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敬辉 《新闻传播》2009,(12):65-65
近年来,“广播新闻大型直播”这种报道形式,以“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向受众传播重大新闻信息成了广播新闻的取胜法宝。新闻大型现场直播,多取材于受关注度高、有较广泛社会意义的重要题材。广播新闻大型现场直播报道的优势在于.它报道的是什么事正在发生,可以第一时间传递,第一时间同步播出,及时、直接、形象生动地反映活动全过程。及时反映重大事件是广播新闻大型现场直播的一种表现形式:策划、报道重大活动是广播新闻大型现场直播报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定位为“奥运资讯频道”。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王晓真向记者表示,央视新闻频道已经做好了奥运期间突发性事件的报道预案,会在第一时间播报突发新闻。  相似文献   

3.
在“神六”飞天的115小时32分钟里,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时长110小时。其中.直播节目总时长74小时 10分钟.以设在8个国家纵横超过上万公里的26个直播点、 8个演播室、36位嘉宾参与的阵容,创造了央视对同一新闻事件直播报道规模最大,布点最多、直播时间最长的纪录。对这个具有高关注度的新闻事件进行的全面.同步的报道.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持续关注.刷新了新闻频道开播以来的最高收视纪录。通过对新闻频道.CCTV-4和CCTV-1综合收视分析.探索专业新闻频道对热点新闻事件的报道优势,以及观众对不同报道方式的收视规律.将会更好地发挥专业新闻频道的传播优势.进一步提高新闻频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地震报道这样的重大选题,除了央视、各大卫视等电视媒体外,对新闻性有追求的地面民生新闻频道也有自己的操作规程。本文以安徽广播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的地震报道操作为例,展现地面频道民生新闻栏目对于地震选题的报道原则、选题方向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地震发生17分钟后,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2分钟后发出中文简明消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15:00的整点新闻中以头条形式播出地震消息,同时开展了以《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为主题的现场直播报道。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为受众传送灾情,报道救援情况。相对于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及3月的“西藏事件”,新闻媒体在这次突发事件中的表现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6.
在电视媒体走向频道化时代的过程中,体育频道无疑是较为成熟的代表,而CCTV5则是其中当之无愧的“老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体育报道略显尴尬。虽然新闻频道每天有两档《体育新闻》(13:30和0:30播出),多档整点新闻也零星播出一些重要体育消息,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各种体育赛事消息并未成为新闻频道的报道重点,当然也不可能成为收视的有力拉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定位为奥运资讯频道。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王晓真向记者表示,央视新闻频道已经做好了奥运期间突发性事件的报道预案,会在第一时间播报突发新闻。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类媒体都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对其做出了全面、广泛、迅速的报道。其中,中央电视台在当天15时许就播发了第一条与灾情相关的新闻,15时20分中央一套与新闻频道正式启动直播,进行24小时无间断直播。地震直播时间之长创下直播报道时间之最,其投入人力、物力也为创近年来直播报道的新高。可以说,在此次“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报道中,中央电视台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相似文献   

9.
王沛 《视听界》2010,(4):107-107
动态事件现场报道以“正在现场”的近距离鲜活报道形式为电视观众所喜闻乐见,尤其在重大新闻事件和突发事件的SNG直播报道中更是先声夺人,充分满足了受众在第一时间了解第一现场的愿望,而电视台也得以在新闻事件和新闻现场中突出了存在感,第一时间发出了自己的声音。现场报道的蓬勃兴起催生了出镜记者的大量涌现,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动态新闻出镜报道的四步完成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了央视新闻频道《走基层·劳动者》和《劳动者之歌》各50篇新闻报道,对比二者在人物报道方式上的不同。通过分析得出在“走转改”活动下的劳动者新闻较以往的报道有很大的改进,主要表现为“三个贴近”:更贴近群众——广深化的人物选取:更贴近实际——平视化的报道角度;更贴近生活——立体化的报道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央视论坛”的特别节目“岩松两会观察”不能不说是一个亮点。除了以一种国内电视媒体目前很少甚至不曾有的节目方式参与两会报道,“岩松两会观察”在推出电视评论员。即专业的电视人任评论员,对新闻时事进行分析评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文斌 《大观周刊》2012,(6):51-51
在通讯发达的今天,连线报道成了进一步发挥广播及时性最有效的方式。它快捷、方便、高效的优势,极大地缩短了新闻事件发生与新闻播出的时间差,实现了新闻事件的第一时间播出,把新闻的时效性、首发率大大的推进和提升了一步,凸显和发挥了广播的特点。随着连线报道在交通广播新闻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交通广播记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广播记者除了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事件的现场外,还要做到眼快心快嘴快,选取新闻亮点,给听众带来精彩的报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提升广播媒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林琳 《声屏世界》2006,(7):30-30
自从央视新闻频道的《法制在线》一改对案例进行法制分析和评论的模式,以新闻报道的思维方式第一时间进入案件的第一现场,向观众进行全面及时的动态报道,法制新闻节目就受到了电视观众超乎寻常的欢迎和信赖。然而,如何在同一报道领域内做到内容和形式的最大差异化;如何更加全面深入地挖掘法制事件的深刻内涵及其承载的社会意义;如何有效地给观众带来最切实有效的法制信息服务等等,本文拟从法制新闻常见的几种形态出发进行初步的探索。法制新闻报道:做新闻要有想象力由于法制题材的新闻事件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同时案件的法律程序又有…  相似文献   

14.
汶川“5·12”大地震,牵动了亿万人的心。中央电视台在第一时间把镜头对准了灾区,央视一套、新闻频道立刻中断了正常节目的播出,开始24小时直播地震灾情,充分体现了我国电视媒体的快速反应及应变能力,在我国灾害电视报道的历史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郑玥 《新闻窗》2012,(3):105-105
动态事件现场报道以“正在现场”的近距离鲜活报道形式为电视观众所喜闻乐见,尤其在重大新闻事件和突发事件的直播报道中更是先声夺人,充分满足了受众在第一时间了解第一现场的愿望,而电视台也得以在新闻事件和新闻现场中突出了存在感,第一时间发出了自己的声音。现场报道的蓬勃兴起催生了出镜记者的大量涌现。如何做好一名出镜记者笔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作为省级媒体中唯一的特区新闻节目。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频道推出的《厦门演播室》,以社会新闻为自身定位,秉承新闻频道的综合理念,从新闻的选题乃至节目的风格上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关注群众所经常关心的热点,通过百姓视角,直击厦门现场,带来全面、快捷、鲜活的特区动态报道。通过分析、调阅《厦门演播室》的部分新闻以及相关收视率,探索其社会新闻报道的节目特色。  相似文献   

17.
央视二套推出的早间大型资讯节目“第一时间”已亮相数月,步其后尘的东方卫视早间新闻“看东方”也悄然登场,与央视新闻频道的早新闻构成三驾马车,在长三角电视领域形成早间新闻三足鼎立之势。  相似文献   

18.
高照 《新闻前哨》2012,(10):94-94
一、民生新闻提升的背景民生新闻出现之后大放异彩,各大电视媒体竞相开设民生新闻栏目,仅江苏卫视就先后开设了《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直播南京》、《服务到家》、《法制现场》、《标点》等民生节目。此外,热播的还有安徽卫视的《第一时间》、河南电视台的《都市报道》、广西卫视的《新闻在线》等。这些民生新闻频道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普通民众的收视需求,赢得了民众的广泛好评。然而,在热播背后民生新闻的“媚俗化、低品位、琐碎化”也开始被人诟病。普通民众对民生新闻过分报道一些“芝麻小事”,过度批评一些负面事件开始不满,对民生新闻的关注度也不似刚开播时热情。在这种情形下,民生新闻开始寻求更适合的发展道路,把报道视野放大放远,注重报道题材的多样化、报道内容的深刻化以及报道手法的多样化,同时关注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力争为社会民众构建一个公开化的平台,成为沟通政府和民众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王磊 《当代传播》2005,(3):90-92
《每周质量报告》是央视新闻频道目前为止惟一一档以消费者为核心收视人群的新闻专题栏目。它揭露形形色色的造假黑幕,同时随着观众的反馈渐渐增多,节目不断改进,变得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体现最明显的便是报道的平衡,即不仅揭露“黑幕”,同时也表扬“先进”。本文分别从信息、观点、报道力度、发布时机、拍摄中的感性素材和理性素材、叙事中“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的运用等6个方面来分析《每周质量报告》运用平衡报道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张敏  张玫芬 《东南传播》2011,(4):118-120
当今社会人们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大众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反映速度与其对受众的影响力基本成正比,传播速度可以塑造某一媒介的声誉,同时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在通讯发达的今天,电话连线报道是进一步发挥广播及时性最有效的方式。它快捷、方便、高效的优势,极大地缩短了新闻事件发生与新闻播出的时间差,实现了新闻事件的第一时间播出,把新闻的时效性、首发率大大的推进和提升了一步,凸显和发挥了广播的特点。与传统的广播新闻节目相比实现了新闻播报提速,让广大听众有一种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的欣喜和满足。随着连线报道在广播新闻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广播记者在选材、策划、报道技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事件的现场要做到眼快心快嘴快,选取新闻亮点,给听众带来精彩的报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提升广播媒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