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述了翻译教学的现实意义、翻译批评的现状和标准、翻译批评的对象、性质及作用,阐述了翻译教学中开展翻译批评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技术为翻译实践教学的信息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基于翻译实验室的信息化翻译实践教学,依托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将翻译工作坊教学法、对比与批评教学法、语料库教学法,以及任务教学法相融合,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和协作学习的需求,体现了教育技术与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实现深刻却不死板、热闹却不浮躁的翻译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3.
翻译标准与翻译批评标准是翻译批评中的一对重要概念,但在具体的翻译批评实践中,翻译者常常将二者混淆。本文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究翻译标准与翻译批评标准之间的个性和共性。研究发现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正确区分这对概念不仅有利于翻译批评的发展,而且有利于翻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刘云虹教授与中国当代翻译研究界领军学者许钧教授围绕翻译批评展开的一次对谈,表达了诸多重要的观点,其中包括: 一、翻译批评在当今中国的有效在场不够,翻译批评遭遇了生存危机; 二、翻译批评者的主体意识和翻译批评的历史意识这两者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认识; 三、翻译批评的学术合法性基础之一在于它是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构建之间的互动场域,必须真正发挥翻译批评在翻译理论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真正让批评介入翻译场域和系统。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的精读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翻译教学,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翻译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比较与批评的原则,并充分利用翻译测试对翻译教学的积极的反拔作用。附录从五个方面对《大学英语》的教参译文作了批评,以此示范如何实行比较与批评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贺旺 《英语辅导》2010,(4):193-194
翻译批评研究是翻译学学科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保证译文质量、提高翻译研究水平、丰富翻译批评理论、促进译学与相关学科的融合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翻译批评进行了界定,探讨了翻译批评系统内涵,分析了翻译批评系统功能,以期提高翻译批评研究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并促进翻译研究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碧 《现代语文》2007,(6):122-123
翻译是人类最古老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之一,伴随着翻译活动,必然会有对这一历史悠久的活动的思考和评价。本文从翻译标准和翻译批评标准的差异提出了制定翻译批评标准时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8.
束远 《考试周刊》2012,(8):20-21
翻译的历史几乎和语言一样悠久,翻译批评更是如此.但是客观地研究翻译批评活动长期被限于一个很肤浅的水平.从而阻碍了整个翻译研究的发展。不同的学派都在通过建立潜在可行的模式.努力地提供此问题的解决办法。翻译评价是否客观、科学。取决于评价标准。建立起标准,翻译批评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阐释翻译批评研究的动向,并对该学科发展提出建议,分析了功能性视角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1979年之后,翻译与翻译批评进入相对繁荣期。许钧长期致力于翻译批评;他出版国内第一部翻译批评 专著《文学翻译批评研究》,共同组织《红与黑》翻译的大讨论,并主持当代翻译家、批评家和文学创作者有关翻译批评的 访谈和对话。翻译批评逐渐摆脱字当句对、语言转换的局限,朝理论化、跨学科和跨文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就目前的翻译批评现状进行了实事求是地分析,提出翻译批评实践倘若离开历史语境就可能出现谬误的观点,把历史语境视为翻译批评的具体参数,从历史语境化的角度审视翻译批评及其标准,并认定将翻译批评事件或对象历史语境化为翻译批评的重要途径,是翻译批评实证性的重要参数,有助于翻译批评实现公允、客观与准确。  相似文献   

11.
以译学四家中的翻译评论家为起点,从翻译评论的狭义和广义定义着手,可以得出翻译评论的多视角评论观点,即:社会学视角、翻译理论与实践视角和译作质量视角三种视角与其分支。  相似文献   

12.
翻译批评标准应该多样化、多视角、多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义上说 ,翻译批评的主体是从事翻译批评活动的人 ,客体可以是译文、译者、译事 ,甚至是他人所写的翻译批评。翻译活动客体的宽泛性、译文文本类型的多样性以及翻译批评主体身份的多样性要求翻译批评的标准应该多样化、多视角和多层次。因此建立这样的标准体系不是为了应对目前无法建立统一标准这一格局而做出的无奈之举 ,而是由翻译批评活动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翻译批评是对翻译活动的理性反思与评价,既包括对某个翻译文本的具体评价,也涉及到翻译过程与其它相关翻译现象的总体评析,是连接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纽带。翻译批评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技能素养、以及分析与鉴赏能力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吕俊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1):148-156
分析了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的文本理论及它们同翻译批评的关系,指出它们对译学研究的贡献与对翻译批评的误导。作者主张用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所提出的艺术生产理论来看待文本与语言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并指出翻译批评学的理论也应建立在这种文本观上。  相似文献   

15.
翻译三谈     
翻译中对文化差异的处理,译界大都集中讨论归化翻译法,但过分强调归化法而忽视异化法有失偏颇。事实上,异化翻译法不仅创造了许多成功的译例,而且对文化交流贡献良多;在信息时代,其作用更是不可低估。翻译批评应是阐释性的,不应是规定性的。寻章摘句,吹毛求疵不是真正的翻译批评。翻译标准作为对翻译实践的提炼和总结,必然是抽象和概括性的,不可能是具体的。  相似文献   

16.
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翻译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翻译批评的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了翻译批评的纽带功能、监督功能和对文化传播的影响,以期充分发挥翻译批评的功能,使翻译活动为译者服务,为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7.
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翻译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翻译批评的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了翻译批评的纽带功能、监督功能和对文化传播的影响,以期充分发挥翻译批评的功能,使翻译活动为译者服务,为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吕俊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3):147-153
本文分析了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的文本理论及它们同翻译批评的关系,指出它们对译学研究的贡献与对翻译批评的误导。作者主张用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所提出的艺术生产理论来看待文本与语言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并指出翻译批评学的理论也应建立在这种文本观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