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好的记叙文往往能做到求真、求深。所谓"真",就是要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所谓"深",就是要写自己生活中感受最深的"动情点"。这样的"动情点",往往是一些触动过自己的心灵而又能感动他人的细节。  相似文献   

2.
文贵在情感上求真求深。所谓“真”,就是要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意;所谓“深”,就是要写自己生活中感受最深的“动情点”。“于细微处见精神”,这样的“动情点”,往往是一些蕴含着真实情感的、触动过自己心灵而又能感动别人的细节。  相似文献   

3.
好的记叙文往往能做到求真、求深。所谓“真”,就是要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所谓“深”,就是要写自己生活中感受最深的“动情点”。这样的“动情点”,往往是一些触动过自己的心灵而又能感动他人的细节。  相似文献   

4.
"动情点"是感情的触发点,抓住了"动情点",才能把记叙文写得感情充沛、真挚感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捕捉"动情点";引导学生掌握写好"动情点"的技法,把内心的情感外化为具体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章也需要顾盼生辉的"眼睛",古人将其称为"文眼",它是全篇的聚焦点。所谓"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文章的聚焦点正是这样的"珠玉"。为作文寻找聚焦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寻找动情点动情点,即最能激动情感的那一点,可以是一件事、一个人、一片风景、一个细节、一种情境……这个点应在题目所限定的范围内寻找,它既是题意的最好体现,又是情感的最好浓缩。动情点往往是"深沉的爱"或"心痛的感觉",因为这样的情感能  相似文献   

6.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过:"语文味儿"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儿"指的就是这个味儿.具体来说,"语文味儿"表现在"动情诵读、精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写作"的"写"味,"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相似文献   

7.
所谓"循环日记",就是以几个学生为单位组成一个小组,各小组成员共同使用一个练笔本,每天安排一名同学写.第二天的同学先阅读前面同学写的文章,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评议,然后再写下自己的文章,依次循环.  相似文献   

8.
一、运用"平面镜哲学",仔细观察生活 生活就是一面大镜子,镜子中包含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色彩斑斓的景和物.而写作,又源于活生生的生活.源于生活的文章才是有生命力的文章.所以,在写作前,必须要学会观察生活.可学生却老是在抱怨:"我每天都过着家到学校、学校到家这样两点一线的枯燥日子,哪还有时间来观察生活啊?"很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写人,不是"目光炯炯",就是"精神抖擞";写树,不是"枝叶茂盛",就是"参天耸立";写花,不是"姹紫嫣红",就是"绚丽夺目".还有的学生写起作文来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嘴道(倒)不出",心里有话却苦于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天然管道.对于在"天然管道"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体--教师,提出了什么要求呢?动情于自己的职业,动情于课文,动情于言表,动情于学生.不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不能在主体和客体之间架起情感教育的桥梁.要教师动情,则要有对学生的爱才行.只有热爱学生,感情真挚,才能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也会因为教师的"爱"而具有活力和生命.最重要的,是要动情执着于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教师走进课堂,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要给学生轻松、愉快、慈祥、富有朝气的感觉,教学时使用的伴随语言一定要优雅得体,庄重潇洒,风趣幽默.  相似文献   

10.
这次习作是写成功的事。要写好作文,首先是按要求选好材料。比 如你学会了一项本领,解出了一道难题,做成了一件小制作,取得了一 次竞赛的胜利等等。例文就是写自己一次成功的制作。选材要遵循"真、 新、独"的原则。所谓"真",就是符合生活的真实,只有选择自己亲自 做的事,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所谓"新",就是要选择最近发生的新鲜的 事,不要老调重弹,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住读者,不至于让人感到乏味;所 谓"独",就是选材要尽量与众不同,写出自己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1.
江剑鸿 《教师》2016,(6):89-90
留白是一门艺术,在图画创作中讲究"意到笔不到",以创造出无画或妙境的艺术境界。留白运用到教学中能激活课堂教学,激活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钻研教材,找准练笔点,架起读写的桥梁,让学生"读"和"写"获得丰收。一、动情点扩写,拨动心灵之弦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有不少是抒情的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感人。一旦文本的情与学生的情交融在一起,便会产生巨大的"情感磁场"。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中的动情点,进行读写联动,这样由写入情,由情入心,心灵就会受到震撼与感动。如《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有这样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括了职业学校专业课备课的两条经验——"深"与"活",这是多年来专业课教学中的经验积累。所谓"深",就是要彻底领会教材内容,并充分熟悉掌握,即要"吃"透教材;所谓"活",就是要灵活备课,即教法与学法都要"活"。  相似文献   

13.
黄晓维 《生活教育》2014,(9):117-119
正作文成功的原因无非就是两个词,一是"情感",二是"能力","情感"只能靠"激发","能力"只能靠"习得"。由"技"到"艺",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小用"走向"大用",才是作文教学的"王道"一个故事带来的启发叶圣陶从来不教孩子写作文。他只是让孩子在自己面前念作文,听着听着就问一句:"这儿什么意思?我不  相似文献   

14.
"写准",强化"切题意识",审题思考"我可以写什么";"写新",力求"选材新颖",思考"我最好写什么";"写深",做到"立意深刻",思考"这篇文章我要表达什么"(往大里说,就是要表达什么主题思想;往小里说,就是"我"要传达给别人什么意思,而这样的思想和意思是由这道作文题引发的). 以上三个方面,"准"是核心.只有完全切合题意的作文,才能称为"准".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就要求考生写作时要我手写我心,抒发真情实感。因此,在记叙文写作中捕捉动情点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动情点就是那些足以吸引读者眼球,引起读者兴趣,打动读者心弦,促使读者驻足玩味的地方,不单指那些煽情的情节,具体的人、事、物。若将动情点理解得太窄,不利于学生的写作实践,也不利于教师的写作指导。动情点蕴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只要仔细观察、用心捕捉,不愁写出文情并茂的美文。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革命史是一门具有很强的阶级性、思想性、党性的课程,艺术地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真善美"的动情点,必将使历史教学达到"美"的更高层级,而爱国主义就是中国革命史教学中最根本的动情点.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课程.在该课程的复习教学中,运用"面、线、点"的复习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谓"面",就是全面复习,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所谓"线",就是综合归类复习,要求学生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类对比,掌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所谓"点",就是重点复习,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并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相似文献   

18.
<正>文章不是无情物。刘勰有言:“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是写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作者动情之后的产物。要写出动情文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情”,二是“动情”。所谓“有情”,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做有心人,体验人生,积淀情感。我们有的同学写文章总是四平八稳,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当然也不会感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天然管道。对于在"天然管道"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体——教师,提出了什么要求呢?动情于自己的职业,动情于课文,动情于言表,动情于学生。不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不能在主体和客体之间架起情感教育的桥梁。要教师动情,则要有对学生的爱才行。只有热爱学生,感情真挚,才能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也会因为教师的"爱"而具有活力和生命。最重要的,是要动情执着于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教师走进课堂,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要给学生轻松、愉快、慈祥、富有朝气的感觉,教学时使用的伴随语言一定要优雅得体,庄重潇洒,风趣幽默。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母亲的幸福要靠孩子去创造."那么,我想教师的幸福就是由学生来创造的. "秘密花园"这一做法的思路来源于对一些问题学生的教育尝试.一次上完课,我把一名玩世不恭、自暴自弃的问题学生叫到办公室,把自己已经写好的"合同"拿给他看,问他愿不愿意与老师一起履行一项"合同"条款.他认真地看完,点点头,脸色稍稍泛红,大概是没想到老师竟会如此特别地对待自己吧. 所谓"合同",其实就是我对他的评价,对他近来表现的肯定,以及今后的希望,而且附上了"老师一定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你"几个字.他临走时,我随口说了句"这是你和老师之间的秘密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