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②品读诗歌的语言。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②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③通过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2.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学生能读出一些韵味.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会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反复朗读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体会诗歌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通过反复朗读,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朗读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朗读,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通过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积累"痴想"、"诱惑"、"喧腾"等词语.②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培养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诗歌主旨的能力.③通过对"梦想"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明确"山"和"海"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有感情诵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实践“读——悟——赏”的创新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秋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②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2.情感目标:①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②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继续进行渗透性识字。 2.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并仿照课文编写诗歌赞颂母爱。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引导学生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独特体验解读文本,体味生活,学习表达;引导学生在"找中思""读中学""品中悟""说中创",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抓住"妈妈爱我、我爱妈妈"这  相似文献   

7.
<正>诗歌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对我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诗歌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和朗诵能力。在诗歌教学中,融入朗诵这一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增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的掌握。一、朗诵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意义1.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语言能力更多的是依靠语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有感情诵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实践"读--悟--赏"的创新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秋天,描绘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目的:1.理解苹果为人类所做的一切,感受它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怀。2.感受苹果的快乐,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幸福感。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朗读、想象、感悟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苹果为人类所做的一切,感受它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怀。2.感受苹果的快乐,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幸福感。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同学们,回忆一下,这首诗歌写了苹果的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诗歌朗读的习惯与能力,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分专题收集整理信启.和积累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学生将抽象情感具体化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2.了解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3.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感悟诗歌意境。4.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感悟诗歌意境。【教学安排】一课时【教法学法】诵读法想象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听书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最主要的目标。本文作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朗读艺术,认为:培养朗读能力有助于开发学生的语言潜力;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美的理解与感受;诗歌作为朗读的素材更有助于学生对语言节奏的把握和体验。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诗中运用联想和想象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力的训练。2、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3、培养学生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想。课时计划:一课时教学设想:这首诗中对  相似文献   

14.
<正>知识与能力1.诵读诗歌,体会暖暖丰富内涵。2.探究暖暖,领悟诗中唯美情愫。3.拓展延伸,找寻生活中的暖暖。过程与方法1.朗读感悟2.合作探究3.联系现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的唯美情愫,感悟生活中的暖暖。教学重点1.探究诗歌的唯美情愫。2.联系生活,感悟暖暖。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第三节。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读准"血、和、爪"三个多音字。鉴赏诗歌,理解华南虎的象征形象,了解时代背景。2、探究老虎的意象,用起伏的感情朗读诗歌。用"悟境、入境、化境、出境"步骤解读诗歌,领会意境。3、体会威武不屈、勇于抗争追求自由的精神,培养顽强的意志。教学重难点:1、重点:华南虎的意象探究象征手法的运用。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赏析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教师引导、点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并于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 (二)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赏析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了解诗歌的写作手法。
  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8.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l、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诗歌朗读的习惯与能力,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分专题收集整理信息和积累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学生将抽象情感具体化的写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读代讲,品味语言,神游意境,感受情怀;以说促写,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师生同读、同评、同讲、同议、同写,互动式学习,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式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深入领会爱国浓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促进学生“以国家为己任”的价值取向的转变与升华。[教学设…  相似文献   

20.
教学思想1.《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诗歌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我试图加强朗读指导,提高学生朗读能力;通过探究调动学生想像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