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余秋雨:"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阅读的兴趣,选择阅读的内容,使学生做到读书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那就要求老师创设阅读的温馨氛围,授之阅读的技能技巧,激发读书的欲望,使学生在阅读中体味书香,陶冶情操,提高文学涵养,提高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2.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又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从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总结出如下拙见。首先,读书要做到“四到”:即眼到、口到、脑到、手到。眼到指读书时眼睛看着所读的内容,包括每一句  相似文献   

3.
学生明确阅读要求才会认真参与阅读活动,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与层次,制定相应的阅读要求。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勾点、圈画生字词,注拼音,写词义;再读课文时,勾点、圈画出标志段落内容的关键词,标示段落;讲读课文时,勾点、  相似文献   

4.
徐爱萍 《学子》2013,(11):87
语文能力的培养就是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要明确课文的学习任务。一篇文章阅读后不能把握学习任务,就说明课文还没有理解。因此教师要认真引导学生去训练,才能逐渐形成能力。从语文教学过程来分析,这一点可在课前预习时慢慢培养。其次,学生阅读不可"偏食"。小学生往往热衷于一些情节紧张、故事性强的作品。但学生在求知阶段,读书的目的在于提高语文素质,因此让他们努力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而多方涉猎,全面吸收是更好的选择。要求学生阅读认真,特别是面对优秀作品时,不能走马观花,而应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和  相似文献   

5.
徐爱萍 《学子》2013,(9):87-87
语文能力的培养就是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要明确课文的学习任务。一篇文章阅读后不能把握学习任务,就说明课文还没有理解。因此教师要认真引导学生去训练,才能逐渐形成能力。从语文教学过程来分析,这一点可在课前预习时慢慢培养。其次,学生阅读不可"偏食"。小学生往往热衷于一些情节紧张、故事性强的作品。但学生在求知阶段,读书的目的在于提高语文素质,因此让他们努力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而多方涉猎,全面吸收是更好的选择。要求学生阅读认真,特别是面对优秀作品时,不能走马观花,而应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和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的学习活动、交际活动、认识活动都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阅读的实质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民族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改进阅读教学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一、重视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读,已受到越来越广泛地关注,这不仅仅因为读是学习语文的有益方法,更因为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7.
朱熹曾云:"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说明了读书必须掌握良好的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对于中学生,尤其是职业高中学生,教师必须教给他们良好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撰写课外阅读笔记,掌握阅读技巧,适时开展阅读交流,进行科学评价,阅读教学就更加有效,学生都成为志存高远的新一代读书人。  相似文献   

8.
阅读能力是历史学习能力的前提,是观察,分析、思堆等高层次能力的基础。会阅读是一种学习的技能,但这种技能的获得是需要经过训练才能获得的。历史课堂如何教会学生阅读呢?笔者结合高三文科历史复习教学实践,谈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的一些具体做法:即教会学生把教材读薄、读细、读活,读深。  相似文献   

9.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新课标要求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如此之大的阅读量光靠课内阅读是达不到的。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不光要重视课内阅读,也要重视课外阅读。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将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既能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职语文教学自觉或不自觉地处于封闭状态,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相对封闭,渠道单一,因而效益不高。为了提高中职生语文创新能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要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教师的阅读指导相当重要。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其次,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再次,指导学生学会做笔记,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要让他们虚心向别人请教。最后,指导学生将阅读原著与观看影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理解、赏析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里说,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但"建议"接着说道:"这些要求相对于目前的语文学习现状还只是一个理想."因为尽管初中生都意识到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然而,表示真正喜欢阅读的很少,课外真正经常阅读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初中生阅读文学名著的现  相似文献   

12.
<正>阅读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能力,从阅读的过程来看,构成阅读能力的要素是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根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指导学生学习"三读"阅读法——自读、精读、品读。因为它能有  相似文献   

13.
熊毅红 《海外英语》2013,(2X):65-66
阅读理解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部分,提高阅读能力,并以阅读能力为基础去发展其他各种语言能力显得至关重要。然而,高职学生普遍阅读能力较弱,词汇量贫乏,语法知识不扎实,阅读习惯不良是造成阅读能力弱的原因。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素质,鼓励学生多读英语课外读物、重视阅读速度的训练、掌握英语语法结构知识和积累大量词汇,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田若先生曾说:"学习语文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书虽读"百遍",但"其意不现"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我认为我们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引领学生高效阅读。如何引领学生高效阅读呢?我认为首要的任务是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想读;其次是教会学生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一、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想读所谓阅读期待,是指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  相似文献   

15.
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阅读是获得书本知识的基本方法。本文试从读章头图、读课本概念、读课本内容、读课本"读一读"、读"课题学习"这几个方面阐述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重视课本阅读来培养学生能力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任务,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综合教学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各个学科的基础,阅读能力在学生的学习阶段甚至以后的生活中都具有基础的作用,要想在社会生活中立足就离不开阅读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文阅读课时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要我读"变成"我要读",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课堂效益。本文主要就语文阅读课堂现状及提高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方向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嘉 《中学教学参考》2012,(22):107-107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使用英语的能力,其中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怎样才能使学生达到“能借助词典阅读与课文难易相当的一般读物”的水平呢?目前初中英语课本的阅读量比较小,如果仅仅局限在读课本,很难达到大纲对实际阅读能力的要求。学生的英语是“标杆式”的:懂的不少,会的不多,基础薄弱,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阅读是核心。然而,在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上课偏重于语言知识的讲解和使用翻译法理解文章。阅读是实践课,只有学生亲自参加到阅读实践中去,并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英语阅读策略的训练,才能使得学生逐步地从"了解策略——掌握策略——熟练运用策略"发展,从而能帮助学生实现"学读"到"会读",再到"乐读"的转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定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可见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是迫在眉睫的事。那么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我校的特色就是阅读,所以笔者在班级管理中,根据学校举办的读书活动,提出"让阅读成为学生每天学习的一部分",动员每一位同学从家中挑选1-2本适合阅读的图书带到班级建立图  相似文献   

20.
古人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与<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是一致的.因此,笔者认为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每篇课文都应让学生充分地读,要让学生以读为手段在书中"走"几个来回.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文本世界中去感悟、品味和探究,让学生思想与文本撞击,产生出美丽的火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