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文学在新时期发生了转型 ,这是不成问题的 ,为何转型好像也不难理解 ,但怎样转型 ,转出怎样的“型”,流向如何 ,则不大容易说清楚。王又平先生的新著《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出版 ) ,把文学转型与小说创作潮流的演化联系起来考察 ,在文学转型的背景下把握小说创作潮流的演化 ,借用现代西方文论的成果对小说创新的现象进行小心翼翼的归纳整理和深入细致的分析评判 ,恐怕就是想对上面的问题给出一个说法。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小说《恶魔》中借人物斯蒂潘特罗弗莫维奇的口说 :“人类生存的一个基…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在进入新时期以后,由于政治乌托邦神话的破灭,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制约逐渐减弱,作家关注社会生活不再是单一的政治视角,可以从文化、哲学、美学等不同视点来观照现实生活,新时期文学由此摆脱了“一元”.走向“多元”。虽然新时期文学可以列举许多特点,但从宏观上来看,“世俗化”是新时期文学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新时期文学的世俗化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有多种成因。主要表现为文化渊源、文学传统、现实状况以及作家创作心理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新时期的小说以其背离主流政治的主题和题材在新时期文学中占据特殊的位置,并使其与其他的新时期小说家们异趣。作为"散文化小说"叙述的个案,他重接现代抒情小说传统,同时保持他的小说中对风俗画描写的独立意义。以其独特的叙述视角、结构方式、语言表达、短篇行文为他在新时期文坛上寻觅到了独特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及拉美文学影响下,我国新时期出现了各式各样可归结为荒诞文学的创作,他们或借鉴其荒诞手法,或表现共荒诞意识,或蕴有荒诞效果。表现形式有:准荒诞小说、荒诞效果小说,荒诞小说等。  相似文献   

5.
九十年代以来的杂文创作是中国新时期文学中一种重要的文学形态 ,它在内容上的发展态势和艺术形式上的新动向 ,对中国未来的杂文创作走向无疑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但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中 ,小说、诗歌、散文这些传统的文学样式始终占据着绝对的主导 ,作为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的对象也往往重在于此 ,而对杂文的研究与评价则常常被人们有意无意地视为是支流 ,这不能不说是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的一种缺失。本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九十年代以来的杂文创作在共时与历时中的蕴示的研究 ,对它在文化批判意识、自我反省意识、当代审美意识上存在的缺失的分析 ,揭示它的现代性写作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以来,浩然可谓“两条腿走路”,一是用新作品显示“真实品德和新生”,从《山水情》到《苍生》奋起直追,创作了一系列中长篇小说。这些小说,做了有保留的反思,在其50-70年代小说创作的“常”与“变”中徘徊着前进,也不乏小说式精神自传色彩。一是创作自传体小说,“把自己说清楚”。这些小说具有很高的社会史料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新时期以来的浩然小说创作,可谓为霞尚满天,应引起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7.
莫言小说对于人的生命本原的崇拜是与八十年代中期文学对人的重新思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对血腥、污秽的玩味则体现了八十年代后期文学对于传统关于人性的理想观念的消解。莫言小说的“生命意识”和“审丑意识”充分地体现了新时期文学关于人的本质的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8.
在相近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新时期的伤痕、反思文学与昆德拉的小说创作有着某种内在相似。本文从对极权政治的共同批判着眼,由昆德拉“超越政治的人性之思”的小说创作再次反观当代伤痕、反思文学创作的内在缺陷:政治的拘囿,使文学对历史悲剧的追问和人性的书写缺乏应有的深度。并由此迥异的文学景观引发对创作主体的思索与省察。  相似文献   

9.
作为特定历史环境下出现的“伤痕小说”,其经典化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经过时间锤炼的“经典”,而是经由一整套文学生产机制诸如国家意识形态、出版、评奖、接受等各个环节的筛选和过滤形成的。“伤痕小说”作为新时期文学的第一个潮流,它顺应了政治思潮、社会心理和文艺模式等一系列以“新时期”命名的历史诉求,它也为其后文学创作的审美本体回归开创了道路。  相似文献   

10.
趣味主义思潮在文学史上有着其特定的源流,在汪曾祺的小说创作中在小说的内容语言、文体与性格和追求几方面体现出了趣味主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后新时期文学”开始于 90年代 ,是商业社会的文学形态 ,是新时期文学的继续和发展 ,但又不同于新时期文学 ,它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及品质。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文学中的“后现代”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时期学创作中,“后现代”思潮在诗歌、小说、散、戏剧等诸多领域都有所表现,中国当代的“后现代”思潮具有相当鲜明的“中国性”,它滥觞于“革”,植根于中国民间的世俗化心态和相对主义智慧之中,也是思想解放运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后新时期文学”开始于90年代,是商业社会的文学形态,是新时期文学的继续和发展,但又不同于新时期文学,它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及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现代性追求一开始就包含了内部的建构和反抗,随着这一进程的深化,新时期现代主义文学打破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旧话语,注入了非理性的精神,创建了具有个体性、异质性的新话语,即小说范式的革命、非理性的生命本真表达、“情绪”置换“人”成为叙事的中心、荒诞叙述与叙述荒诞。其艰难建构的个体话语使小说逐渐回归文学本体性,为后来的先锋小说开辟了前路。  相似文献   

15.
《人民文学》是反映文学思潮和作家创作变化的权威刊物,尤其是其中的头题小说,更是地位重要,涉及作家众多,而有几位作家特别受到刊物的重视,如蒋子龙、王蒙,从这两位作家的头题作品进行分析,不仅可以看出《人民文学》的编辑方针,更可以探究传统与创新在新时期文学中的交织冲突。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是一位跨越现当代并有着独特风格的作家,思潮的影响又使他的创作观念和创作实践兼具了现代意识,“传统”和“现代”的特色。他的小说充满了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但是西方文学本文将就汪曾祺创作观念和创作实践来论述其小说的  相似文献   

17.
《人民文学》是反映文学思潮和作家创作变化的权威刊物,尤其是其中的头题小说,更是地位重要,涉及作家众多,而有几位作家特别受到刊物的重视,如蒋子龙、王蒙,从这两位作家的头题作品进行分析,不仅可以看出《人民文学》的编辑方针,更可以探究传统与创新在新时期文学中的交织冲突。  相似文献   

18.
在现当代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中,方言写作现象越来越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存在。方言写作并不是新时期才出现的,而是在中国文学的历史中一直存在并逐渐发展的;方言写作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备受青睐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种种原因合力下的结果;方言写作在新时期的创作中既表现出对传统的继承,也有所创新,展现出新的特点;新时期的方言写作发展与危机并存。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学是指以人与自然、与非人类关系作为切入点,以生态整体利益作为终极价值尺度,以生态和谐为目标,探讨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与思想根源的文学。新时期生态文学写作经历了阶段性发展变化,在世纪交替之际主要表现为三重视点: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焦虑;欲望批判和生态预警;反“人类中心”的生命关注。在新世纪的生态写作中如下走向需要关注;第一,创作主体的自觉而深刻的生态写作意识;第二,系统而合理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20.
毕文健 《文教资料》2008,(28):200-204
笔者对汪曾祺小说创作研究历程进行描摹,从"文体之新、风格之美、文化之厚、意义之深"四个纬度对汪曾祺小说创作现有研究成果进行述评,从中发现汪曾祺小说创作研究在"地域方言与文学语言的转换、审美拓展与文学成就的非对应性、小说中蕴含的地域性文化以及汪曾祺的创作对中青年作家的影响"等方面尚存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