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4月17日从“中国儿童创造力发展与促进追踪研究”启动仪式上获悉,从即日起,北京育才学校和陶然亭幼儿园分别开始面向社会招收超常儿童教育实验班,并首次实行课程对接。据悉,超常儿童实验班教学每周安排半天综合实践课,爬山训课,爬山训练、感受饥饿等课程首次成为正式课程。■我感觉我的孩子具有超常能力超常儿童教育实验班招生吸引了上百名家长。一个女孩正在门口桌子上画画,画上是漫天的星星、挂满了果实的果树、自左而右的门牌编号……“我觉得孩子具有超常能力。”坐在一旁认真咨询的家长说,“想通过超常实验班充分地挖掘孩子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神童”,即智力超常的儿童,许多爸爸妈妈都希望孩子聪明绝顶,但古今中外不少神童长大后一无所成的例子也令家长们不知所措。究竟怎样培养智力超常儿童呢?  相似文献   

3.
北京八中第八届少儿超常教育实验班,2003年共有31名刚满14岁的孩子毕业,他们中有16人考上了北大和清华。“少年大学生”,一个特殊的群体;“超常教育”,一个引起争议的话题。本届少儿班的家长之一,自己也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一位母亲,对“神童”与“超常教育”,有独特的体验和思考———2003年7月13日下午,我们陪儿子到北大领录取通知书。14岁的儿子让招生办的老师有点疑惑:“你是来领自己的通知书吗?多大了?哪个中学的?”当儿子说明身份后,旁边一位也是陪孩子来领通知的家长脱口而出:“八中少儿班?四年前我们这孩子就考过,没考上。据说你们班20…  相似文献   

4.
常艳春 《家教指南》2006,(12):11-14
近几年,有关“超常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最近.还有许多读者朋友给本刊来信、来电咨询:什么样的孩子是“超常儿童”?如何通过教育手段把普通儿童变成“超常儿童”?如果“超常儿童”得不到相应的教育.还能否保持其超常的优势?……为了帮助广大家长朋友答疑解难、走出困惑,我们将大家咨询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归类,并特意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建农教授为诸位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5.
一、提倡家长要接受现实心理当学生备考或临近中考、高考时,家长应该有“三颗心”。(一)一颗是平常心家长应该将“补偿心”、“超常心”和“内疚心”变成“平常心”。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孩子,不再向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要保持正常的期望心理,接受孩子的现实表现、现有能力、现有成绩,变高分要求为适当指标。(二)一颗是平静心家长应该开始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的成绩,能够像农民种庄稼一样,顺其自然,不再拔苗助长。当孩子成绩不能提升时,家长能够心如磐石,稳如泰山;平静地告诉孩子:一个人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前进路上不光是阳光雨露,还会遇到…  相似文献   

6.
10岁进重点中学,用4年时间读完8年的课程,14岁上大学,20岁戴博士帽——少年大学生这样“出炉”一个曾经上课就想睡觉的孩子,为什么现在舍不得下课了? 自认家有“神童”的家长四处打听:哪有超常班?请看北京、上海的超常教育  相似文献   

7.
孩子的症状是求救的信号,也是唤醒家长的载体。采用“感受+描述+验证”回应方式共情家长,抱持其情绪,增强面对问题的内在力量;运用换位思考的认知调节方法帮助家长转变认知,正视“面子”问题,防止家长因为孩子的学业表现起伏而感觉“丢人”,进而把情绪传递给孩子,加重压力;引导家长降低不切实际的期待,鼓励和陪伴孩子,了解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8.
面对孩子“千军万马争过高考独木桥”带给孩子及家长的双重压力 ,倾听着日趋高涨的素质教育的呼声 ,如何培养教育孩子 ,则成为家长首当其冲的艰巨任务和重要责任。对此 ,我就家庭教育谈点儿看法。一、分数并不意味着一切一个日本人曾批评中国家长说 ,中国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只会说三句话“听老师的话”、“上课认真听讲”、“好好完成作业 ,争取考上大学” ,从孩子上幼儿园一直学到中学毕业 ,甚至上大学。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及就业压力 ,导致学生及家长“唯分必争”的无奈之举 ,使孩子置身于“分 ,分 ,分 ,学生的命根”的应试教育之中 ,而…  相似文献   

9.
不少人认为“孩子没有压力”,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孩子都会感到有压力,许多孩子还会常常感受到压力,只不过不知道如何对付罢了。这正是我们家长应该给予帮助的。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孩子的天赋得以表现和发展的最初环境。父母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父母往往是超常孩子天赋最初的发现者。在北京陶然幼儿园(全国第一所招收超常儿童的幼儿园),发现孩子超常能力的往往都是父母自己。下面是根据国外超常婴幼儿研究,结合我国婴幼儿阶段超常儿童的表现特点编制成的行为核查表,供家长识别超常幼儿时参考。当然不可能要求孩子各条都具备,只要其中一部分特别突出,就有可能是超常幼儿。父母可对孩子进一步观察,并在适当时间通过正规的机构来鉴别,以确定自己的孩子是否真的超常。婴儿时期(1岁前)1郾坐立、翻身和走路…  相似文献   

11.
一、现状近年来社会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加大,家长越来越没有时间看紧孩子,但又担心孩子交友不慎或染上恶习,不得不开始用各种方法跟踪孩子行踪和动向。家长雇用“私人侦探”跟踪孩子的事,已屡见不鲜。据《文汇报》报道,北京一些家长已经“鸟枪换炮”,用上了GPS手机等高科技手段跟踪孩子。  相似文献   

12.
一、差生形成的原因心理学认为:“人的智力是有差异的,但绝大多数人的差异不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经过长期观察,得出的结论是:“除了百分之一的超常儿童和百分之二、三的低常儿童外,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儿童在学习智能上没有很大的差异。”差生的产生与我们的教育方法、环境因素、家庭教育、社会影响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第一、家庭教育要求不高。有些家长,只顾做生意赚大钱,全不为孩子着想。把孩子一推进学校,便一了百了,从此不再过问。有的家长,对孩子则过分溺爱,时时“抬头”,事事迁就,孩子进校则依然我行我素。有的家长,…  相似文献   

13.
邻居家一个小学低年级的小男孩儿有一次天真地问他退休的爷爷:“爷爷,我什么时候退休啊?”伴之而来的是大人们的一笑了之。然而,这句看似戏言的话带给我的是极大的震撼。一个如此天真活泼的小男孩儿说出这样的话,这是多么值得家长朋友们深思的问题——现在的孩子负担太重了!“玩儿是孩子的天性。”这句话家长们都知道,然而迫于各种社会压力,不少家长已经把孩子爱玩儿的天性当成了“大敌”去对待。有的家长甚至公开说“:必须把孩子的课余时间‘占领’,不能让他玩物丧志,毁了前途!”于是,孩子中午、晚上的时间全部被“占领”了,双休日的时间更…  相似文献   

14.
《家庭与家教》2002,(9):18-19
教育领域高额收费给许多家庭增添了沉重的负担。但也有很多家长,迫于竞争的压力,为了孩子能上一个好学校,不惜“争”着“抢”着送上各种“赞助费”。那些花钱买“校”的家长,对当初的选择是怎么看的? 家长一:花费昂贵却失望  相似文献   

15.
父母迫切希望子女有长进,本来是极合情理的事情。可如今有些父母却在孩子应试、升学的压力之下,作出许多有悖情理的事情,看似“助长”的行为,实则是“揠苗”,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有些家长面对孩子糟糕的考分一筹莫展,想出了“绝招”:带上孩子测  相似文献   

16.
超常儿童是个诱人的话题,因为在每一对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都是独特的,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在很多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就是“天才”;超常儿童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因为它常常与教育公平这个敏感问题同时出现,一些被认定为“超常”的儿童,享受着很多普通孩子没有享受到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很多人看来,他们是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17.
《家教指南》2005,(12):33-33
一项调查表明,目前三大家庭原因成为最主要的“诱因”。一是家长工作过于繁忙,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二是家长期望过高,孩子压力太大,久而久之,孩子对学习失去乐趣,出现厌学情绪,于是把网络作为摆脱压力、逃避现实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上追逐“快”和“速度”,让孩子提前识字;让一年级的孩子学习两年级的内容;让孩子穿梭于各种类型的兴趣班,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的这种焦躁、唯恐落后的心态,也会让孩子急功近利,承受更多的压力,无法以良好的心态来享受成长的乐趣。  相似文献   

19.
《家长》2013,(10):4-4
在教育部“减负令”的护航下,北京市不少小学确实减少了作业甚至不留作业了,但部分家长给孩子报的课外兴趣班却只增不减。有老师表示:“不留作业,孩子们很开心,可很多家长心理上总觉得别扭。”有家长表示:“我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不做作业,孩子去做什么呢?”也有家长表示:“就怕孩子掉队,不怕孩子累垮。”据悉,在来自家长等多方“压力”之下,教育部近日也对《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并再次征询意见,不留作业改为减少作业。  相似文献   

20.
罗彦军 《早期教育》2006,(11):25-25
答:常有家长议论孩子的绘画作品又获奖了,而那些落选的儿童家长则显得很不自然,甚至对培养孩子学画画失去了信心。家长朋友,千万不要指望孩子从学画开始起步时,就能成为小画家或大师,否则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压力。孩子学画就要在“学”字上下功夫,一定使孩子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投入到“学”字上来,常言道:“先练兵后打仗方能打硬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