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在历史上曾是一个统一国家,在沦为殖民地时期,它们也同属英国统治下的印度帝国。直到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时,巴基斯坦才脱离印度,成为独立国家。1971年12月16日,东巴基斯坦又脱离巴基斯坦,成立孟加拉国。关于印巴分治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认为是英国殖民者为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在印度各  相似文献   

2.
1987年11月18日至12月8日,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经与亚洲教育开发改革中心(ACEID)磋商,在东京召开亚太地区中等教育研究第二次专题讨论会,到会的有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尼泊尔、新西兰、巴基斯坦、巴布新几内亚、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西萨摩亚和南朝鲜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87页《十九世纪中期的日本》一图中,在地名“江户”后的注释是:1868年江户改名东京,次年迁都于此。而第88页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却是:不久,明治政府迁都江户,江户改名为东京。教材的表述比较模糊:前者是江户改名东京后成为明治政府都城的,后者则容易被误解为明治政府先迁都到江户,然后将江户改名为东京。那么到底哪个表述更准确呢?《辞海》1999年版:“东京……旧称江户……1868年改称东京,1869年成为首都。”人教版初中《世界历史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第297页所述是:(1868年)4月,德川庆喜被迫献城投降。新政…  相似文献   

4.
印度、支那和印度支那是高中历史教材涉及到的几个地理概念,很多学生搞不清它们的地理范围,甚至相互混淆。印度是国名,位于南亚,首都新德里,独立于1947年,是英国“分而治之”方针的产物。1947年前的“印度”包括今天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很长时期里属英国殖民地。支那,古代印度、希腊、罗马的著作中称中国为Cina、Thin、Sinae,后来在佛教经籍中译作支那、至那或脂那。近代日本曾称中国为支那。印度支那,通常指中南半岛的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如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中提到的“日内瓦会议终于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小学课程讨论会于1985年1月16日至2月7日在日本东京国立教育研究所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尼泊尔、新西兰、巴基斯坦、菲律宾、南朝鲜、斯里兰卡、泰国、越南、西萨摩亚等十五个  相似文献   

6.
印巴两国的积怨可以追溯到1947年。历史上印巴两国曾为一个国家——印度。印度曾长期遭受英国的殖民统治。1947年8月14日,南亚次大陆人民以“非暴力不合作”的形式,终于迫使英殖民者结束了对印度长达195年的殖民统治。就在自由即将降临的时候,英殖民者却炮制了一个残酷分割印度的“蒙巴顿方案”——即“印巴分治方案”。  相似文献   

7.
东京印象     
东京,位于日本本州岛关东平原的南端。1868年,天皇从京都迁居江户,改江户为东京,1869年定东京为日本的国都。东京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座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城市,由23个市区和若干卫星城市组成,现有人口1000多万,为世界著名大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8.
平山郁夫先生,1930年出生于日本广岛,1947年—1952年在东京美术学校(今东京艺术大学)主修日本画,毕业后留校,现为东京艺术大学教授。平山郁夫先生擅长于佛教题材和丝绸之路题材的日本画,佛教题材的代表作品有《灵梦受胎》、  相似文献   

9.
<正>郭家宏教授:"分而治之"作为一种统治政策十分古老,它是历史上许多大的帝国惯用的手法。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后,英印殖民政府为防止印度不同宗教、社会阶层之间再次"结盟",威胁英帝国的权威,将"分而治之"政策视为统治印度的根本原则,挑动印度的教派对立,导致印度最终分裂。1947年8月印度独立,同时印度分成了印度、巴基斯坦两个国家。此时,大量印度教、锡克教民众涌向印度,穆斯林涌向巴基斯坦,这样大规模的人口  相似文献   

10.
背景资料靖国神社坐落在日本东京九段北,距离日本皇宫不远,占地10万多平方米,大门两侧各竖一座石塔,塔身上的浮雕是为日本侵华战争树碑立传的内容。陈列馆里有当年侵华日军的武器、战利品、遗物、遗书和照片等。它建于1869年(明治维新第二年),最初叫“东京招魂社”,1879年改称  相似文献   

11.
1947—1948年,杜鲁门政府对巴基斯坦态度冷淡。这一时期杜鲁门政府婉言拒绝了巴基斯坦的求援要求,试图奉行英联邦战略,依靠联合国解决印巴克什米尔争端,并对印巴两国实施了武器禁运。杜鲁门政府对巴基斯坦态度冷淡的原因有四:南亚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处于次重要地位,不愿与英国引起争端,重视印度甚于巴基斯坦,另外,也与美国对巴基斯坦的初步认识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一、南亚大地震2005年10月8日,北京时间11时50分36秒,巴基斯坦当地时间上午8:50分,南亚发生大地震。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北纬34.4°、西经73.6°,震级为7.8级,震源深度达15千米。此次地震是该地区百年来破坏性最大的地震。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受灾最严重的国家。救援人员表示,这次大地震造成的总死亡人数可能会超过8万。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巴基斯坦应位于(时区)。2.南亚指的是山脉中、西段以南的亚洲地区。它包括的国家中的面积最大,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个。3.南亚的地区是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之间有争议的地区。4.巴基斯坦的居民多信教…  相似文献   

13.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印度包括南亚次大陆上的所有国家(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和锡金等国家)与中国一样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1947年建国的印度曾经一度人口急剧增长,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因此人们用“大象”来形容其步履蹒跚的发展速度。但是近十几年来,这只大象则是健步如飞,尤其是它的软件业发展迅速,成为了举世瞩目的“软件大国”。  相似文献   

14.
田汉     
田汉(1898~1968)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剧作家、诗人。原名寿昌。1898年3月12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 生平和创作 田汉出身贫民家庭,少年时代受到谭嗣同,陈天华,黄兴等人和南社诗人、舅父易象的影响,具有反帝爱国志向。1912年就读于长沙师范学校。1916年得易象之助,东渡日本,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在东京加入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发表诗歌和评论。翌年,创作了剧本《环珴璘与蔷薇》、《咖  相似文献   

15.
2006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再次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国家以及日本国内许多热爱和平人士的强烈谴责。那么,靖国神社到底是怎么回事呢?1869年(明治二年)6月29日,根据日本明治天皇的“思召”(意见),为了给在戊辰战争中为辅佐天皇而死去的3000多官兵“招魂”,日本明治政府在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北设立了“东京招魂社”。1879年(明治十二年)6月,“东京招魂社”正式改名为靖国神社。“靖国”是“镇护国家”的意思。被祭祀的人中包括1877年(明治十年)征讨西乡隆盛的西南战争中政府军战死之人。19世纪80年代以…  相似文献   

16.
2011年2月19—20日,东亚马克思研究的到达点与课题国际会议在日本中央大学、首都大学东京举行。该会受日本东北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和日本学术振兴会的资助,由日本马克思恩格斯研究者会(代表干事首都大学东京宫川彰教授)、中央大学经济研究所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会(代表人鸟居伸好教授)、东北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代表人大村泉教授)联合主办,邀请来自中国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共中央党校,韩国高丽大学等中韩学者前来参加,旨在促进东亚马克思研究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东亚马克思研究的国际水准。  相似文献   

17.
新闻背景:10月8日,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发生里氏7.6 级强烈地震,印度、阿富汗等国家都有强烈震感。截至11 月中旬,地震已造成巴基斯坦8.6万多人死亡,10万多人  相似文献   

18.
1868年,日本发生明治维新。鉴于内忧外患的国内外形势,明治政府决心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走资本主义道路。作为推行上述政策的重大举措,明治政府于1869年在英国募集到一笔公债,购置铁路和机车设备,于1870年在大藏省主持下动工修建东京至横滨间总长为29公里的铁路。1872年(明治5年),京滨铁路全线峻工,于9  相似文献   

19.
1994年11月6日—19日,亚太地区科技全民教育工作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本次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主办,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承办。参加会议的有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伊朗、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韩国、斯里兰卡、泰国、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以  相似文献   

20.
国外信息     
1985年10月19日—31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举办了一个课程研制工作者及师资培训工作者的学习班。这个学习班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委员会通过它的下属机构亚太地区发展教育改革中心与巴基斯坦教育部课程及教材局共同组织的。参加的国家有澳大利亚、孟加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南朝鲜、斯里兰卡、泰国、土耳其、越南等15个国家,共30名代表及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