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晋商大院是晋商曾经辉煌的标志,具有多重文化价值。晋商大院的建造者们在选址筑屋时,遵循着传统文化的礼仪制度;大院内的砖雕石刻,都是按照传统文化思想来选景取物;楹联匾额中的文字,更是处处体现着传统文化思想对人们言行举止的规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研究当代艺术理论问题的专著、文献的方法对晋商大院文化公共艺术的理论及发展在文化传承中的体现加以探讨,针对晋商大院三雕艺术在现代政治民主的大背景下对公共艺术文化价值的体现、推动和制约做出了梳理和分析,研究分析了晋商大院三雕公共艺术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意义以及对建设城市文化的重要性,提出推动晋商大院三雕文化发扬的探索方案。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人们关注的旅游不仅仅停留在观光、游览上,更多的集中在了底蕴深厚的文化旅游上.在这种热潮中,“晋商文化旅游热”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文章先明确了晋商文化旅游的基本内涵,接着分析了晋中市晋商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劣势,最后对晋商文化旅游的整合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据统计,山西省是保留古代建筑最多的一个省份,素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的美誉。山西省沁河流域的古堡建筑和汾河流域的晋商大院,两个建筑群体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功能独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通过沁河流域古堡建筑和汾河流域晋商大院的对比研究,分析两个地区建筑群体的修建时间和原因、建造主人和居住群体以及建筑功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桐城文化是安徽省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之一。桐城派是桐城文化的核心品牌。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浪潮中,桐城派作为一种稀缺性的文化资源,正成为地方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选择。桐城市丰富的桐城派文化遗存是文化旅游开发的坚实基础,而桐城派文化旅游美学价值的混乱不清,桐城派文化旅游定位模糊,导致桐城派文化旅游特色不鲜明.桐城派文化品质趋向于一般的历史文化旅游。确立桐城派核心文化旅游品牌地位,提炼桐城派文化的旅游美学内涵,是桐城派文化旅游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赵平 《太原大学》2000,(4):54-57
本在对晋中市建构晋商化旅游区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晋商化旅游区各景点开发现状的分析,提出开发晋商化旅游区的战略设想,通过与太原市的功能整合,主题定位和整体形象设计,运用全方位宣传策略,力创晋商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7.
山西是旅游资源大省,目前已形成晋北宗教古建文化、晋中晋商民俗文化和晋南华夏根祖文化三大品牌。但山西旅游资源具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对山西旅游资源文化的多元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开发模式,并提出促进山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襄樊要发展旅游业,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必须发挥和凸显自己的地域文化优势和特色。地域文化是旅游文化的灵魂,襄樊具有极为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打造地域文化特色,塑造地域文化品牌,是提升襄樊旅游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文旅深度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基于文旅融合视角,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提高乡村旅游品牌竞争力、开展旅游促销活动、打造文旅精品。湖北省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独具魅力的“五色”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0.
在泉州,红砖建筑具有极高的建筑品位、艺术价值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保护、研究和开发泉州红砖建筑文化对于地域文化的挖掘和区域品牌的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主要从文化的角度探讨研究泉州红砖建筑文化的旅游发展,在现有资源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满足多类型旅游者旅游需求的线路和产品,弘扬泉州红砖建筑文化,为泉州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因其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气候条件,为面食种类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加之山西人特有的粗犷与细致性格,更使得山西面食独具特色。要广泛推广山西面食文化,首先,要将它打造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其次,加大面食文化的宣传效应及保护力度;最后,要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来推动面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明史上与西方文化相并立的一座高原。黄河贯流古代中国,秦岭将古代中国分为南北,山西高原将古代中国分为东西。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历史的现实发展相结合,造就了山西文化小高原,使山西文化高原具有阳刚、桥梁和独立几个特点,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正所谓"中国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从现代旅游的角度而言,山西文化高原本身就是一个人类文明的高合成性景点,山西高原曾经演绎过的历史文化、军事文化、政治文化、心灵文化等厚重、博大、细腻、壮观,充满了神奇的文化魅力,看历史中国必看山西。  相似文献   

13.
山西民俗旅游资源丰富,但有影响力的民俗旅游产品却不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对山西民俗进行SWOT分析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我们应当在注重保护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加强品牌宣传,培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系统收集1988~2009年山西入境客流量和1995—2009山西国内客流量统计数据,运用市场占有率、集中率、聚集度和均衡度指数对山西省入境和国内游客的空间聚集性变化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山西国内游客的空间聚集度低于入境游客,说明国内旅游结构较入境旅游结构稳定;入境和国内游客均衡度指数表现为逐年提高,说明山西旅游产业开始向空间纵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形成了十大商帮,其中以徽商和晋商最为出名,而徽商又以资金雄厚、经营范圆广、势力大、经验丰富而著称。为什么徽商能称雄商坛?除了自身素质较高。其经营颇具特色之外,具有儒商风采,有着良好的商业道德是徽商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商丘地域文化是由火文化、商文化、汉文化乃至宋文化组成的特殊文化资源体系,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商丘的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应在发挥地域文化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17.
王丹 《太原大学学报》2011,12(4):49-50,56
地域特色文化旅游是当今旅游行业发展的新焦点,山西拥有丰富深厚的地方戏曲旅游资源,具有重要价值。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对弘扬地方文化,拉动区域经济建设,树立地方形象品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关公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使关公文化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旅游资源。随着文化旅游的日益兴盛,关公文化旅游发展潜力逐渐显现。对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及其他几地关公文化旅游进行比较发现,运城关公文化旅游既有优势又存在一些不足,为此需运用科学的策略加强开发。  相似文献   

19.
晋商是明清之际的大商帮,曾经垄断了中俄交界的恰克图贸易。之所以形成如此历史现象,首先在于清初对蒙古及俄罗斯贸易的开放政策;其次,当时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为长途贩运贸易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晋商自身的商业习惯、商业积淀则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山西商帮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商人集团,其经营的商品以盐、茶规模最大,两者均为官府严格控制的专卖商品,均能获得垄断利润,因而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盐商与茶商在兴起的时代背景、经营活动的地域范围、衰落的原因等方面又有明显的相异处。本文就山西盐商和茶商之间的异同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