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莉萍 《湖北教育》2014,(11):41-43
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自护教育也是一种生命教育,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安全和健康成长。当前家庭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自护教育比较薄弱,留守儿童的安全隐患比较大。因此,从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多方位探讨加强留守儿童自护教育的有效路径,是关爱留守儿童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金钥匙视障教育理论与实践》于近期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总结了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20多年来使国际先进教学理念本土化的研究成果。而华夏出版社最近出版的《金钥匙视障教育运作手册》则是“金钥匙模式”的通俗解读。该书列举了视障儿童同班就读工作中最常用的各种工具,包括各种诊断、筛查用工具和教育、教学评估工具等,以及已开展视障儿童同班就读工作的地区的经验总结,可作为相关领域管理者、视障儿童教师及家长的参考书。另外,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视障人士徐白仑的自传体小说《霜叶舞秋风》,最近也已由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3.
视障儿童的早期教育是指在视障儿童的学前阶段,按照心理发展规律和视障的特点,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有益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医疗预防的措施.尽力挖掘他们的潜力,增进技能,使他们的身心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能够有效地融入社会,顺利地适应以后的学习生活。而早期关怀则涉及的范围更为广泛,除了对视障儿童进行教育训练和医疗预防外,  相似文献   

4.
我国视障儿童的早期教育起步较晚,受关注程度较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视障儿童的早期教育愈发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重视,作为专业进行视障教育的盲人学校,推进视障儿童早期教育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空间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智力诸方面对视障儿童的认知特点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分析发现 ,感觉经验不足是视障儿童认知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据此 ,笔者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提出了相应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视障儿童与健全儿童的融合教育就是指视力残疾儿童首先在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殊教育资源室进行学前康复训练后。再将他们送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并通过集体教学和有机穿插对视障儿童的个别辅导,使他们在化知识、生活自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受到良好教育。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资源室对视障儿童的共同教育教学管理,使视障儿童学习了化知识,开启了封闭的心理.陶冶了良好的情操,为将来融入主流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观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和传统教育思想两者之间的一个首要的和根本的区别。作为一位生命教育家,杜威强调儿童生命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发展的,它是一个连续的自然过程,既包括身体的发展,也包括心灵的发展;主张教育目的应该是儿童生命的发展,也就是最大限度地发展个体的潜能,因而不要在教育过程外去寻找目的;指出学校教育造成的众多浪费中,居于首位的是对儿童生命的浪费,因此教师既要认识他们在学校课堂上拥有新生命,也要注重儿童生命发展中的个性需求。  相似文献   

8.
幼儿期是生命的奠基时期,幼儿期的生命状态制约甚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后续的生命发展。因此,幼儿园教育要注重培植儿童生命成长的根基,根基是否稳固影响着儿童是否有意愿、有力量、有勇气成为更好的自己。幼儿园生命教育的策略包括:一是注重激发儿童的内在生命力;二是要成为儿童成长的精神子宫;三是与儿童的成长节律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9.
视障儿童早期教育是指为0—6岁视障儿童提供的教育服务。像任何健全儿童一样,早期教育对视障儿童的一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早期经验的多寡对他们日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这已是毫无争议的事实。研究表明,虽然早期教育不能消除儿童的残疾,但却可以使他们的残疾状况得到改善,残疾程度得到减轻,使他们潜能得到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10.
视障儿童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相对明眼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过分焦虑、依赖、自卑、呆板、孤僻、退缩、敏感等不良个性问题,不利于视障儿童的健康发展。教师在视障儿童心理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塑造心灵的工程,应重视对视障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补偿其缺陷,发展其潜能,增强自尊、自信、自强的个性品质,为其塑造一个健康阳光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生命化教育是在生命的视野中,对教育本质的一种重新理解和界定。生命化教育注重体现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及对儿童的理解、关爱、信任与成全,着眼于学生生命的长远发展,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化教育应突显生物学科的生命属性,着眼于学生生命的长远发展,关注和提升学生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视障儿童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相对明眼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过分焦虑、依赖、自卑、呆板、孤僻、退缩、敏感等不良个性问题,不利于视障儿童的健康发展。教师在视障儿童心理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塑造心灵的工程,应重视对视障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补偿其缺陷,发展其潜能,增强自尊、自信、自强的个性品质,为其塑造一个健康阳光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教育目的中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不可割裂,两者统一于儿童的具体生命。虽然教育归根结底要受到社会的制约,是为社会培养人,但要以儿童具体生命的成长为基点。儿童生命具有的基于自由本性的超越和生成特征,为以儿童具体生命作为教育目的的基点提供了依据。基于人性的教育目的使教育在成就儿童的具体的个性化生命的同时,也迎来了社会的盎然生机。  相似文献   

14.
在生命的教育方面,学校与家庭教育都应该教导学生先从认识自己出发。对儿童"自我"的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实现等。本文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视角,以生命教育作为儿童"自我"教育的背景,论述在"自我"教育下,儿童在感受、感动、感恩中,体验生命、关怀生命、服务生命这一由"感"生"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王莹 《天津教育》2007,(12):20-21
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是本市唯一一所招收视障儿童的特殊学校。学校教师一致认为德育功能的内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探索和实践视障学校德育工作中,形成了与普通学校德育既有共性又有特性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现就新时期视障学校德育的特点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6.
《现代特殊教育》2020,(3):I0007-I0007
南京市盲人学校建校于1927年,是由陈鹤琴先生创办的国内第一所公立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学校已形成融学前教育、多重残疾教育、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本科教育以及社会培训为一体,办学功能覆盖教育、康复、职业训练和创就业指导的盲人教育体系,成为全国办学体系最完整的盲人学校之一。学校全面普及12年盲人教育,连续多年实现本市适龄盲童入学率100%,毕业生就业率100%;承担多项国家及省市级课题研究,参与多个中外合作科研项目;作为“南京市残障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指导中心”,为全市特殊儿童少年提供就业创业教育指导;作为“江苏省视障教育资源中心”“江苏省视障人员教育考试支持研究中心”,为全省视障儿童少年提供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的分析,发展中国家视障儿童约占同龄儿童总数的万分之三至九,中国为万分之五。由此可见,我国视障儿童的出现率在发展中国家是较少的。他们大都分散居住在广大农村、欠发达地区,交通不便。因此,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及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安置视障儿童就近进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  相似文献   

18.
视障教育理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回顾了视障教育发展的历程,探讨了视障教育的理论来源和功能.作者认为,视障教育涉及到许多学科领域,相邻和交叉学科的不同层次的理论在视障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指导、解释和预测功能.在今后的视障教育发展中,有必要从基础理论和应用两方面重视和加强学科自身的理论建设,使视障教育成为既有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学科.在此基础上,作者就认知发展的思维领先、技能教育的专业优化和人格发展的超自控等问题,提出了视障教育理论建构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每一位社会中存在的个体都具有社会性,其社会性发展对于个体融入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视障儿童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其社会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个体和社会都是不容忽视的。怎样对视障儿童实施社会性教育,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社  相似文献   

20.
视障儿童的分类教学是盲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变革.我校从1986年开始低视力教学研究与实践,至今已有18年之久,有关低视力教学的经验章很多,但对如何科学合理使用视障儿童的残余视力的问题,尚没有见诸献报道。本试从低视力教学实践出发.谈谈视障儿童残余视力的科学使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