这一领域得分最多;在"变化和关系"领域,得分较多;在"数量"领域,尤其是"不确定性和概率"领域,与国际水平相比,只是持平。测试结果说明,上海学生PISA数学测试的好成  相似文献   

3.
《上海教育》2014,(20):6-7
2013年7月9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PISA2012财经素养测评国际报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PISA中国上海项目研究中心同步发布了“PISA2012财经素养中国上海测评结果”。  相似文献   

4.
PISA科学素养评价中的生物学案例和评价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畏 《生物学教学》2009,34(6):15-18
2009年4月上海首次参加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测评。本文结合生物学案例,简要介绍PISA科学素养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5.
经合组织于2013年12月3日发布了最新的PISA测试报告,上海学生在数学、阅读、科学三大测试领域的成绩均位列世界第一。这是继2009年之后,上海第二次参加PISA测试并折桂。本刊编辑部就PISA热点问题采访了经合组织PISA测试项目专员吉尔勒莫·蒙特(Guillermo Montt)。吉尔勒莫·蒙特以PISA测试为重点介绍了相关的国际测评项目,并就教育均衡、师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一、PISA2009上海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的表现上海学生在PISA2009阅读素养测评中的平均成绩为556分(OECD平均为493分),在6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一。拔得头筹确实可喜,但我们应理性看待测试结果.学会从一些数据背后发现问题,并寻求进一步改善教学的抓手。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12月3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PISA2012测评结果报告》,结果显示,在三个测评领域亚洲国家都领先世界上其他国家。34个OECD成员国和31个伙伴国及经济体参与了PISA2012测评,代表全世界超过80%的经济体,有51万名15岁学生参与了数学、阅读与科学素养测试,代表全球2800万15岁学生。2012年的测评的重点分析项目是数学。中国上海的学生延续2009年领头羊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学会学习是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PISA2009从阅读参与度和学习策略两方面来研究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学会了阅读领域的学习。本文首先介绍PISA2009的主要测评领域阅读中如何测量参与度和学习策略,接着用2009年PISA问卷数据说明中国上海学生在这方面所达到的水平,然后用二层回归模型分析上海学生阅读参与度和学习策略与上海学生阅读成绩的关系。研究发现,元认知策略和对阅读的喜爱程度对上海学生的阅读成绩影响最大,学校整体的参与水平和策略水平对上海学校阅读平均成绩有极显著的影响,提高阅读参与度和学习策略水平能有效克服不利社会经济背景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际学生测评项目(PISA)于2012年首次组织了财经素养(Financial Literacy)的测试,参加财经素养测试的学生约做40道试题,答题时间为1小时。全球18个国家或地区选择参加了该项测试(中国上海位列其中)。PISA2015将继续组织财经素养测试,并沿用PISA2012的评估框架。中国区域的PISA2015试测已于2014年4月10-12日在广东、浙江、江苏的75所样本学校举行,试测阅卷编码工作也于同年5月  相似文献   

10.
PISA数学素养测评一直注重测评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问题解决的数学过程中,PISA2021数学素养测评框架首次将数学推理视为核心,并提出与数学推理相关联的数学学科内容,指出有关数学推理能力的18条表现期望,据此区分不同水平的学生。该框架通过计算机交互式测试测量学生的推理能力,呈现对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测评。PISA2021的数学推理测评内容与方式对我国基础教育促进学生数学推理能力培养、丰富教育评价中数学推理的测评内容与方式等均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