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02004年12月5日在京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经济工作的一大重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是社会传承的重要手段,教育涉及到千家万户,所以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构建和谐的教育,逐步消除教育的不和谐因素,使教育成为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和力量。然而目前我国的教育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农村教育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社会要实现和谐.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必须都能正常发挥功能。协调发展。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和社会公共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教育本身的功能和特点决定了其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构建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呼唤着教育和谐发展。本文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的前提下,分析发展农村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当前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并提出农村教育和谐发展的新思维及政府的职责。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结构的有序和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任何统治阶级都不会放松意识形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社会主义国家也不例外。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充分认识到思想和谐在社会和谐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没有思想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社会各个方面应大力支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条件下,和谐社会的实质是一个民主善治的社会、秩序法治的社会、正义公平的社会、友好宽容的社会、诚实守信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解决社会上不和谐的因素,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不和谐因素,只有解决了这种经济利益关系,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永久和谐。  相似文献   

5.
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矛盾性质发生根本变化、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非常关键的转型发展时期防范社会风险、解决我国社会现实中业已存在的不和谐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丛然要求;要构建和谐社会,前提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良性发展;核心是坚持群众路线开展群众工作,真心服务群众;关键是要注意创新一种人际关系和谐的长效机制,处理人民群众内部利益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教育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之道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平等的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面,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充分地自我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追求的一个最重要、最根本的目标应该是建立公民权利配置的公平机制,实现公民权利的和谐分配。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基础在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首要的、最根本的问题是教育。因为,受教育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教育是造就国家管理者、建设者的基础,教育是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教育又是和谐关系、化解矛盾的最直接手段。公民平等、充分地实现受教育的权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教育能否做到公正,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否稳固,社会的和谐能否实现和长久。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具有和谐相处、各得其所、共生共赢的社会阶层关系的社会,其阶层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既有合理的阶层构成关系,也有协调的阶层利益关系。在我国的社会结构分化中,阶层结构尚不合理,存在结构性风险,阶层利益关系出现相对激烈的摩擦和冲突,这些不和谐因素必须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加以调节,以建立起与和谐社会的要求相一致的阶层关系。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及其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关系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党的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心理健康与社会和谐发展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心理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社会广泛而强烈的需要极不相称,必须大力加强,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转型时期,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因素,为了消除这些不和谐因素,目前我国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目标是非常及时非常必要的。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搞清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本文就是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的。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的伟大目标,和谐社会的提出具有其时代内涵。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两级分化等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障碍。建立保障社会和谐的体系和预防社会危机的系统,以及建立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高东  王学增  白成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4):33-34,36
构建和谐有序、稳定安宁、生活幸福的美好社会,是古今中外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的提出,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且也是对东西方古代文化中关于"和谐"思想的汲取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了民主法治精神,体现了公平正义原则,维护了国家统一扣社会稳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扣民族地区的发展,发展是构建扣谐社会的途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动态过程,民族问题的解决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坚持扣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不断解决民族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扣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表征的是社会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有序发展的良性互动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又巨大的系统工程。因此,有必要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放在系统哲学的视域下,分析和谐社会的系统性,应用整体性原则、结构功能性原则、差异协同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来指导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的发展目标,而建立和谐社会就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随着我国民主法治的不断推进,律师必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于当代中国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公平、合理和有序的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复杂原因,我国社会公正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彰显,这已对社会的安全运行与和谐发展造成了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努力弥补社会公正的缺失,真正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和谐社会的内涵,主要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要有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区域结构、社会主义三个文明的有机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系。通过剖析和谐社会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认为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我们全民族为之长期奋斗。  相似文献   

17.
论和谐大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大学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新型大学的重要手段和目标.从和谐大学构建的本质而言,就是要促进大学内部成员和各种要素的全面、协调发展,以形成进步、高尚、和谐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而具体途径则要从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和人员组成三个方面来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的首要标志便是稳定和有序.但是,当前在我国还存在着诸多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本文从多角度、多侧面探讨了如何确保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关系的基础,人需要的全面性决定了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性。由于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阶段这一现实,因此,必须思考以当前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若干因素入手,本着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以人为本逐步构建和谐社会。本文从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角度,分析了人的本质属性和影响和谐社会的因素,论述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以人为本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关键、是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对于巩固党的社会基础、实现党的执政目的、保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在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