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新雄 《学周刊C版》2014,(6):148-148
中学生认为,鲁迅的文章过时了,不需要学了。这引发了我的一系列思考:经典作品之所以是经典作品。就在于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它是经过时间筛选沉淀下来的精品,保质期是永远。教学中,我们应拉近它与学生的距离,打破那层厚障壁。我们多关注一下鲁文针砭时弊的特点,就不会使学生觉得那是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了。  相似文献   

2.
著名作家余华在谈到阅读经典作品时说.“经典作品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我想就像父亲的经历对于儿子,母亲的经历对于女儿一样。经典作品对于我们并不是意味着完美,而是意昧着忠诚。这里面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种种偏见和缺点,但是这里面绝对没有欺骗,无论是它的荣耀还是它的耻辱,它都会和我们坦诚相见,让我们体验到了思维的美好和感受的亲切,我想经典作品应该是我们经历的榜样。  相似文献   

3.
正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这是个好问题。固然五柳先生有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所谓"不求甚解",是指不过分,不背离,倘若完全不解,那样子阅读的乐趣,也会少掉很多吧?卡尔维诺说:"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换句话说,如果有了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那么,我们对于那  相似文献   

4.
经典蕴涵着不同民族、不同时间的人们对生活的高度体验和概括,每一篇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震撼。我们要抓住这些经典作品,利用这些经典作品,在一堂堂课上让学生们为之感动,掀起经典作品的地震波,产生蝴蝶效应,不断放大经典作品对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一直以为"勤奋"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法宝。于是,语文老师就和学生赛跑,早读课看学生默写,午休找学生默写,放学留学生默写,用时间出成绩。那么,无数的时间换来了什么呢?成绩吗?学生喜欢吗?我看未必。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学生厌烦,老师疲倦。  相似文献   

6.
<正>过去人们一提到数学课,就几乎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茫茫的题海,机械的计算,无味的练习,干巴巴的语言……它没有语文课上那动人的故事情节,让学生陶冶情操;没有音乐课那愉悦的歌声,让学生心旷神怡;没有美术课那美丽的图画,让学生赏心悦目。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好戏连台",让学生真心"唱戏"呢?一、导入生趣,让课堂"火"起来"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我们的课堂导入何尝不是这样。课始就给学生一闷棍,会砸得学生晕头转向,分不清东西,找不着南北。我们使出浑身解术,无论怎样补救,效果也  相似文献   

7.
宋维 《少年儿童研究》2011,(16):48-49,51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如果学生学习时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难集中在所要求的学习对象上,也就会造成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现象,那学生也就自动成  相似文献   

8.
王淑兰 《成才之路》2014,(13):62-62
正"英语太难学了,它对于我来说,那就是天书。"学校中有的学生总是这样感叹。对于我们中国学生来说,英语难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征服它。下面是我的英语教学实践体会,希望能够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所帮助。一、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我发现,凡是英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学习英语很感兴趣。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他们会主动地去读,去记,去写,甚至会自己找一些英语  相似文献   

9.
<变色龙>是一篇经典作品. 经验告诉我们:越是经典作品,其教学内容越发难以确定.因为"经典"太过丰富,读者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它,可以得到不同的享受与启迪.于是,语文课堂上,"经典"便常常成为许多教师争奇斗巧各擅其能的"斗法场".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十大历史名人列表中,有一位非常有名的人,那就是孔子。孔子一生中,只在年轻时做过官,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教育工作。他一生教过的学生有三千余人,其中不乏有知识、有才能的人。《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与学生言论的著作。它不仅教给我们知识,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原则。在《论语》为政篇的"学与思"中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句,意思是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  相似文献   

11.
将"红色绘画"经典作品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红色绘画经典作品的认知和鉴赏能力,同时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怀都将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要充分挖掘和依托红色经典作品这一艺术的思想教育资源优势,这是改进学生思想工作,增强学生思想教育感染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有人把时间比作流水,有人将时间比作生命, 而我却想将它比作蝴蝶,一只折了翅膀的蝴蝶。时间,有如折了翅膀的蝴蝶,让人对它充满憧憬,欲将其作为自己的所有物的时候,它又微颤着翅膀,一点一点地消失在你的视线之外,它只在乎它的现在,不细心观察,它也只是昙花一现。而我们--面临着中考的同学们, 不知该是喜是忧,蝴蝶就在眼前,我们无法把玩、无法领略、无法观赏……我们有的只是成堆的习题、高山般的作业。回首过去,我无法想像,我们像初三的学生吗?现在的我们,倒像是初一来时的好玩,而初一,那曾经的,让人向往、让人倾心的和谐,初一那时的天真、无忧,  相似文献   

13.
语文素养是学生的一种综合修养,阅读经典作品可以促进学生的素养提高。然而当前我国语文教材以经典作品"节选"的形式选入教材,这样就使课文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语文教学只能在有限的篇幅内进行,学生难以体会原著作的深刻内涵及感受到整部作品的艺术魅力。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受制于教材,语文课堂没有充分发挥其引导阅读的作用。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节选类"文本的导读作用,引导学生读原文读全篇来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文自修》2009,(9):6-7
每时每刻的我们都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此时此刻脚下那一寸土地,无论松软或坚硬,肥沃或贫瘠,我们都没有任何理由不去接受它,因为我们就生存在那一寸土地上。值得庆幸的是,时间把生活铺成了一条单行道,无论泥泞或平坦,曲折或笔直,我们都没有任何理由驻足于此时此刻的那一寸土地,因为我们就一直在路上,它延伸的尽头就是理想。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一直和团队成员一起做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我们想尽办法,希望用两座灯塔照亮儿童。一座是国学经典的灯塔,它是远方的、高处的,那是中华民族必须要捍卫和传承的,也是核心素养里所说的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还有一座灯塔就是儿童现当代的经典作品。我们把发现的、国内外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纳入视野,让它也作为一座灯塔指引脚下的路,契合儿童当下生命的样子。我一直在思考,绘本教学和讲读教学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丹尼斯·乔登曾经说:"课本是呆板的书本"。许多时候我们学习是离不开课本的,它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课本是否能让我们在快乐中获取知识。试想,若让我们去看一本教科书,或许我们不觉得会有多大兴趣,而且时间久了就会感到烦躁;但若当我们手捧一本科幻小说,或是上网浏览名家名作时,则会满怀兴趣地把它读下去。成人尚且如此,学生就更不用说了。  相似文献   

17.
经典作品不但在情感上具有非凡的感染力,而且也蕴含着丰富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它历经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饱受冲刷与砥砺而持久不衰,成为人类精神食粮。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许多经典作品,如散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朱自清的《背影》等;小说:四大名著节选,吴敬梓的《范进中举》,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等;诗词:《关雎》,舒婷的《致橡树》等;还有……如此优秀的经典作品,好多学生读它却味同嚼蜡,激不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从中汲取营养,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我们山西新兴学校"读经典作品、做优秀少年"系列读书活动的步步深入,我校已有600多位学生订阅了中小学生的成长伴侣——《小读者》杂志。每一期飘逸着浓郁书香的《小读者》一来到学校,立刻就会成为同学们争相传阅、爱不释手的宝贝。同  相似文献   

19.
正"设问引入"是我们学生作文的一种常用笔法。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在作文中推进叙述或展开议论,而且也能使文章波澜起伏,产生引人入胜、引人入理,"叙议皆明"的艺术效果。何以见得呢?我们不妨举几例学生作文看看。例一:"世界上最无情的是什么?是时间。世界上最公正的是什么?是时间。我从母亲和我身上就看到了时间的无情与公正。"这段文字,设问用于文首。开门见山,提出时间是"世界上最无情""最公正"的。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20.
木炭的品格     
正有这样一种东西,它的外表乌黑、粗糙,但是当它燃烧起来之后,可以给人们光明与温暖。对了,那就是木炭。木炭是由木头在一定的温度下经过长时间的燃烧形成的。它是木头的化身。它经过长时间的大火的"磨砺",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一块木头如果被大火"磨砺"的时间太短,那么会变成一块废料,如果"磨砺"得时间太长,那么就将化成一小堆灰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