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逻辑学面临的危机和挑战迫使逻辑学界重视逻辑学的应用问题.但是,逻辑应用又依赖于逻辑学的发展.有了"有用的逻辑".才能有"逻辑的有用".中国人从古到今使用的都是辩证逻辑,但还有强要把辩证逻辑用一套符号系统科学地刻画出来,并应用于教学.当前逻辑学界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辩证逻辑和或然逻辑的研究方面.促其成熟,并应用于教学,这样才能改变"逻辑学无用"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悖论"概念的几个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悖论"是一个多义词,表达着多个概念。在日常语言中,"悖论"常常在修辞与逻辑不同层面被使用,在逻辑层面还存在狭义逻辑悖论和广义逻辑悖论之差异;逻辑悖论是一种"理论事实"或"理论状态",但实践领域中的"悖行"或"悖境"也曾使用"悖论"的称谓。悖论有严格和泛化之区别。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逻辑学遭遇前所未有的冷落,其发展也陷入困境。从我国的思维传统、逻辑书刊、逻辑教师队伍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寻找逻辑学在中国陷入困境的原因,进而探讨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当前逻辑学的发展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在高校人文通识课程教学中虽然是两个极易混淆的概念,但只要选取合适的视角,则并不难理解"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而逻辑悖论能够成为沟通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桥梁,一方面,逻辑悖论的本质是逻辑矛盾;另一方面,逻辑悖论能够体现辩证矛盾的精髓。此外,对逻辑悖论的解决又能够使人类知识得到进步。因而,逻辑悖论对于解决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教学疑难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由于逻辑学对于人文和科学素质的培养、理性精神的建立和道德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逻辑学课程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逻辑学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从价值性目标、认识性目标和应用性目标三个方面来确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注重基础,又要体现逻辑精神和应用。教材的编写要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适应。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三十年代,金岳霖先生以欧洲传统演绎逻辑是唯一和普遍的逻辑学观念,对中国逻辑的研究提出了"中国逻辑"的名称能否成立的问题.否认逻辑与文化的联系,坚持逻辑的唯一性和欧洲传统演绎逻辑的唯一性与普遍性,这些是提出"中国逻辑"名称困难的依据.上述观点将会面对由逻辑学研究对象、逻辑学学科性质以及逻辑史所展示的事实所引发的诸多困惑与质疑.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而是属于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世界依附于人类的文化,即人的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当人类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统一状态时,包括逻辑思维在内的精神世界不仅有共性,也有由民族地域不同而显现的个性.在中国,先秦文化不同于古希腊文化,它的核心是伦理政治与社会人事,它的主要内容是伦理尺度与治国纲纪的构想、建立和实践,它的基本思维取向是现实的需要以及实践中的经验.以"类同"为依据进行"以类取,以类予"推演的"推类",成为先秦时期逻辑思维中居主导地位的推理类型,同时也成为先秦逻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逻辑学是有别于欧洲传统演绎逻辑的.研究中国逻辑离不开对欧洲传统逻辑的借鉴,在这种借鉴研究中,应用比较法的关键有三:第一,被比较的诸对象都把与之相比较的对象视为平等的他者,而不是对立者或规范者;第二,在见其同异中,比较以见其相异乃更为重要.第三,对研究对象的异点给出制约因素的分析,就中国逻辑研究而言,就是"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  相似文献   

7.
逻辑学是以思维形式、特别是推理形式为研究对象的基础性、工具性科学 ,是各门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 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和人文科学、自然科学高度发展基础上的 ,不论是创新人才的培养 ,还是科学理论的建立、科学技术的发展 ,都离不开逻辑的参与。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逻辑学在新世纪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伴随着"形式逻辑现代化"口号的提出,高校逻辑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迈出了新步伐,30年来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30年来,围绕着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的关系问题,逻辑教学如何改革,朝什么方向改革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成为一个众说纷云的话题,并且在80年代初和世纪之交形成了两次大的论争.围绕逻辑教学改革,逻辑教材建设30年来走过了以<普通逻辑>、<逻辑学教程>、<逻辑学基础教程>三种教材为代表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在各类逻辑课程的教学中,逻辑学教师容易忽视"逻辑"概念自身的内涵.这一行为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学完之后仍不知逻辑为何物,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自觉地偏离"逻辑"的内涵.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各类逻辑课程所欲达成的目标,我们选择了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引出"逻辑"的内涵,以期引起相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比较逻辑研究的范围是相当宽泛的,不仅包括古代、近代、现代的逻辑之间的纵横比对、内在汇通,而且包括世界三大逻辑传统的透视性比较.比较逻辑学应当是建基于各种逻辑学科之上的一门综合性理论学科,它以三大逻辑体系的平等对话为前提,突出比较意识、比较思维与比较方法的自觉运用,有自己特有的学科特性与学科视域、学科范畴.本文试图论证比较逻辑不在于"比较",而在于"汇通";"比较逻辑"不是或不仅仅是"逻辑比较";比较逻辑有其特殊的"比较视域",从而进一步论证"比较逻辑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