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毕淑敏 《师道》2003,(5):13-13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真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  相似文献   

2.
永远的心债     
“严格是一种关心与负责,严格是一种敬业与尽职。”这是我开始从教的信条。因此,我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从严要求,严格履行我的教育原则。在班上,我从不许学生犯错,哪怕是学生的一个小小的错误。我都会严辞批评,甚至大发雷霆。也许正是因为我的严厉,孩子们都很害怕我,很少有学生主动跟我亲近,也很少有学生主动跟我讲心里话。在我出现的地方,孩子们经常望而却步,我也不以为然,依然乐此不疲。因为我坚信:严师出高徒。后来,一件小事改变了我坚信多年的信条。  相似文献   

3.
我曾这样问过班上的孩子:“爸爸妈妈爱你们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爱——”“他们是怎样爱你们的?”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小女孩回答说:“我烦透妈妈了,早上我要穿裙子,她不让,还打我。哼,还爱我呢!其他孩子也高声应和起来,班上气氛热闹极了。没想到这个活动演变成了“控诉会”,我大吃一惊,孩子们为什么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呢?  相似文献   

4.
那天上完课走在回家的路上,学生科科长叫住我:“黄老师,请等一下。”她递给我一封信:“这是你班李婷的父亲寄给学生科的,你看一下。”我快速浏览了一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我一大跳。信中,李婷的父亲说,我这个班主任不关心他女儿,对他女儿不公平,对她造成了一定伤害。他还言之凿凿地讲了一件我的不公平事。这无疑是一封告状信,一封一直以来我认为最放心的学生的家长告我的信。其实,我不单对其他学生,对李婷也是关心和爱护的。李婷是个文静秀气的女孩。她不爱讲话,一讲话也是细声细气的,她是那种招人爱的好学生。我很喜欢她。…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生涯中,有一件事使我终生难忘。十多年来,我一直为自己当时的鲁莽而深深地内疚着。那是一天下午,我刚踏进校门,几个学生便急忙地向我“报案”:“老师,小兰抽烟。”接着就递给我一包丰收牌香烟,说是在她书包里发现的。我拿着香烟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室,站在讲台前,威严地扫视一下全班,然后愤怒地看着小兰,举起香烟厉声问道:“这是你的吗?”她说:“是。”我气得把香烟用力一扔,狠狠地说:“抽吧抽吧!让你抽个够!女孩子学抽烟,你知道将来会有什么后果?”她流着泪,一声不吭。最后我给了她一道命令:“你出去,…  相似文献   

6.
爱的平衡     
毛红宇 《师道》2005,(11):36-36
回想自己的读书历程,教过我的老师很多,但给我烙下深深的痕印,至今还影响着我的老师,却有那么两位。他们一位给过我“表扬”,如春雨滋润心田;一位给过我“批评”,如五雷狂轰脑顶。  相似文献   

7.
期终考试的成绩刚刚出来,一个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满面愁容地诉苦说:“董老师,我的成绩很不理想,无法面对含辛茹苦的父母,也对不起您的信任,我心里乱得很……”我望着他伤心的目光,本来想好了的训斥的话,不禁随风而逝,只安慰性地说:“没关系,谁都有发挥失常的时候,下次再努力吧,我等着你下次考试的好消息。”我料想,这些安慰性鼓励性的话,一定会让他阴转多云,甚至阳光灿烂,进而乐得颠颠地跑了。没想到这位同学却原地不动,板着涨得通红的脸,生气地说:“董老师,我之所以把我的苦恼向您诉说,是因为我敬重您,敬重您的严格…  相似文献   

8.
我曾经问过我的学生:世界上如果没有老师会怎样?我满以为他们会说没有老师就没有知识,没有老师就没有科学等,可是孩子们的回答却令我失望:没有老师就没有考试,没有老师就没有作业,没有老师就没有暴力……听到这些回答,我不禁从心底发出一声感叹:孩子,我用什么触动你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三尺讲台给了我太多的教育体验和情感经历。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才能提高教育的质量。教育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而情感交流的纽带便是老师对学生的爱,因此师生之间要有和谐的情感共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可…  相似文献   

9.
高均 《家庭教育》2004,(5A):40-40
“我每天都忙着在做事,但我想告诉你们,每个星期日晚上6时半,我便跟我的家人一起,大概3个小时左右,我会完全放松,跟我7个孙儿和孙女一起,有时捉迷藏,有时在地毯上滚来滚去翻筋斗,每个星期天都是这样,一起吃晚饭。有些时候,如果有一部好电影,包括卡通片,我会跟他们坐在一起看,这是我最轻松和空闲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一天下午第二节课,我正在教室给学生上课,校长急匆匆走来,把我喊了出去。我一脸迷茫。校长紧张地说他听说我们班某某说要自杀,我一听,傻了,怎么可能呢?校长立即又提醒了我一下,“他不是经常犯错误吗?”我说:“是呀!”但我马上又回过神来,对校长说:“可我没有打他、骂他呀!”我担心出事,马上把那位同学喊了出来,他有点害怕。校长把听到的情况讲给他听,他马上笑了。校长又一本正经地对他说:“你还小,一定要珍爱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那位同学还没等校长讲完,笑得更厉害了。原来,他只不过听别的同学开玩笑这么说,劝他们可千万别这样。  相似文献   

11.
新学期,领导安排我教三(一)班数学,而我的女儿恰好就在这个班。为了不让女儿产生优越感,开学前,我给她约法三章:1.不许在学校里喊我妈妈,要叫徐老师。2.不许搞特殊,要和其他同学一样。3.不许回家让我检查作业,作业要独立完成。女儿点点头,同意了。第二天早上,第一节课就是数学课。开始上课了,我环视一下教室,发现女儿坐在靠窗的第四个座位上,腰挺得直直的。这一节学的是口算乘法,我用事先准备好的口算卡片让学生练习,我按照座次表,一个一个地叫着学生来口算。“董小涵”,看到女儿的名字我的目光跳了过去。一连叫了二十几…  相似文献   

12.
学年初,我接任五年级一班班主任。开学几个星期,我发现,有个叫王慧的女同学,经常不上学且很少请假。一个女同学为什么会这样呢?不禁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对她进行了详细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
静下来的时候,我常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今天,我教给学生什么?我之所教他们是否乐意接受?能否为他们的发展带来一点帮助?假如我明白,我之所教对学生没有多大用处,甚至根本没用,我可不可以无所顾忌地放弃呢?  相似文献   

14.
诗化教育     
对于当前有人主张教育商化,我不敢苟同。但对于我师李燕杰教授教育诗化的讲演和实践,却是我所神往和效法的。20年前,他在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为我们讲授的中国古典文学课,我都记录在笔记本上,珍藏在书柜里;而他一场场诗一般的讲演、一幅幅当场展示的诗词,更是挂在我居室,印在我心里,天天指导着我的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5.
出国=围城     
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做着出国梦,我也算是其中的一个。只不过当我梦想成真时,却发现那其实不是一个美梦。在踏出国门之前,通过自己多年的努力,我已经在国内占有了一个比较好的位置:从一所国内重点大学的热门专业研究生毕业,然后加入了一家著名的国际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工作不是很忙,年薪大于10万,福利不错。虽然也难免有一些不尽人意,但总的说来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状态。但是,多年以来,我一直希望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增加自己的阅历和资本。我做了我所该做的所有事情,可是命运却和我开了一个不小…  相似文献   

16.
女儿理财     
陈东梅 《早期教育》2004,(11):34-34
随着女儿年龄的增长,她有了许多新的需求。一天,她兴冲冲地跑回家,对我说:“妈妈,请给我准备一个钱夹,我要把我的钱(几枚硬币)放在里面。”女儿要理财了这是好事,我马上买了一个新钱夹,连同一周的零用钱一起送给了她。第一天,放学回来,女儿说:“妈妈。我用一元钱买了两根雪糕。”我吃惊道:“你怎么可以一次就吃两根雪糕呢?”  相似文献   

17.
白俊庭 《师道》2003,(4):32-32
那一年,我刚从大学毕业走上讲台。对工作满腔热情,可是现状让我一筹莫展。因为我教的是初三慢班,每次考试都有得零分的学生。他们非常厌学,旷课的,上课睡觉的,打架的,几乎天天都有。他们有时还会联合起来捉弄老师。寒冬的一天,因为上午第一节有课,我想早点到教室,给学生们辅导功课。当我走到教室外的时候,我感到教室里异样的安静。以前,即使我在讲台上使劲拍着桌子也没法让学生安静下来。我带着疑惑推开了教室的门。这时,一件意料不到的事发生了,门上面放着的一盆水把我从头浇到脚,淋遍了全身。一些学生哄堂大笑,更多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办教育》2004,(5):40-41
0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相似文献   

19.
2000年初,我被邀请到国内某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给研究生上课,课题是跨化教育,实际内容应是教育哲学。为了很好地衔接我将要讲的内容,我让学生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他们很快就罗列了一大串的教育家,从中国的孔子、韩愈、朱熹、张伯苓、蔡元培、陶  相似文献   

20.
周丽娟 《四川教育》2002,(12):17-17
从教以来,我一直尽力做到对学生宽容大度,和蔼可亲。可没想到,我还是把学生给伤害了。叶文是班上个儿最小,也是最不守纪律的学生。我虽多次规劝,但收效甚微。一次,我开班委会,干部们都反映,叶文同学上自习课做小动作,怪声怪气地唱歌,逗大家笑,弄得全班闹闹嚷嚷,无法自习。我听后无可奈何,摇摇头说:“唉,他本来就是班上的小丑,不要理他。”班干部们听我这么说,也就不再说他了。事情过去了很久,我把这件事情也逐渐忘记了。因为我这句话,同学们对叶文在班上的“捣乱”也不再理睬了,对他的“表演”也逐渐失去了兴趣。叶文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