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宁 《江苏教育》2008,(2):F0003-F0003
1909年2月20日意大利诗人马里内蒂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发表《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标志着未来主义的开端。其后画家波丘尼、卡拉、巴拉等也响应并发表了《未来主义画家宣言》、《未来主义绘画技巧宣言》。他们的绘画技巧,从本质上说仍然来源于立体主义,他们在立体主义多视点的基础上增加了表现速度和时间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未来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兴起于意大利的一个文学流派,是未来主义艺术在文学领域的体现。1909年,意大利青年诗人马里内蒂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未来主义宣言》,号召全面反对传统,颂扬机器、技术、速度、暴力和竞争。至1916年,未来主义理念在意大利文艺界全面铺开,正式成为一个强大的流派,后传入俄、英、法等国。未来主义的代表作家有意大利的马里内蒂、帕拉泽斯基、基蒂,法国的阿波利奈尔,俄国的马雅可夫斯基、勃罗克等  相似文献   

3.
《语文世界(高中版)》2009,(9):F0004-F0004
未来主义,首先是一场文学运动,它最初由意大利诗人马里内蒂推出了“未来主义宣言”,号召扫荡一切传统艺术,创建能与机器时代的生活节奏相合拍的全新艺术形式。未来主义自此诞生,并迅速由文学界蔓延渗透至美术、音乐、戏剧、电影、摄影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4.
未来主义艺术思潮衰落于20世纪20年代,加上两次世界大战导致艺术家大批量丧生,它受到重创。然而,未来主义所倡导的理念和元素,至今仍出现在生活的各领域中,这些身影并非历史的遗迹,而是未来主义被引用及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摄影家布拉乔利阿于20世纪初所创立的动态摄影,是否属于未来主义艺术的范畴,从它刚一产生就受到非议。但是,当我们分析动态摄影的实践,从它的创新崇拜与运动崇拜这两大特征中,可以看到它与未来主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动态摄影的实践中,体现着未来主义的艺术原则与价值观。它带有未来主义艺术的根本缺陷:偏执与绝对主义。但它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为摄影审美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1910年,诗人马里内蒂的《未来主义者宣言》,拉开了未来主义运动的序幕。这是一个首先从文学领域发起的运动。  相似文献   

7.
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Futurism)是指本世纪早期发生在意大利的一场文艺运动及思潮。未来主义者标榜创新,否认过去,反对所谓“中产阶级浪漫主义的柔情”。1909年,诗人马利奈蒂发表了《未来主义的诞生及其宣言》,声称“我们要摧毁博物馆、图书馆。我们反对道德说教,反对男女平等,反对形形色色的功利主义的懦弱。”在诗歌创作上,要求打破传统句法与正常韵律;将杂乱无章的名词与原形动词拼凑在一起,既不用连词,也不用标点;随意罗列现象,从表示粗嘎声音的象声词到艰深的数学公式皆可入诗。绘画雕塑则强调运动感、力感和立体风格。未来主义在二十年代对苏联的影响最甚。  相似文献   

8.
作为文艺思潮的未来主义在反对传统美学观念的同时,崇尚以工业文明为价值导向的现代美学。它对我国校园雕塑风格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中小学校园频现的未来主义雕塑,表征了一种旨在追求高速度、快节奏、革命化的“面向未来”的教育哲学。未来主义校园雕塑折射了当代学校教育的激进化、标准化、规训化的现实困境。从校园雕塑的视角检视当下的学校教育,意味着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尚需落实到学校文化创新的微观实践。  相似文献   

9.
未来主义是20世纪初的一个艺术流派,其政治主张是反人类的,但是其艺术主张却有独到的创新之处.未来主义影响了当时各个领域,文章主要对其美学观点和绘画美学特征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文学运动 ,是对西方文学艺术成就吸收、借鉴 ,使其中国化的过程。中国作家通过对西方文艺的吸纳 ,完成了文学体裁、题材、表现形式等方面的革新。本文结合五四时代背景 ,探讨郭沫若诗歌早期创作与未来主义的关系 ,从作家创作意图、作品主旨、表现手段等方面分析郭沫若诗歌的未来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1.
未来主义     
<正>未来主义兴起于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当时一批年轻的艺术家不堪忍受意大利历史的重负,他们目睹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痛感当时意大利政治文化的衰落,从而提出了激进的艺术主张。1909年诗人兼批评家马里内蒂在巴黎的《费加罗》报上发表了第一篇未来主义宣言  相似文献   

12.
后工业社会理论与西方现代未来主义李豫军随着西方经济的发展,社会变化和社会危机的加剧,西方社会出现了一股现代未来主义思潮。其实质正如美国前副总统洛克菲勒所指出的,加强未来研究是为了“应付各种危机的挑战”①。这股思潮的哲学基础是西方盛行的多元论、进化论、...  相似文献   

13.
婧子 《大学生》2014,(22):46-47
当一座座号称各种主义的建筑在中国各大城市拔地而起、高耸入云时,为什么我们会感觉有那么多不可思议而又奇奇怪怪?法国新未来主义建筑师德尼岚明的解释是:因为这个建筑没有跟我们建立起情感链接。一生致力于"让建筑给人们带来幸福感"的德尼岚明于2014年10月在清华大学美术馆举办了新未来主义建筑展,对我们思考建筑与人的关系带来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俄国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早期(未来主义时期)大量的诗歌创作的分析研究后,指出马雅可夫斯基的未来主义诗歌体现了作者追求创新与不朽的伟大创作气魄。马雅可夫斯基未来主义时期的诗歌创作主要是抒情短诗和五部长诗。其不断追求创新与不朽的特点与作者的性格有关,他精力旺盛,渴望创新,同时又特别希望在当代生活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这些体现在他诗歌创作中,便表现为竭力追求创新与不朽,这一总体特征在其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均有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罗曼·雅各布森少年时期便在俄罗斯象征主义、法国象征主义和德国浪漫主义的诗歌和诗学浸染下,对诗学的"形式自律"语言观心有所属;后在赫列勃尼科夫、克鲁乔内赫以及马雅可夫斯基等未来主义者的熏陶下,他又变成了一位坚定的未来主义美学的实践者和辩护者,以诗歌创作和语言诗学研究的方式加入到那个时代激进的先锋话语中。比较其前后创作的三首诗歌,不难看出他超越"象征"迎向"未来"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题材、风格和思想等方面发掘传统诗风、未来主义、庞得以及惠特曼对劳伦斯诗歌创作轨迹的影响,展现了诗人在诗歌创作上从保守主义向现代主义跨越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美国诗人惠特曼在代表作《自我之歌》中完全背离英语诗学传统,创作了全新的自由诗体,而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意识、审美艺术和情感特征都具有明显的未来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8.
殷夫的诗歌与未来主义诗歌从外在的形式到内在的基质都存在着契合,文章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出发,以它们相似的时代背景和诗歌特色来加以具体分析,从而发掘、揭示出它们的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社会以个人主义、价值多元、未来主义为主要特征,呈现出道德价值神圣性丧失、师德价值与传统道德离散的生态现状。本文分析了教师道德所处的生态环境现状,给出了对其道德生态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方法和机制。  相似文献   

20.
"白银时代"——俄罗斯的文艺复兴时代,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诞生了俄罗斯现代主义文学的三大流派——象征主义、阿克梅主义和未来主义,造就了勃洛克、别雷和阿赫玛托娃这样的诗歌大师以及他们不朽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俄罗斯民族独特审美观中的"永恒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