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永智  阿贵 《职业圈》2004,(4):14-15
我在家里排行老七,人们都管我叫"七妹".参加工作后,擅长服装设计的我到重庆市六一儿童鞋厂当上了一名童鞋设计师,过上了工薪族的生活.不久,我跟重庆城建局当电工的青年廖长光相识并相爱了.由于我们双方的兄弟姐妹都很多家境不好,所以我们恋爱很久一直都没有自己的房子,没能结成婚.为了有结婚的房子,我和男友开始拼命地想法赚钱.每天一下班,我便匆匆忙忙回家用缝纫机织"海狐绒大衣",然后再由男友廖长光把织好的大衣一件一件地拿到大街上去卖.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很快我们便攒下了几百元钱,购买了一套简陋陈旧的私房.我们终于结了婚.  相似文献   

2.
《职业圈》2005,(6):56
那是我人生中最为困苦的时候,我把整个希望全部寄托到那车海鲜干品上,结果在运往河南的途中,一车货不知什么时候不翼而飞!欲哭无泪!想都想不到祸不单行的滋味能在我的生命中有所体验.在此之前,我与几个朋友合伙开了家玉器行.可我不小心把一个价值不菲的玉白菜打碎了,这便宣告了我的股东生涯的完结.  相似文献   

3.
许多 《文化博览》2005,(7):28-29
我家住在河北省昌黎县团林乡潮河村,祖辈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我读高一时,因为家贫辍学了.1991年,我在东北做生意时被合作伙伴骗了,损失了不少钱,气愤之余,我意识到被骗是因为自己没文化造成的,于是我回到村里,全力教导自己的孩子,不想让我的悲剧在孩子身上重演.  相似文献   

4.
陈士信 《职业圈》2008,(7):33-34
利郎创业的故事很传奇,在当地却又很普遍.   利郎当家人王良星先生从一天收入0.8元电焊工起家,辛苦积蓄1万多元于1987年买了几台缝纫机,雇佣了7个工人,在老房子开始进入服装行业.当年赚了18万,第二年是88万,按照王自己的说法是:"我都一时呆了","我们全家人都几乎睡不着".……  相似文献   

5.
利郎创业的故事很传奇,在当地却又很普遍. 利郎当家人王良星先生从一天收入0.8元电焊工起家,辛苦积蓄1万多元于1987年买了几台缝纫机,雇佣了7个工人,在老房子开始进入服装行业.当年赚了18万,第二年是88万,按照王自己的说法是:"我都一时呆了","我们全家人都几乎睡不着".  相似文献   

6.
臧锣西 《职业圈》2005,(4):12-13
我想有钱,想让自己和亲人过上好日子,想把自己的能力证明给世人看……所以我一直在创业,也经历了很多人没有经历的事情.现在我在这里把它们写出来,让广大读者更多地了解创业与投资的真实情况. 我做项目很早就开始了,一开始是我和父亲一起做,然后是自己单独来做,最后是和朋友一起做.经历过一次次的失败后,我彻底改变了对项目的认识.我认为只有务实才是创业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7.
心冰 《文化博览》2006,(6):10-11
两份日记:天阴沉沉的,难道是因为他(张国荣)死了吗我的心今天也阴沉沉的。昨天夜里我梦到了他,他在叫我,他叫我去陪他,自己最喜欢的人叫我去陪他,我是不是应该去我想了一天,我应该去。对不起,爸爸、妈妈,还没来得及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可我要先走了,我不能让自己最喜欢的人在天堂孤单,我要去找他……鉴于隐私,就摘抄这段吧!这是任何一家媒体都未曾报道过的事实。在张国荣跳楼自杀的第二天,广州天河区某家属院一个17岁的女孩子从一幢16层高的楼上跳下,当场死亡。生前,在这个女孩子的日记里,记满了对张国荣的爱和感情,从日记里可以看  相似文献   

8.
看着现在的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一篇篇发表文章,一本本出版著作,真为自己的童年感到哀伤. 我的家乡其实并不偏僻.距离古秦都咸阳,唐都长安都不过个把钟头的车程.但是,我上小学时,这里是十分封闭的农村.那时,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叫做报纸、杂志的东西.村子里读书识字的人很少,识得一星半点的人,读的也只是一些纸色发黄的通俗武侠、公案书,间或也会有一些如<桃花女斗法>之类的唱词本.  相似文献   

9.
木子 《职业圈》2004,(6):14-15
我叫许盈,1999年从家乡经贸大学毕业后,决定到深圳放手一搏.在特区,我做过天底下最乏味的流水线工人、外企公司的白领.为了顶住竞争往上爬,我拼命做事,虽然工资节节上升,却连谈恋爱都顾不上,身体状况更是每况愈下,胃病、低血压、贫血.可不甘心如此"病态"地生存下去,萌生了另谋"阳光职业"的念头.当时有朋友劝我,还不如辞职开个小店自己做老板.可除了三四万元的积蓄,我就什么都没了,到底做什么好呢?  相似文献   

10.
欧云东  吴奎 《职业圈》2005,(8):24-25
乡下偶遇,农户家中"嗅"商机 我叫欧云东,是重庆市巫山县两坪乡农村人,高中毕业后赴贵阳参军.1997年,我退伍后分配在一家磷肥厂当工人.由于企业效益不好,我上班第一天就提出辞职.告别濒临倒闭的工厂,要想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并非易事.我只好跟着一位亲戚在城里摆小摊.但我坚信:自己出来干,总比赖在单位强.  相似文献   

11.
韩涧明 《职业圈》2006,(1):43-44
随着本刊北京市劳动局系列项目考察逐步走向深入,一些具有环保概念并具有相当投资价值的项目引起了投资者浓厚的兴趣.不仅如此,随着市场的反馈,一些项目的持有者也都愿意把自己的最新项目以及最新产品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2.
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在美国没有汽车就像是断了一条腿,行动绝对不方便。为了不使自己成为"残疾人",一到美国,我就用3个月考了个"本本"。有一天,我接到华盛顿一个同学的电话,说两名国内的同学来美国出差,当晚抵达加州,让我好好招待他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晚,我开车去酒店接了同学,然后驾车带他们出去闲逛,后来又到酒吧喝酒。我知道加州对酒后驾车的处罚非常厉害,所以我为同学要了啤酒,而我自己只要了果酒,就是国内那种汽酒,度数绝对不超过6度。我喝了两罐就不敢再喝了。从酒吧出来后,刚刚坐进汽车,就见对面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间约40平方米的店铺,但它似乎挂不下4000多种藏饰精品,所以显得琳琅满目,雪域风情浓郁.和以往采访的店不同,星星小玉店的负责人阿佳并不是投资者,她受聘于北京扎西德勒藏文化传播公司.作为店长,阿佳更愿讲述的是如何传播藏文化,而不是经营的成本和利润.听阿佳说每件饰品的内涵和意义都不同,所以顺着她的思路,我一路参观过去,试图从这些开光的饰品中找出能平和心境的启示.不知是这些"法器"的原因,还是受了心理暗示,我捧着一件件饰品,沉浸在阿佳讲述的一件件故事里,竟然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都忘了兴起"占有"它们的欲望,只想把它们拍下来,展示给人们看.  相似文献   

15.
当我在失利的时候,希望你们不要把我说得什么都不行;希望在我成功的时候,你们也不要说我什么都行。——陈忠和  相似文献   

16.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诚信文化。黎族的“草结”诚信文化,令我惊奇与佩服。我是无意中发现这一很有特色的诚信文化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远非 《职业圈》2006,(2):9-13
相信奇迹的人才可以创造奇迹.因为相信奇迹,谭传华把手艺变成了企业,把一把小小的木梳,变成了一个享誉全国的品牌.同样的功能,有了"谭木匠"招牌的一把木梳,就可以卖出高于同类产品数倍的价格.同样,一个从未人流如织的专卖店,居然每个月可以赚到一两万元,而且全国300多家连锁店几乎家家都赚钱.是谁创造了这个传奇?谭传华.  相似文献   

18.
从离开大学的校园到深圳,已经过了3个年头了.2004年5月份,我再次回到深圳,想找个机会去尝试自己创业,也考察了很多的项目,可是最终因为资金或者对行业不熟悉而没有去做. 终于有一次,我遇到了这样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19.
《职业圈》2005,(11):48
居然有如此神奇的毛巾 2004年,我遭遇了离婚、下岗,这对一个中年男子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而又悲惨的打击.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命运之神并没有把我就此放进黑名单,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的生活重新灿烂!  相似文献   

20.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公鸡只叫不吃。他又搬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退后,公鸡自己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