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时代》2010,(5):38-41
我们在改变着环境!小朋友,只要你们观察得够仔细,就能发现我们人类的生活会改变周围的环境!近150年来,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使得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因人类活动而产生的变化甚至超过了大自然自身几千万年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你们知道是谁发明了发电机,又是谁发明了电灯吗?相信不少同学能够迅速地回答这些问题。可是,在发明电灯之前,人类的生活要充分利用自然光。你是否知道:大自然里有哪些光?有哪些发光体?现在,人类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灯。一到晚上,大  相似文献   

3.
企鹅老士: 我爸爸原来有一个诺基亚手机,上个星期我妈妈又买了一部摩托罗拉手机,现在,有什么事联系可真方便。我真想知道,手机是谁发明的?他怎么会这么聪明呢?您能给我讲一讲吗?  相似文献   

4.
大家都能想象得到,在电话出现之前,人们的感情和信息交流,只能是靠文字或者是面对面。有了电话呢,不管是相隔万里,在地球的任何角落,只需几秒钟最多几十秒钟,即可通话,进行交流,从而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水平。那么电话是谁发明的呢?他怎么会如此聪明?  相似文献   

5.
教材说明:《保护大自然》是人教版自然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环境》的最后一课。本课是这一单元内容研究的落脚点,也是本单元内容的后续和总结。教法一一、设计过程1.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贡献。通过回顾以前的植物和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的环境里认识人的生活,即衣、食、住、行所需材料最终都来源于大自然。让学生了解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人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2.认识人类对大自然的种种破坏。人为了更好地生存,就要不断了解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但是,人类不合理地利用、改造自然,给大自然造成太多的破坏。3.了解大自然对人类…  相似文献   

6.
大约三百万年前,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人类在这漫漫的历史征途中有无数的创造与发明。这些科技发明改变了生产工具,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从而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不过,迄今为止的人类的创造与发明莫过于火的发明与使用、铁器工具的使用、蒸汽机的应用、电的发明应用及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这五大发明与应用是人类社会生产工具的革命,对人类社会起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其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形成了各自的科技凸进时代。人类出现在地球的初始阶段,与动物是没有什么两样的。原始人不仅是群居穴处,而且不知道用火。一切都是自然状态。自然界…  相似文献   

7.
生命     
人活着是为什么,为了那张馋嘴?动物活着是为什么,为了给人类献皮献毛献命?肚子是塞饱了,钱包也鼓了,怎么还填不满人类对大自然那种无休止的索取?难道这就是达尔文讲的"生存斗争"?如果讲"生存斗争",大自然一切生物在这种斗争中自然灭绝的话,那么人类的贪欲和疯狂可  相似文献   

8.
不论是中国的“天人合一”还是西方的“天人相分”,都没有处理好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天人合一”一味强调人类必须顺从自然,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无所事事,缺乏对大自然的探索精神;而“天人相分”则一味强调以人为中心,征服自然,虽然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该吸取两者之精华而摒弃其糟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我们创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9.
李双梅 《海外英语》2014,(13):172-173,175
"人与自然,谁为胜者"是自古以来人类所探讨的亘古不变的话题。尽管人类生存与生活需要自然恩赐,然而,在谬误思想——人类沙文主义的影响下,人类却始终将大自然作为征服对象。生态学理论出现后,人类才开始对自然与人类关系进行重新审视。作为生态批评的代表,《白鲸》出发于人类悲剧视角,对大自然与人类属于同一矛盾体进行了揭示,人与自然并非对抗关系,因此,人类唯有保持生态平衡,增强生态意识,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受惠于自然。也就是说,在人类与自然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胜者,两者相互依存而存在。  相似文献   

10.
婚姻确实是一个难题。我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性别是大自然的一个最巧妙的发明,但是婚姻却是人类的一个最笨拙的发明,自从发明了婚姻这部机器以后,它老是出毛病,我们为调试它、修理它伤透了脑筋,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智慧还不足以发明出一部更高明的机器,能够配得上并对付得了大自然的耶个最巧妙的发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自然的主体性和人的主体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体性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大自然具有高于人类的主体性,从而具有更高的价 值和权利。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实质不在自然有没有内在价值,而在自然有没有高于人类的主体性。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作为最高的主体可无限接近于对自然奥秘的完全把握,非人类中心主义则认为作为最高主体的大自然永远内蕴无限未为人知的奥秘。  相似文献   

12.
日益显现的环境危机迫切要求人们重新思考怎样生活,并作出相应的改变。在这一问题上,人们的观点经历了从以人类自身为中心的人类中心论到以自然为中心的生态中心论的转变。这种观点的转变是在人类重新理解和定位自己在自然界中所处位置的基础上进行的。重新界定人与自然的恰当关系,并把伦理视野从人扩展到更宽广的大自然,使人类既对自己的同类负有环境义务,也对其他生命物种负有环境义务,这样人们才会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3.
巴特兰的《游记》是美国自然散文的奠基之作,其意蕴既超前又辩证。超前性体现在:该作品重视大自然的审美价值,主张人对大自然的利用或改造应保持在能维持人最基本生存的限度;强调自然万物之间的相似、统一与和谐,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在其中要有所不为;肯定印第安人及其生活方式,倡导白人与印第安人和谐、平等地相处。辩证性则表现在:该作品没有否认大自然的实用价值,不反对人类利用大自然;没有否认自然万物之间的差异、对立或冲突,以及人的理性和认识自然的能力,不反对人在自然中要有所为;没有掩饰印第安人的缺点及其个别成员的道德瑕疵。这些意蕴对我国当前的社会实践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与大自然相比,人类显得如此渺小。以至于大自然的一次"呼吸"和"喘息",都会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灾害。例如,台风可以瞬间夷平房屋等建筑物,能把车子和房子等像耍玩具一样卷上高空。火山爆发时岩浆沸腾,改变地区景观,灰尘可以直接影响全世界的气候环境,导致气候变暖。然而这些只是我们看到的大自然对人类产生不利影响的一面,其实在所谓自然灾害的背面,大自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只是我们暂时还没有意识或完全认识到它们而已。  相似文献   

15.
你是谁     
我真的很想知道,你是谁?从来都没有见过的号码,但是祝福的短信,不是第一次收到,号码也不只一个,你是谁?找不出答案的时候,很疲惫,因为我自己开始觉得是发错的短信,但是怎么会有这么多路过的祝福呢?我想说,谢谢,真的,即使你是我不认识的谁,我也真心的想谢谢你……收到短信的时候,真的很快乐,因为,你  相似文献   

16.
最近,美国《新闻周刊》收集了几个最初由个人构思的发明,并认为它们可能改变人类的未来。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构想出更好的发明呢?说不定,你的奇思妙想也会成为改变人类未来的发明呢!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猴子怎么从树上下来变成人?第一点火星从哪来?从结绳记事到纸张的出现走过了怎样的道路?第一架飞机怎么飞上了天?爱迪生怎么会想到要发明电灯?计算机是怎么产生的?宇宙飞船怎么摆脱地球引力飞向太空?这一切其实都源于人类不断地超越自身,渴望改变的结果。人类在不断地创新中,推动着我们这个星球不断地发展,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然而我们今天就一切都满足了吗?今天,我们六(3)班的班会课,就围绕创新、创造这一主题,同学们自由地聊聊自己对创新和创造的想法,或者是自己小创造、小发明的故事。有谁想发言吗?哦,冯骞元同学的手举得老高老高,下面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冯骞元同学发言。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的活动中,在我们的世界上,究竟什么最重要?历史不断证明、未来不断呼唤:最重要的是创造!那么,创造为什么最重要呢?创造究竟重要在哪里呢?创造是人类进步的足迹阳光、空气、海洋、土壤是生命的摇篮,无数的生物在这里孕育……看!人诞生了。从此,天地间开始了巨变!因为人具有一种能力,一种认识自然、改变世界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创造力!人类依靠创造认识了客观存在、造就了新的事物,前者是发现、后者是发明。发现与发明是人类进步的两台强大的引擎,共同推动着历史的进程。由于有了人类的创造,于是就在创造人类的世界里有了人类创造的世界。石器、弓箭、火把、冶炼、服装、蒸汽机、城市、宪法等等,都是人类  相似文献   

19.
感悟大自然     
大自然是什么?它是自然形成的大气,水、生物、土壤、岩石、太阳辐射等组成的综合体。是人类赣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些都是词典上的解释。大自然是需要感悟的。在现今的环境里,我想已经很少有人能真正说出大自然给我们的感受。生活中到处充斥着高楼、汽车、网络、饭店,我们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了。甚至是在假日,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旅游广告也令人兴味索然,即使真的有时间到某地一游,也仅仅是抱着观赏游玩的兴致,心境自然就谈不上“感悟”了。心早已被世俗沾染。  相似文献   

20.
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孕育着千万的生命.人,可以算是其中突出的一类物种.人类的智慧是其他的动物无法比拟的.在千万年的演变中,他们不断改变着自己,同时也改变整个世界.然而,大自然却和人开了玩笑——人类到底源自哪里?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又令人捉摸不透,百思不得其解.它是人类至今没有解开的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