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闻     
《教书育人》2012,(23):4-5
北京:启动中小学生素质提升工程从2012年起,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全面"升级"为中小学生素质提升工程。为此,全市每年将投入2亿元资金,每名中小学生每学年至少有两次机会到博物馆、植物园、天文馆等社会大课堂市级资源单位和校外教育机构上课,116万中小学生将在校外学知识。北京自2008年实施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以来,涵盖市级资源单位545家,区县级资源单位达700多家,共计1260家。  相似文献   

2.
从2012年起,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全面"升级"为中小学生素质提升工程。为此,北京市每年将投入2亿元资金,每名中小学生每学年至少有两次机会到博物馆、植物园、天文馆等社会大课堂市级资源单位和校外教育机构上课,116万名中小学生将在校外学到更多知识。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于2009年全面启动,该工程集纳了百余家社会资源单位。博物馆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社会公共教育的职能,这为博物馆教育走进学校指明了方向,也为学校开设博物馆课程提供了资源、时间、政策等方面的保障。在史家胡同小学博物馆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我们历经了四个阶段。其间,与国家博物馆、中国科技馆、北京天文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等多家社会资源单位建立了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2008年9月1日,北京市委、市政府献给全市124万中小学生的新学年礼物--社会大课堂全面启动,首批481家资源单位,40余个社会大课堂教学活动示范性基地,以及便于查询资源信患的门户网站,为首都中小学生提供空间广阔的社会教育活动场所,满足学生多元多样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课外校外文化体育生活的需要.社会大课堂的建成,将惠及全市2000余所中小学和职业学校、100多万中小学生和千万个家庭.  相似文献   

5.
2008年9月,北京市启动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工作.社会大课堂工作的推进不仅为中小学生开拓了广阔的实践天地,也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面对众多的资源单位,我们首先明确的是并非所有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课程,并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卫星资源、网络资源,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等一系列鲜活的资源仿佛一夜之间走进了农村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到了农村学校,使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真正是帮助了农村教师,活跃了农村课堂。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的启动,自2005年开始启动的东城区"蓝天工程"也随之进入到深入拓展阶段,即在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东城区地方课程--"蓝天工程"博览课,为高中课程改革搭建课程资源平台,使得整合的社会资源,不仅仅为开展课外活动所用,也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再提供更进一步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8.
2008年9月1日,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以下简称“社会大课堂”)正式启动。三年来,社会大课堂红红火火而又井然有序地发展着。到2010年的9月,社会大课堂建设步入第三年,市级开发整合资源单位已有500余家,区域自主研发715家,市、区两级资源单位覆盖了不同形式和种类的教育资源,共有100家市级课程教学实验基地推出社会大课堂课表,研发课例千余节。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启动以后,我们重点在探索长效、常态地推进社会大课堂体制,完善运转管理机制,从实操层面向课程延伸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我们的社会大课堂建设思路可以用三个“双”概括——“双基”,即管理体系和资源平台两个基础性建设,“双向”,即学校和资源单位联手进行资源开发;“双途径”,即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与地方课程研发两个渠道来体现社会大课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生340万人次参加、资源单位市区两级1196个、市级课程资源基地扩大到百家的社会大课堂活动,启动一年反响强烈。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工作交流会12月9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出席并讲话。  相似文献   

11.
社会是个大课堂,是一个人成长的真实环境,与世隔绝的"理想"环境里培养不出真实的人.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很多学校都要求学生能在暑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每年暑假和寒假来临,家长安排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却日益成为一件头疼的事.首先是实习单位,孩子自己找,家长托关系找,忙坏了学生,也忙坏了家长.到企业去,人家嫌你没有专业知识,不但帮不了忙,反而要人服务你;到社区去,又对实践项目不了解,无从入手;让孩子自己闯荡吧,家长又不放心.实践成了很多学生难以完成的作业,到最后,也就只能随便托人找个单位盖个章,应付了事.表面上一切都按部就班完成了,但是,实际效果却不敢恭维.当看到不少学生将社会实践变成"盖章实践"时,当看到学生讲实践感想变成谎言大赛时,我们感到很心痛.中小学生到底该去哪里实践?  相似文献   

12.
因地制宜,构建具有房山特色的校外活动场所1.统筹区域资源,为青少年校外活动提供平台构建房山区中小学生实践基地。2010年10月,我区以"爱房山———走进家乡大课堂"总结表彰活动为契机,将区域所属的19家市级资源单位和49家区级资源单位统一命名为"房山区中小学生实践基地"。目前,19家市级资源单位均达到校外教育场所标准。区图书馆、文化  相似文献   

13.
今年秋季新学年开学之际,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作为献给全市中小学生的礼物正式启动了。以服务学生、教育部门与社会单位共同筹建为主要特点的社会大课堂,首次大规模地整合了涵盖社会、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科技等近500家资源单位,搭建起了一座学校与社会连接的桥梁和平台。这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从2007年酝酿,2008年9月1日正式启动。这一工作使学生可以跳出封闭的教材和课堂,与自然、社会有机交融,这对于密切教育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完善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不断改革,学生的素质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而城市和农村的教育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农村美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挖掘当地的教学资源,克服美术教学难题。对此,教师可以从走进田野、调整工具、撷取素材、深入民间这四个方面来对农村资源进行挖掘,建构美术"私人课堂"。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教委联合各有关部门整合各个系统的社会资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创造条件的一项惠及学生的政府实事工程。2008年9月1日正式启动以来,得到学校、学生和社会的积极响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7.
2008年9月1日北京市启动"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工作以来,西城区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在北京市基教研中心的直接领导下,贯彻主体参与原则,以学科渗透为主渠道,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上了一节节生动、丰富、精彩的品德与社会课,坚持社会育人、实践育人,进一步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科发展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一大批教师成长起来.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大胆转变学习方式,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说教式的教学方式.要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社会大课堂为品社课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收获.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开始,我校坚持每个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实践大课堂.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伴随着各科教师拓展、延伸到了很多《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指南》中没有的地方,极大地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探索丰富多彩的校外世界的热情. 由学生组建的编辑部 《童眼看朝阳》是学校2010-201 2年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这两年的时间,学校教师带着不同年级的学生,走进了朝阳区的很多资源场馆.活动中,学生们看到了朝阳区旅游与社会实践资源的快速发展,为自己生活的地方如此美丽而骄傲,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像郊野公园这样的一些可以供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资源至今鲜为人知,存在资源浪费.六年级的几位学生在社会实践回来后写了一篇日记,不仅手绘了公园的详细路线地图,还把自己对郊野公园的建设意见写了下来.这篇日记在学校广播站一经播出,学校收到了不少"听众来信".学生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能不能让我们自己把走过的社会实践基地都写一写,将来看着我们自己写的导游记就能游览北京!在我校德育处教师的"牵线"下,来自三个校区的这些爱玩儿、会玩儿的孩子,在几个"积极分子"的带动下组织起来.  相似文献   

19.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走出学校,主动地了解社会、接触群众、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际锻炼和亲身体验,不断提高思想品德和完善个性发展。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率低,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以休闲娱乐为主,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以学校为主,家庭与社区作用发挥不足,"时间和精力"不足严重制约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积极推动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大课堂活动,需要全面启动天津市青少年社会大课堂建设工程,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20.
2008年9月,北京市启动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工作。社会大课堂工作的推进不仅为中小学生开拓了广阔的实践天地,也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面对众多的资源单位,我们首先明确的是并非所有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课程,并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然而,在日常的听课和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们习惯于以往课程执行者的角色,课程开发意识不够,尤其是对区域内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不强,即使偶尔利用到身边的课程资源,往往也缺乏一定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