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高校典型人物报道在克服先入为主、仰视视角和以全概偏等报道误区的基础上,要创新报道内容,结合历史空间和时代特色,以故事化的叙事方式挖掘报道师生典型;还要完善报道形式,加强全媒体、多元化报道.在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过程中,高校典型人物报道要结合传播对象与报道对象的实际,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提升报道的感染力与传播力,实现高校新闻舆论工作"以人兴文,以文育人"的职责使命.  相似文献   

2.
胡润斌 《青年记者》2012,(18):26-27
时政报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热过.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以时事、政治领域新闻为对象的时政报道越来越引起老百姓的关注.它所承载的信息集重要性、时效性、广泛性于一身,影响整个社会机体的运行,直接关联着老百姓的生活.时政报道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家媒体的地位和影响力.进入新世纪以来,媒体的时政报道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从报道内容到报道形式不断嬗变.本文以羊城晚报2000年以来全国两会报道作为范本,解读这种嬗变,以期启迪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过去,电视新闻通过用解说的形式进行报道.解说,是记者对客观事物进行了解、处理、提炼后形成的语言,记者采访完毕后形成文字稿,再通过播音员配音.或者以解说为主,在事件现场辅以适当的记者出镜,以增强报道的真实感,这种报道方式长期以来在国内电视新闻中应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人们对电视新闻报道要求的日益提高,这种报道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浅析媒体三农报道的得与失——以《湖南日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湖南日报>为样本,从报道数量、报道内容、报道所在版面位置和报道态度四个方面对有关三农的报道加以分析,对媒体在三农报道中的得与失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人物报道是指以报道新闻人物为主要内容的稿件,人物报道讲述在特定环境中有着特定社会行为或生活方式的人的故事.读者对人物报道会很感兴趣,他们可以从人物报道中得到相关的借鉴、启示、提醒和教益.  相似文献   

6.
重大会议报道,通常被媒体称作“战役性”报道.这一形象表述,足以体现会议报道的重要性.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记者如何抓住会议报道的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规定动作求稳,自选动作求新 会议报道中,程序报道是基础,不可不重视.以大众日报2017年省两会报道为例,自2月5日会议报道开始,到2月12日会议报道结束,共刊发新闻85篇,其中程序报道51篇,占到60%.  相似文献   

7.
广播行进式报道作为广播系列报道的一种形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一些主题报道中,广播行进式报道经常以时效性强、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等特点受到媒体和听众的青睐.认识新时期广播行进式报道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破解报道中的制约因素,有助于改进广播行进式报道,进一步提升广播媒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农业电视新闻是以电视为报道形式、以农业生产为报道内容的新闻节目.农业新闻所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可供记者选择的报道内容很多,如何从大量的农业新闻素材中选择一个鲜活生动、能够吸引观众、揭示事物本质的新闻素材作为切入点,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巧妙地选取一个切入点,可以使报道增色很多.  相似文献   

9.
靖季  万璇  徐云 《新闻前哨》2022,(1):69-70
近几年,我国航天事业迅猛发展,丰硕的科研成果成为科技报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然而,科技报道往往因专业性、学术性较强难以被读者接受.如何贴近受众,做令读者喜闻乐见的科技报道,是科技新闻能否真正发挥促进全面科技作用提升的关键所在.本文以载人航天报道为例,从策划、内容和形式分析报纸如何在科技报道中求新求变.  相似文献   

10.
文化报道以文化现象、文化名人以及社会文化生活为主要报道内容.相比时政新闻、社会新闻,文化报道为读者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必要的营养.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舆论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做好副刊尤其是文化报道已成为都市报竞争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将颂扬性、成就性报道称为"正面报道",将批评性、揭露性报道称为"负面报道",要求新闻媒体以正面报道为主,严格控制负面报道的数量和规模,一直是有关部门自认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2.
刘婷婷 《青年记者》2017,(27):55-56
典型报道,是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突出事物的强化报道.典型人物报道是典型报道中最显著、最常见的形式,也是新闻宣传工作的拳头产品.山东大学新闻网是山东大学的官方新闻网站,其下开设的“山大人物”栏目自2007年开始刊发人物报道,至今已有10年的历史.近几年,“山大人物”栏目从选题、内容、操作模式等多层面进行尝试,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本文以“山大人物”报道实践为样本,对高校典型人物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希望助力破解人物报道困境.  相似文献   

13.
新闻网站是两会报道的重要力量,其融媒体报道方式对两会报道乃至媒体深度融合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华龙网为例,分析其在2021年两会报道中的融合模式创新——通过创意、技术的运用,打造出一批融媒体产品,形成融合式报道、沉浸式报道、互动式报道等融合模式,以期为业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将颂扬性、成就性报道称为"正面报道",将批评性,揭露性报道称为"负面报道",要求新闻媒体以正面报道为主,严格控制负面报道的数量和规模,一直是有关部门自认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朱清河  林燕 《当代传播》2011,(4):104-107
典型人物报道属于中国媒体特有的报道形式,回溯典型人物报道发展历程,经历萌芽、繁荣、畸变、回归阶段,如今又进入革新阶段,依然具有蓬勃生机.本文以历史演变为纬度,以典型人物报道发轫以来的中国社会变迁为背景,对媒体不同时期推出的典型人物报道特征进行分析,探究报道文本与媒介生态的相关度,典型人物报道与中国媒体报道之间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lO年4月14-21日中西主流媒体分别在<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上对玉树地震的报道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强调用客观、系统的方式从两者的报道数量、新闻来源、报道内容、报道方式、写作风格等方面.来分析比较中西灾害性新闻报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正面报道为主"是党报遵循的原则之一.正面报道兼具新闻属性和宣传属性.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之融为一体,是改进党报正面报道的抓手,也是难点. 会议报道是党报正面报道的重头戏,但多年来党报会议报道形成"简报体、宣传腔"的模式,新闻与宣传两种属性此消彼长而不是和谐相融,后者过分张扬的结果是前者退居幕后.  相似文献   

18.
深度报道往往以记者采访为基础,行业期刊的深度报道为了凸显专业性更需要记者准备好具有专业深度的问题,引导采访对象完整、精彩地回答,以充足的论据表达出独到的报道思想.  相似文献   

19.
杨晓白 《青年记者》2012,(13):77-80
潜在的利益冲突 5.免费入场券:《纽约时报》这样的媒体禁止其记者接受所报道、评论领域的免费入场券,而多数其他媒体允许采编人员和专栏作者以媒体人身份获得进入电影、音乐会和戏剧现场的许可.纽约大学新闻系的原则是:学生可以就正在报道的选题接受免费入场券,以作为对报道的准备工作的一部分,但是不得接受与报道选题无关的免费入场券.同样的原则适用于对唱片、影视、书籍和收费网站的评论的写作.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突发事件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媒体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汶川地震"报道为例,在总结政府、媒体和公众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所呈现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重视人才培养、强化深度报道、注重区域报道、兼顾平衡报道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