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我们至今知道“忘记就意味着背叛”这句十分严肃的名言,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忘记依然是常有的事,以至于我们后来可以毫无悔意地表示承认,就像忘记是发生在别的星球上的事一样。当我们坐在大树下享受凉爽的时候,我们根本就记不起是谁在什么时候栽下了这棵树。一些学者的努力,就是为了我们不至于太忘本,不至于有朝一日追悔莫及。李冬君的《中国私学百年祭——严修新私学与中国近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留有余地,这是记者、编辑和通讯员具有实事求是态度的一种表现。众所周知,人们的主观认识往往不那么容易符合客观实际。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不相吻合的事是常有的。有鉴于此,我们采编新闻报道,宜留有一定的余  相似文献   

3.
陈锋 《新闻知识》2002,(6):49-50
记者工作是一种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兼备的职业,在外采访时往往起早贪黑、饥一顿饱一顿,甚至吃不上饭、喝不上水的情况也是常有的。而写稿时又往往是加班加点开夜车,这就为我们的身体健康埋下了诸多隐患。去年:陕西日报社组织体检,就有相当  相似文献   

4.
对一个重大的、过程较长的新闻题材进行追踪要访和系列报道,是新闻报道中常有的事情。这种追踪又总是与记者对这一题材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判断相联系,伴随着艰辛的持久战和不倦的参与。这是我们采写中国科技大学同步辐射加速器工程之后的切肤之感。今年7月7日,新华社播发了通讯《绚丽的精神聚光——记缔造我国第一台专用同步辐射光源的人们》,至此,我们对这一工程的报道告一段落。回顾起来,我们已经围绕这项工程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整  相似文献   

5.
说来话长。《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采访、写作和发表,距今已有22个年头了。通常,有些事做过后便遗忘了,而这篇报道,却使我们常有记忆犹新之感。这也许是由于深深的激动强化了记忆的缘故,所以我还能写出这篇回忆。这篇报道发表于1960年2日28日的《中国青年报》。第二天,《人民日报》即全文转载,并加了热情洋溢的编者按。接  相似文献   

6.
一位慈祥和蔼的长者,这是著名记者林里给我的第一印象。当我和作家张扬比约定时间晚了一个多小时才赶到他家时,满头银发的林里已经站在门口等候我们很久了。没有客套的寒暄,没有初次见面的拘谨,更没有名人常有的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矜持,他用句关于北京交通拥挤的议论使我们摆脱了迟到的尴尬与不安。这就是一名全国知名的高级记者的家么?并不宽敞的房间里略显空落,陈旧的木床,式样过时的简易沙  相似文献   

7.
北京历史上的城门火灾 城门上的城楼,是古代城市的重要标志.城门失火,多为城楼失火,这在历史上是常有的事.  相似文献   

8.
周黎 《新闻前哨》2012,(6):77-77
近些年来,记者在采访中遭到拒绝甚至伤害的事常有发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新闻从业人员的高度重视。 新闻采访遭到拒绝有多种情况:新闻采访触及了采访对象的利益和名誉:采访内容为批评某些人和单位不正确的工作方式;触犯了采访对象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这件事有没有新闻价值,值不值得报道?新闻报道人员在采访中常常为此大动脑筋。我的体会是,不妨树立横向比的观念。温元凯在《中国的大趋势》一书中谈到:“我们经常有一种洋洋自得的集体自大感,我们的坐标系统老是找我们的过去,老是和我们的过去比,这在当前越来越开放的国际社会中,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把坐标的参照系统转向国际,这就会产生非常强烈的紧迫感,甚至危急感。”显而易见,只和过去比,不进行横向比,是不足取的。常有这样的情况:新闻报道人员到一个单位去采访,这个单位的同志提供的材料(如部队训练成绩、工厂产品增长量、农村粮食增产数等)。往往是同自己的过去比,因而感到成绩显著;但如果放到面上看看,  相似文献   

10.
国内较常见的是短时间临时"融合".这在一些媒体集团大型活动或"战役报道"中常有发生.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拍摄工作中,我们常有这样的感觉,即在一个场景中,可以找出无数个摄像角度。而随着摄像角度的不断改变,被拍摄对象会显示出不同的神韵,或表达出不同的寓意,这就是摄像角度对画面构图的影响。"摄像角度"指的是摄像机镜头的位置和拍摄对象之间形成的那个虚拟的夹角。从被拍摄对象来讲,它朝向摄  相似文献   

12.
七八十年代之交湖南出版界“四骑士”之一的钟叔河,从岳麓书社总编辑岗位上离休已经好几年了,但一直没有闲着,报刊常有他的新作发表,坊间常有他的新书问市。一个春天的傍晚,我们去看望钟先生,谈起书人书事,先生顿显神清气朗,毫无这幅照片上的老态。他说他  相似文献   

13.
电视观众打开电视机看节目就要接触广告.这原本无可非议.而当下的电视观众对于荧屏上的广告,也确实常有意见.怎样才能有效地拉近电视广告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电视广告得到观众的欢迎和赞赏呢?不少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更好地把心理学原理引入广告的策划、制作、播放之中,让电视广告更注重观众的心理,是很应该深入探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历史是现实的镜子。仔细看来,自然与社会现象也常有发人深省的“叠影”。记得童年时住在山区小镇,那里的夏季常有雷阵雨。每当屋顶滚过震耳欲聋的雷声,就想到老人们所说的,准是“雷神爷”在这一带收拾害人的蛇蝎“精怪”了。偶尔,山坡高处出现一抹烧焦的“雷殛木”,人们便爭相传告,庆幸到底消灭了藏身的“精怪”。  相似文献   

15.
我的父亲     
彭湘 《湖北档案》2014,(8):29-29
正面对生活,我们常有无法言说的时刻。我的父亲他是一个农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最后生命却在某个时刻戛然而止。他还没有来得及欣赏青山绿水,还没有享受人生的自由轻松,就永远地长眠在老家后山上了。我常常揣度,父亲这一辈子有多少欢愉。印象中最深的是他在农忙时节,挑着谷子走在田埂上,背后是一片已收割完毕的田地。坚实的步子,身影佝偻,在褐色的  相似文献   

16.
我认为,我们的传播媒介,要注意说文明话,说守法的话。说文明话。比如,前一个时期发展沿海经济战略呼声甚高,某地提出了一手抓本地固有经济,一手抓外向型经济,于是一时间,“两个拳头往外打”等字样常常见诸电台、报章。在我们的生活中,为落实上级的某些精神,开展某项工作,不是也常有“发起进攻”、“坚持打好这一仗”等口号  相似文献   

17.
我认为,我们的传播媒介,要注意说文明话,说守法的话。说文明话。比如,前一个时期发展沿海经济战略呼声甚高,某地提出了一手抓本地固有经济,一手抓外向型经济,于是一时间。“两个拳头往外打”等字样常常见诸电台、报章。在我们的生活中,为落实上级的某些精神,开展某项工作,不是也常有“发起进攻”、“坚持打好这一仗”等口号  相似文献   

18.
汉语词语在一般情况下都有固定的用法,其词性、词义、感情色彩、语法特征都相对稳定。但在新闻用语中,常有这样一种特殊现象,即词语与词语之间的搭配,符合语法规则但又超出词语之间的语义内容和逻辑范畴的常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作词语的超常变用。这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建设两个文明的基础和前提.党的十二大极其重视教育,把教育列为发展经济的战略重点之一.报纸贯彻十二大精神,就要加强教育报道,重视教育新闻.至于如何写好教育新闻,根据我们近几年的工作实践,我谈几点粗浅的意见. 一怎样使教育新闻题材多样、丰富多彩?这是我们在工作中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搞教育报道的记者常有一种苦恼,觉得学校就是上课下课,周而复始,天天这样,年年如此,很难产生什么新事物,写出好的教育新闻.果真是“山穷水尽”了吗.不是的,  相似文献   

20.
早晨八点钟。在局运输作战室“蹲点”的编辑给报社编辑部打来一个电话说:青堆子站、羊圈子站有三个扳道员创造了防止重大事故的先进经验,局党委很重视,应该马上见报。编辑部接到电话之后,作了研究,最后总编辑决定:“马上写消息、评论,还配发这几个扳道员的照片,明天见报!”“明天见报”,这在我们报社是常有的事,分头一突击,一般总可以完成得又快又好。这一次却有一个难题,因为青堆子站、羊圈子站离锦州一百多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