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记叙类文章的阅读,不能仅停留在记叙的要素、结构层次等表象性的内容上,还应在突破难点,全面理解重点语句与文章主题的基础上,学会品味与探究,并对文中涉及的人、事、景、物作出合理的探究与评价。这样阅读文章,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精髓,正确解答难度更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了解性阅读了解性阅读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阅读材料的方法。它着眼于三个方面内容的了解:一是对阅读材料本身的了解。粗略地弄清阅读材料的体裁和基本内容,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阐述了什么观点,或者记叙了什么人和事。二是对作者及写作背景材料的了解。可分二步完成:先在课前要求学生学习教材、教辅资料和网上相关资料;再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筛选出与阅读材料关联紧密的信息。三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注解的了解。了解性阅读是阅读教学的第一个层次,它重在突出对阅读材料把握的“快”、“全”、“本”。二、质疑性阅读晋代张载说:“读书先…  相似文献   

3.
在阅读文章时,要能“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内容”,在“听读记叙性文章时,要听清楚所写的人和事”,这是《大纲》对初中语文学习提出的要求。考虑到这些能力要求,在平时的语文练习和阅读测试中,常常要求同学们对阅读  相似文献   

4.
说明:本学习内容适用于学写叙事的记叙短文。 在生活与学习中.我们有时需要写简略叙事的文章。叶文玲的作品《我的“长生果”》提供了学写简短记叙文的范例。下面我们先来阅读这篇作品的节选: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提供的读写记叙文的许多知识讲得通俗易懂,但其中一些内容讲得似不准确,特提出若干疑点就教于方家与同行。一、记叙是“一种”表达方式还是“两种”表达方式?第三册课本《说明》中“第二阶段……着重培养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中的“各类文章的能力”在一、二册课本《说明》中原为“记叙、说明、议论的能力”。《说明》又说:“第二阶段,进而分解为三种表达方式。”所谓“三种表达方式”,显然是指“记叙、说明、议论”。就是说,记叙是“三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记叙是“一种”表达方式之说不但与一般写作…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阅读要求.各地中考一直把记叙史阅读列为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系统思考整本书阅读过程性评价“为什么评”“评什么”“怎么评”的问题,有利于实现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一体化。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融入过程性评价,是促进持续有效阅读的必要程序之一。整本书阅读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包括阅读品格、阅读策略、阅读内容和阅读成果。在评价过程中应坚持将过程性评价嵌入教学流程、开发高质量的评估量规、提供促进学习的描述性反馈信息等原则。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说明的价值被严重低估;阅读内容只剩下“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几条干瘪的规程;教学方法与万紫千红的学作品教学相比更是黯然失色;说明写作更是软肋,不少学生虽能写出不错的记叙和议论,却写不出像样的说明。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说明教学已成为语教学最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龙芬 《教育导刊》2007,(7):52-53,64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汲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人们以往关注的是语文阅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明显地不足。可能出现看不懂某些产品使用说明书或股市走势图等等情况。由此可见,加强数学阅读教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讨论数学阅读理解的内涵及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在考场上解答记叙阅读题,首先要尽快熟悉材料,从整体上把握这一材料的阅读方向。从体裁上,看材料是一般性写人记事的记叙,还是小说、散等学作品;  相似文献   

11.
新历史主义小说及其新历史观对中国世纪末文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一开始便以反叛历史、挑战思维、积极主动的姿态面对世界社会文化思潮和中国社会文化思潮。新历史观有中国式的外生资源,即非文学性思想资源,就是指新时期以来政治意识形态的空前生态化。新历史观也有西方式的外生资源,即20世纪6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当代性转换和后现代语言观下文学语言的解放以及语言对历史的重新叙述。  相似文献   

12.
“非构思”写作理论在完全颠覆和解构传统意义上的“构思主义阅读学”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非构思阅读”的理论和方法。皇指出,“非构思阅读”不仅是一个充分关注了阅读主体、阅读当下语境、时空背景下的阅读智慧的阅读行为过程,而且是一个有阅读思维操作模型(赋形思维模型、路径思维模型、文本思维模型)的阅读过程。  相似文献   

13.
陈翠媚 《成才之路》2021,(15):68-69
绘本读物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主要通过图画与文字讲述故事。幼儿通过阅读科学类绘本,能够掌握更多词汇、句式与表达方式,提升有序讲述能力,助力全面发展。教师应通过“阅读+体验”的教学方式,使幼儿掌握一些科学词汇,并结合自己的记录与思维导图进行有序讲述,实现有序讲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叙事视角涉及谁在看,看到何人何事何物,看者与被看者是怎样的态度,读者处于何种召唤视野等问题。叙事视角直接关系到文本信息的传达,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它是西方叙事学近年来研究最为普遍的维度之一。本文通过对毕飞宇小说视角的具体分析,来进一步探讨这种叙事视角的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意好奇"揭示了唐传奇作家主体意识的觉醒,反映了小说创作中引进想象、虚构等文学手段来布置符号、事件,以从中获得幻想的乐趣为意指,最终达到文本奇幻的阅读效果。唐传奇叙述中时间反差模式的运用集中反映了其"作意好奇"的特点,而《柳毅传》中的不同生命体的时间反差作为唐传奇中最为奇特的一类时间反差模式更是对"作意好奇"的内涵进行了全面的诠释。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建构主义和有关现代阅读理论,英语教师在多媒体环境下可以尝试以下阅读教学策略:双主模式、教学互动、自主学习、情境创设及技能训练策略。实践证明,这些策略的合理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这种独立自主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统一规划指导下有意义的自主探索、知识构建、协同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大学二年级学生为样本,以外语和母语阅读动机问卷和阅读能力测试卷为调查工具,以SPSS for Windows13.0软件为分析工具,对大学生外语阅读动机进行实证性的比较研究:外语和母语阅读动机比较,非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学生外语阅读动机的比较,不同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动机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外语阅读动机以外部动机为主,而母语阅读动机则内外部动机兼有;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阅读动机整体上来看较非外语专业学生强;无论是英语专业学生还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具有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在部分外语阅读动机上有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在最初的阅读中,韩东的《扎根》给人一种游离于动乱岁月之外的田园牧歌的情趣,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印象,与《扎根》收放自如的结构,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却又不乏温情的真诚叙述,以及冷静而略带嘲讽、轻松调侃中又透着现实冷酷的语言有着密切的关联。正是这样的叙述方式和语言风格,使这本"复写之书"不仅有着自身的"主题、节奏和结构方式",还揭示了人的个体存在与历史之间、历史真实与文本真实之间所"潜藏的丰富的可能性",并形成了与通常的文革题材、知青题材以及新写实、先锋小说之间似与不似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ility to detect changes in prosody and reading performance in Spanish. Participants were children aged 7–8 years. Their tasks consisted of reading words, reading non‐words, stressing non‐words and reproducing sequences of two, three or four non‐words by pressing the corresponding keys on the computer keyboard. Non‐word sequences were constructed with minimal non‐word pairs differing in a single phoneme (/kúpi/ ‐ /kúti/) or in the stress pattern (/mípa/ ‐ /mipá/). Results showed that performance on phoneme contrast sequences (e.g. /kúpi/ ‐ /kúti/) predicted word reading. In contrast, performance on stress contrast sequences (e.g. /mípa/ ‐ /mipá/) predicted non‐word reading, but only when two‐non‐word sequences were analysed. This suggests that stress sensitivity may be one of the factors related to reading fluency as most errors at reading non‐words consisted of false starts and pauses between syllables.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stress sensitivity (scored in two non‐word sequences) predicted stress assignment, and that knowledge of stress rules predicted both word and non‐word reading. This suggests that stress sensitivity may help in learning stress rules, and that knowledge of stress rules is relevant for reading.  相似文献   

20.
由于过分的思辩机制叙事的损害,也由于研究中“实用主义”式的误构,致使教学论研究的知识形态-教学论知识呈现出“非合法化”的状态。而要使之恢复常态,步入“合法化”的轨道,重构就成为自然之事。以“非合法化”叙事为参照,可解构出“立足现实,回顾过去,面向未来”的教学论知识“合法化”的范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