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莫言深受民间文化形态的影响,并以此作为自己小说之源.他的小说以民间话语叙述"藏污纳垢"的民间社会生活,高扬原始生命强力,自由自在的个性生命.这种民间文化精神的精华对现代人现代精神的生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故事新编》中民间叙事策略的现代开掘入手,从民间叙事角度观照下的历史选材和民间故事叙事结构的大胆扬弃两方面具体分析鲁迅在创作中对传统民间叙事艺术的灵活运用及超越创新的表现,侧重探讨民间精神和民间文化对鲁迅人生观及艺术创作观的积极影响,探寻鲁迅先生以民间叙事艺术为策略建构历史题材小说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小说有许多可探讨的角度,本文研究的角度是其小说的"民间书写"特质。鲁迅小说会贯穿大量民间文化的书写,源于其童年切实的民间经验和成年后对民间文化的关注;而这种"民间书写"会成为鲁迅小说的"特质"又与其后来的漂泊经历、作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身份有关。本文分别从其小说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知识分子陌生化的叙述视角、对民间文化中鬼文化的突出以及对民间文化的双重态度四个维度,去剖析鲁迅小说中对于底层人物精神与物质世界的描写及鲁迅对民间文化的态度,从而发现其与众不同的"民间书写"特质。  相似文献   

4.
民间理论与写作在1990年代的互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1990年代陈思和教授提出的民间理论的价值与意义进行分析。从这一视点出发,1990年代的文学创作,民间理论与写作互动发展,共同创造出了蕴含着民间文化精神的艺术世界,民间文化成为作家生命精神的一部分,但文学创作中出现的“泛民间化”倾向,则可能导致民间世界及其精神的平面化,因此,作家应该在民间生活的体验中,获取民间大地上滋生出的民间精神。  相似文献   

5.
莫言的中篇小说《檀香刑》采取复调式的叙事形态,从人性角度诠释生命与死亡的意义,在历史与现代,民间与庙堂之间搭建互为观照的桥梁,在不同的话语环境下寻找民间社会中的文化精神,揭示生命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于新文学的认识,大部分人的理解是五四文学与世界文学所联系产生的现代性思想,而忽略了民间文化对现代文学的影响。文化大多起源自民间,中国现代作家的思维也是借助了民间题材的运用,从而产生了无数的优秀作品。中国的民间文化和世界文学为中国现代作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现代作家也大多起源于民间,有了文化的熏陶和濡染才产生了多彩的现代文学作品。讨论现代文学的作品,不能不考虑民间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7.
民间叙事是以民间立场为主导的,能体现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或自由自在的民间精神,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叙事方式。民间叙事是与庙堂叙事、知识分子叙事相对的一种叙事,既包括日常叙事,也包括艺术叙事,但一般主要考察艺术叙事。《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诗意叙事主要体现在寄情于景及对鄂温克族民间文化的描述。这种诗意叙事从本质上是一种民间叙事。作者通过朴素的文字来表达传神的生活以及生活中的诗意,达到了朴素而幽远的文学境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体现了民间叙事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8.
福克纳的小说《熊》中的荒野与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的高粱地都因为时代与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在社会转型期的人们感到迷惘和焦虑。在寻找失去的家园的同时,作家通过艺术与行动赋予荒野与高粱地新的意象。荒野是意志和力量的结合,是智慧与野蛮的统一。高粱地则构建起一个以生命意志和酒神精神所组成的生气勃勃的民间世界。  相似文献   

9.
宋崇碧 《陕西教育》2009,(2):78-78,65
当代作家贾平凹以家乡陕西商州为其创作的源泉,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质于八十年代立名于文坛.商州对于贾平凹来说是熟悉的,那块贫瘠的土地给了他的生命,也给予了他创作的源泉.在他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商州的影子,尤其对商州的民间精神,经过作家的深层透视,把商州的民间文化,人民的生存及精神状态,展示给了广大的读者.读他的小说,在某种程度可以认为是读一本商州的史诗.  相似文献   

10.
《缱绻与决绝》描绘了农民对于土地的缱绻深情,小说中对民间元素的吸收,对民间文化的表达彰显着鲜明的民间性。本文将从小说对民间文化形态的表现来考察《缱绻与决绝》的所蕴涵的民间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
《尘埃落定》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写出了作者对人生和生命的宗教体验,小说中的宗教文化是作者进行创作的精神原乡和民间文化资源,文章从《尘埃落定》中宗教文化所折射出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走向和作者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对小说中的宗教文化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五四时期质体圆融的小说而言,建国后的小说创作,存在着形态单一、内容附会,情感投向茫然的病症。究其因,是作家民间立场被阉割、作品民间精神被丧落所致。本文就五十余年的小说现状,从偏枯———民间立场的移位;尴尬———情感投向的两难;原点———民间精神的皈依三个层面,论述当代小说民间立场的历史遭际,以及在新时期涵融了民间精神后的小说土地生根意识的皈依,小说文化内涵的加大,小说人性边界的拓展,小说情感世界的揭秘,小说修辞美学突破的全方位回归史线。其旨在阐明,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惟有求取民间精神与政治文明的整合,才能赋予文学永久的生命基质,才能达到文学所回应的社会期值。  相似文献   

13.
在小说《檀香刑》中,莫言延续了他小说创作所表现的“原始生命力”主题。他围绕“檀香刑”这场大戏,给读者展示了庙堂、民间、看客三种生命意识形式。在这三者中,作者充分肯定了以孙丙和眉娘为代表的民间生命形态,张扬了那种自然原始、生机勃勃的生命意识,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生命活力,同时也对当前人的生存世界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以民间戏曲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对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的影响是重要的、多方面的.首先,民间戏曲的大量引入和穿插,改变了贾平凹长篇小说的叙事节奏和文体样貌.其次,贾平凹在审美观念上也受到了民间戏曲等民间文化形态内含的世界观、艺术观的影响,作品以生活写实的方法给读者呈现了一个人鬼同在、魔幻神秘的艺术世界.第三,贾平凹在文化立场上也受到了民间大众的情感倾向、道德观念等的影响,在小说创作中自觉地建立了一种民间立场、民间视角.  相似文献   

15.
刘震云长篇小说《故乡相处流传》按照民间“固有的尺度”对历史观念进行解构,放射出民间艺术的神奇光芒,彰显了民间叙事风范的自由精神及其魅力。 贯穿文学全程的“情结”:论施蛰存小说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6.
山东作家张炜是一个大地的歌者,他的小说创作有着鲜明的民间立场,蕴含着多样化的民间审美形态,呈现出别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品格。然而,张炜的民间立场并不彻底,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写作者,无法摆脱知识分子情结,知识分子叙事方式令其与真正的民间立场存在不可跨越的鸿沟。由于社会形势的变化,作者企图重建理想道德主义和进行精神启蒙的时候,难免流于空喊,唤不起人们的同情和响应,劳而无功。  相似文献   

17.
探讨分析了张炜长篇小说《古船》中呈现出的民间文化形态,认为它主要包含三个层面,即以儒、道、阴阳、屈子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遗存,以家族观念、民间伦理道德、自由精神等文化心理与原始巫术、仪式等文化形式为代表的民间固有文化传统,以及以社会科学、都市文明、科技文化为代表的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8.
李春平的小说《盐道》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精彩的陕南乡村生活画面,无论是民间精神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叙事体式的民间性,还是陕南民间文化元素如巫术、方言俗语、民歌的展示,都具有典型的民间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韩少功是湖南人,他的文学创作深受楚地民间巫性文化的影响.其小说<爸爸爸>不论是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展示、环境叙述、语言表现还是写作思维的形成,都带有鲜明的巫楚民间文化特征.小说在对巫楚民间文化进行批判的同时也体现出对这种文化的留恋和皈依.  相似文献   

20.
张炜是一个大地的歌者,他的小说创作有着鲜明的民间立场,蕴含着多样化的民间审美形态,呈现出别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品格。然而,张炜的民间立场并不彻底,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写作者,他无法摆脱知识分子情结,其明显的知识分子叙事视角与真正的民间立场存在不可跨越的鸿沟。由于社会形势的变化,作者在企图重建道德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和进行精神启蒙的时候,难免流于空喊,亦唤不起人们的同情和响应,劳而无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