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1,(27):9
@朱永新:一个好老师,是将根扎在教室,把心献给孩子,与学生一起成长,让学生在今后仍然瞧得起的老师,而这与论文专著关系不大。幸福的生活,需要从教育本身去寻找。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在教师节前后,能从一个学生的祝福中,感受到自己作为他们生命中的贵人的欣喜,谁会觉得教育工作是苦役呢?  相似文献   

2.
“爱学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又有人说“爱是启迪学生心灵的基础;爱能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爱能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爱是迷惘的灯塔;爱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正如此说,老师爱护学生,学生才会敬爱老师.也只有爱学生的老师,才能教育学生,正所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呼唤真爱。但是,对于教师而言,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爱,还要会爱,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师爱如春风化雨,才能使学生把老师的爱转化为学习与生活的动力。我认为爱学生应该从“欣赏”学生的缺点开始。善待学生、“欣赏”学生、特别是欣赏有缺点的学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心理沟通是指老师和学生在心理上互相容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老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如何做到师生之间有效沟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一、了解学生是沟通的基础班主任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了解,沟通就无从谈起。我国传统的中医为了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提出了"望闻问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这对班主任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精神关怀者,是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他人"。高中林老师用爱心诠释了一位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展现了自己的教育情怀。高老师巧用"爱"的艺术。他认为,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学会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高中林老师爱学生,他不仅走进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与学生一起运动;还努力走进学生内  相似文献   

5.
情感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融入教师的情感,学生会感受到老师心底的爱,与学生同行,与学生为友,就一定能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6.
于荣 《湖南教育》2004,(11):8-8
让孩子“跳起来摘到果子”,这是广大教师的心愿,也是教育的永恒追求。但我们目前的教育方式与手段,能否让孩子真正“摘到果子”,这就值得深思了。看看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吧: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师生的全部生活就是上课上课再上课。学生基本上是在老师的支配下度过的,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甚至双休日也排满了各种名目的补课、“特长训练”。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生活和人生命运掌握在老师的手里。而我们的老师又是怎样的呢?他们为了学生将来能“摘到果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于是乎,按照自己的预想去要求学生:学生读书没有自觉性,所以需要强…  相似文献   

7.
研究学生,认识学生,向学生学习,这是教师工作和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学生,认识学生,就是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在与学生的交流交往中,教师也常常能从学生那里学到不少东西。要当好老师,首先得当好学生。教育者要先受教育。不虚心向学生学习,就永远不懂得教育。只有把这门功课学好了,才有资格当老师。  相似文献   

8.
一个拥有童心的老师应该是一个与学生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人。一个拥有童心的老师应该是一个能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人。一个拥有童心的老师应该是一个能想学生所想,能思学生所思的人。  相似文献   

9.
在一些老师极力推崇赏识教育的时候,不应忘记,教育中的惩罚也是不可或缺的。我很欣赏这样一种观点: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们有时看到教育中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对犯错误的学生不敢批评,批评轻了学生视若耳旁风,批评重了学生会“上告”。甚至个别老师被学生从课堂中“哄”跑,丧尽师道尊严。在社会生活中,谁违背了国家的法律,谁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既然惩罚不能从我们国家中消失,那么学校教育中就不能没有惩罚。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讲过:“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  相似文献   

10.
凡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都知道师生之间心理沟通的重要性,可以说,它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现象是令人深思的,它除了说明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方式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自从教以来,我看到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教育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师教育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现象是令人深思的,它说明了思想教育工作需要特别注意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教师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是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正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所以沟通应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的一项工作技能。  相似文献   

12.
正自从教以来,我看到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教育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师教育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现象是令人深思的,它说明了思想教育工作需要特别注意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教师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是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正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所以沟通应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的一项工作技能。那  相似文献   

13.
一思 《课外阅读》2013,(13):38-39
<正>台湾老师的建议上海广中学校请台湾财团法人、外展教育发展基金会执行长廖炳煌老师在浦东为学生进行外展训练时,廖炳煌忽然向乔俊君提出:"乔校长,能不能从今晚开始,让老师和学生一桌用餐?"乔俊君对廖炳煌的建议有些不明就里,因为按照惯例,学生和老师是分开就餐的,尽管在一个大厅里,也是学生们坐在一起,老师与老师坐在一起。"当时我一听,他想一起用餐,应该是为了增加师  相似文献   

14.
沈兴波 《学子》2012,(7):28-29
一、学会赏识学生,做"博爱型"班主任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教育者用赏识的方法把爱具体化。在教育过程中,爱可以使老师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爱可以让学生与老师的心靠得更近,会主动向老师敞开心扉;爱可以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胆识。因此,在赏识教育理念下,班主任要真心诚意地关爱学生的成长,精雕细琢地去...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14,(35)
正道德教育是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我国学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实为社会意识教育。政治教育指形成学生一定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道德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从更广范围内规范人的行为。要树立起道德旗帜,最先应该是家长,因为道德形成是小时候受的影响,家长有直接的责任。其次是老师和学校,老师不仅仅是教书,还应该育人,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够成才。  相似文献   

16.
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通过一种情感连带关系的作用来完成的。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有一处环节失控,教育就会受阻。因此,老师、学生和家长之间必须紧密配合,在情感和谐的氛围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小学一年级新生处于启蒙教育阶段,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以入学教育为契机,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家校协同;关注每一个学生;言传身教,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把德育教育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使老师和学生真正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大家都比较推崇赏识教育。实际上,批评和表扬是教育的一个统一体。作为老师,如果对学生只是一味地表扬,不敢批评,有可能会滋长学生骄傲自大的心理。相反,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如果老师能够真诚、客观、公正、适度地给予批评,不仅能为学生指点迷津,还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耐挫能力。老师在运用批评这个手段时,一定要注意其艺术性,从而使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能够产生良好效果。以下就是我在教育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9.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对老师职责的界定。我们该怎样做老师?该做怎样的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老师,从老师的角度去揣摩学生,相信也只有在完成了这两个角色的互换后才能明白,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竟是如此微妙,教与学的关系总是在交融互动中显露真意。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示意、一个手势,都是对学生心灵的关注,我们给学生的一次赞许、  相似文献   

20.
语言交际能力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长期以来,语文老师对学生的交际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而教育学生如何运用赞美去更好地与人沟通就更是如此。为了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让学生从每日与之打交道的老师出发,学会赞美老师,并推而广之,掌握赞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