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从我国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响,教育愈加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那么,积累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如何积累知识与培养能力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2.
知识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基础,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所以,语文教学中,在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各项语文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根据课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呢?下面就《精彩的马戏》一文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要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给学生探索问题的科学方法。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 ,是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自读能力是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文章,学习、发现和探索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自读能力的培养上,究竟有无规律可循?它的规律是什么?教者怎样在阅读教学中给予科学指导,迅速提高学生自读能力呢?笔者感到以下三方面至关重要。 (一)要明确阅读教学的“序” 语文课是技能课,要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任何能力的培养,都必须按一定阶梯进行。教者只有清醒地认识这些能力阶梯,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练有长进。所以研究阅读教学的规律,首  相似文献   

5.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更加要重视学生语文能力地培养,而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语文能力,发展智力,归根到底就是训练、培养、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力。"思维力地培养离不开对思维广阔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地训练。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知识总量的迅速膨胀,近年来大家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进行着热烈的讨论。历史教学怎样发展学生的智力呢? 历史教学与发展学生智力的关系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是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历史教学怎样才能完成这一战斗任务呢?在当代“知识爆炸”的形势下,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只是会记忆和承受前人的知识,必须是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一代新人。所以,传授和发展智力必须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果教学不认真传授科学知识,学生智力就不能得到发展;如果教学不能适应学生智力发展的需要,教学也就无从发挥它的主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小学语文教学的取向应以培养语文能力为中心进行教学。语文能力不只是知识与技能,而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化、系统化,发展智力所形成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重新思考什么样的条件(环境、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迁移是已经学过的东西在新情境中的应用,也就是已有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语文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发展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注意三维目标的实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必要手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实现起积极促进作用的正迁移。运用分类、对比、联想、推理等手  相似文献   

9.
培育和发展概括思维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思维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思维最显著的特征是概括,概括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同时也反映在其思维品质上,概括是语文能力的基础。所以,培育和发展概括思维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就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而言,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要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二是要授以方法(概括的方法包括删繁就简,提取要点;理解文字材料所包含的深层含义;求同析异),增进学习效能;三是要通过直观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原文载《学科教育》2002年第3期, 作音:李永伟)  相似文献   

10.
初中毕业班怎样正确地进行语文总复习,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语文是工具。学生要真正掌握这个工具,就必须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所以语文复习应该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目的。(一)要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必须正确处理复习中“教”与“学”的关系。叶圣陶先生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所务,唯在启发导引,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学新的使命,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必要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语文"和获取解决各种问题的语文能力。当今的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生活的实用、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学论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强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学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认识为基础的全面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发展智力与能力,要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很多,但无论哪种知识终极的目的还是要把这些知识转化为听、说、读、写的能力.知识究竟怎样转化为能力?它要经历怎样的过程?其发展和运动的规律是什么?我们在教学中又如何去掌握它?如何去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这都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去加以研  相似文献   

13.
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是当前涉及整个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要改革教学,就必须在具体的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得到锻炼;离开了教和学的认识活动,教学不按教学规律办事,就无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智力。究竟什么是能力呢?苏联波里斯特夫斯基主编的《普通心理学》给“能力”所下的定义是:“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保证在活动中取得成就的人的个性特点的综合”。(第一版378页)这一定义揭示了能力与活动的关系、能力对活动的作用以及构成能力的个性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主动用脑,让他们自己去获得知识,提高语文能力,这不仅是一个教学方法的问题,更是一个教学思想的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5.
信息时代已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了,它要求人们必须具备多种捕捉有效信息和准确输出信息的能力——读写听说诸方面的能力。那种纯粹知识型的人才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放在首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语文能力的具体内容有哪些,这无需赘述;二是学生的语文能力怎样培养,这是我们要讨论的话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我们平时通过知识传授、运用的训练过程中形成、提高的,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是在平时对  相似文献   

16.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一个人智力的高低取决于自身思维发展的水平。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性思维能力的积极有效的培养是最佳教学的主要标志。高中语文除了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对事物大胆质疑和主动思考的能力以及创造性运用的能力。一、和谐的氛围是创新的土壤良好的师生关系、宽松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7.
语文练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也就是要追求学生知识、能力、智力的统一协调的提高。语文练习能够强化巩固已学知识,能够查漏补缺,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起点和方向。正因为如此,以"练"为主的语文教学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18.
许治 《文教资料》2007,(2):105-106
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智力的核心部分。当前,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核心又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就是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和能力特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关系着人才的培养,关系着祖国“四化”的建设,当前,教育面临着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口念、动手练、动脑想而提高的.因此,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启发学生“想”,指导学生“练”,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既然是“启发”、“指导”和“帮助”,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成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因素,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则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了.作为一个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任务:一是调动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二是指导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三是教会学生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四是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如果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学习的方法不够正确,学习质量就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中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教育在其间担负着什么作用呢?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青少年素质,使计算机知识和信息处理能力成为广大青少年知识、能力及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三大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