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音乐书法是以音乐(歌曲、器乐)为表现内容的书法,这种书法中的节奏韵律与所表现内容的音乐的节奏、韵律保持一致,可以使韵律特点更加强烈、规则,给人一种新颖的视觉美感。  相似文献   

2.
凌静 《考试周刊》2014,(36):187-187
<正>幼儿园音乐活动分为歌唱活动、音乐欣赏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活动四项内容。小班韵律活动《两只小鸟》是韵律活动方面的内容。所谓韵律活动,是指在音乐的伴奏下,以协调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活动。韵律活动既能够满足儿童对音乐的参与、探究的需要,获得表现和交流的快乐体验,更能够促进儿童身体运动能力和协调性的发展,加强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时间本就只有15~20分钟,在短短的  相似文献   

3.
奥尔夫律动教学是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以身体各部的动态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而达到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进行音乐素质的培养的目的。而教师总会把律动教  相似文献   

4.
“律动”是美好、均衡、调整的意思。律动教学是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以身体各部位的动态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而达到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进行音乐素质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韵律活动"概念的历史发展与精确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韵律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30年来人们对韵律活动概念的认识存在过于宽泛、精确性不足等问题。遵循科学概念建构的程序,韵律活动首先应被归于一种表现性活动。在确定种概念的前提下,韵律活动的特征属性决定了它应该是一种在音乐的伴奏下,儿童运用一个或一组自然的身体动作来反映其音乐感受的写实性表现活动。在这一界定中,音乐与动作构成了韵律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一方面音乐与动作都是儿童内在情感的表征手段,由此二者在韵律活动中形成一种同构关系,而且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韵律活动中的音乐作品与动作所要表达的情感一定是幼儿生活世界之中的情感,较为单纯、直接,易被孩子感受和理解。另一方面,音乐与动作相互牵制或制约,音乐支配着动作,幼儿运用动作的目的是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理解并积累音乐语汇;同时,儿童动作发展水平限制着他们表达自身音乐感受与情感的方式与水平。  相似文献   

6.
幼儿音乐韵律活动是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用创造性的身体动作来反映音乐感受的一种活动形式,它有利于幼儿音乐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绘本作为儿童早期阅读的新生力量,通过图文结合、以图为主的方式促进幼儿观察、想象力、思维和语言等能力的发展。主要探索如何将绘本阅读活动跟韵律活动有效结合,让韵律活动作为绘本阅读活动的前奏环节或者延伸环节,以进一步加深幼儿的阅读体验,同时也让韵律活动渗透绘本故事的内涵,使韵律活动更具蕴意。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韵律活动则是孩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提高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结合我参与研究的"江苏省第十一期教研重点课题"《幼儿园韵律活动中运用经典音乐的实践研究》,设计并执教了一节大班音乐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  相似文献   

8.
音乐节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音乐节奏教学应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打开心扉,欣赏、感受与表现音乐的节奏;紧密结合学员的教学实践和生活实际,探索音乐中的不同节奏表现手法;共同探索新形式的节奏教学方式,再创音乐的韵律美和节奏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19世纪欧洲油画色彩为切入点,就造型中的形状、笔触、肌理、线条及节奏和韵律等因素阐述了色彩的音乐美,从而说明音乐是听得见的色彩,而色彩是看得见的音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19世纪欧洲油画色彩为切入点,就造型中的形状、笔触、肌理、线条及节奏和韵律等因素阐述了色彩的音乐美,从而说明音乐是听得见的色彩,而色彩是看得见的音乐。  相似文献   

11.
音乐节奏对舞蹈课训练有着多方面影响。只有掌握好音乐节奏的强弱、快慢等变化,理解音乐的性质,才能使舞蹈动作、韵律与音乐节奏融合贯通、丝丝入扣。  相似文献   

12.
将语文和音乐教学进行课程整合,让音乐为语文教学服务,贯穿于课堂导入、配乐朗读、韵律朗读及听音响编故事等活动中,让音乐为语文伴舞。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4,(A1):19-20
音乐和绘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家们不仅将同名画作"翻译"成乐曲,还使人们从画面的色彩、线条、构图中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和节奏。文章简述了音乐和绘画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音乐韵律教学活动是幼儿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如何促进此项教学活动的实际下过,是幼儿音乐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游戏化教学模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对游戏活动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幼儿对音乐韵律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充分感受到歌曲旋律的吸引力,从而切实增强了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歌和音乐水乳交融;诗歌本身具有格律化、音乐性、具有韵律的美;入诗的乐器多种多样;诗歌和音乐也相互促进和结合;诗人描绘音乐的手段和效果非常独特。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音乐课堂当中利用"律动"教学,综合了音乐课程的学习和身体动作,利用身体所表达的具有韵律的动作,从而可以感触和探索音乐,带领学生准确地感受到音乐,可以明确音乐的节奏特点和韵律特点。本文主要论述了小学音乐课堂中"律动"教学的设计及实践。  相似文献   

17.
茅海英 《贵州教育》2010,(22):16-17
幼儿园韵律活动是在音乐伴奏下,让幼儿根据音乐性质,以动作姿态和表情来表达音乐形象。传统的韵律活动教学模式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幼儿的主体能动性,阻碍了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习音乐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节奏和韵律,如果人们把韵律比作是音乐的基础,那么音乐节奏就是撑起整个音乐的承重所在,音乐如果离开了节奏,音乐的世界就会"崩塌",那样音乐就不会被称之为音乐。所以,在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比较差的天性,在细微处着手教学,激发同学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应该着重把握音乐节奏的训练方法,增强同学们的韵律感,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最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之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节奏感培养,务必增强同学们的节奏感训练。要明白的是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只有将节奏训练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抵达学生的脑海深处,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推进音乐教育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做为教师不可获缺的一门艺术,把握好音乐课堂教学语言的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积极创设音乐情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散文式的韵律美。二、激情生动的语言美。三、美伦美幻的意境美。因为很多学生一直不太喜欢课本音乐,也无法把音乐形象联系到实际中来。因此.通过教师富有激情导言的渲染和“骟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情感.也为感悟音乐做好了铺垫。  相似文献   

20.
梁宗岱是一个音乐至上论者,他强调一种音乐式的主-客、物-我契合.他所倡导的音乐化纯诗,以音乐(音韵)为主要存在形态,以声音来暗示和表现意义.他认为诗歌的音乐化手段还有韵律、平仄、双声叠韵、节奏、跨句、布局等,他所追求的文学音乐性常常并不是音乐,而只是以音乐的隐喻意义来指称语音技巧和效果以及非意识的心灵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