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领导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手中接过“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加盟证书,包括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等在内的全国15家知名媒体,以及北大方正、诺基亚(中国)、中国网通等3家软件开发商、电子显示终端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共18家单位成为该计划首批加盟成员。“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仪式的启动,标志着报纸未来可能的形态正式进入实验阶段。  相似文献   

2.
谌笛 《新闻窗》2007,(5):95-95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在深刻总结了当代中外报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正式明确提出了“数字报业”的理念,要求全国报业要在以往推行报业数字化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数字报业发展战略,“重塑报纸出版业的行业边界和业务形态,推动多元传播格局下报纸出版方式和经营模式的转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陈薇 《新闻界》2013,(11):68-70
我国报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向着纵深方向发展。本文从组织结构的角度,论述报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路径。在内容生产层面上,再造生产流程,整合全媒体信息资源,保持内容为王的核心竞争力;在传播层面上,优化数字信息平台,构建全媒体传播终端;在运营层面上,重构数字报业的商业模式,建立数据库营销,实现数字产业价值链共享。  相似文献   

4.
报业转型     
《青年记者》2012,(25):8
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报业广告收入持续下滑,报业经营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国外,纽约时报的订阅收入持续增长并首次超过广告收入,给报业的经营增添了一抹亮色,让支持报业数字化转型的人更有了底气。面向未来,中国报业的出路何在?新的经营  相似文献   

5.
李娟 《新闻传播》2009,(10):101-102
数字传播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和传播手段的演进.颠覆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概念和媒体运作模式,丰富了信息传播文化.从而催生了一个新的信息传播时代。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始弱化传统媒体的优势资源.挤压传统媒体尤其是报业的发展空间.对其形成巨大挑战。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给报业提供了诸多启示.为报业数字化转型开启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什么才是对的?"前一本书《新媒体拯救报业?》出版之后,有人在微博中批评我说:"你老说报业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对,那什么才是对的呢?"在我看来,这个批评还是中肯的。作为一本具有明确实践指向的书,也应该如同舆论监督一样,不仅要指出问题所在,还必须要有建设性,要有利于这个和谐社会。但是,涉及报业的新媒体,我真的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告诉人们"什么才是对的",或者"谁做对  相似文献   

7.
庞春燕 《传媒》2006,(8):9-10
信息技术革命给报业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产业发展的推动力。8月5日,新闻出版总署在第三届报业竞争力年会上正式启动了“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等18家首批加盟成员共同签署了《数字报业北京宣言》。[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媒科技》2012,(1):71-71
2011年12月8日至9日,中国报业协会技术工作委员会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2011’全国报社新闻技术工作会议暨中国报业技术年会”,研讨交流“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报业在全媒体转型下的技术成果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2022年媒体进入深度融合阶段。本文以2022年报业典型案例为基础,从内容、渠道、经营、管理等角度,对中国报业的实践特点进行概括。在内容上,报业在新闻报道中不断打破形态和语态边界,呈现视觉化、移动化的内容创新;在渠道上,报业的创新合作网络日益凸显,报纸与广电的“跨媒体”融合、报纸与平台型媒体的合作,报纸自有平台的打造,以及中央级报刊和地方报刊纵向联动,都体现了报纸与多平台破壁共融的趋势。在经营上,以智库转型为代表的“非市场需求”的挖掘,以及跨界经营和平台业务,都拓宽了非报业化收入的增长空间;在管理上,组织扁平化成为报业创新激励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传统报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这对传统报业来说既是危机,也是发展机遇。报业数字化乃至媒体融合不仅是为了与新媒体竞争,更是为了未来的长足发展。本文对传统报业如何真正实现数字化,如何避免千网一面、形成自身特色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组统计数据表明,“十一五”期间报业经营收入的30%以上将来之于网络信息的增值服务;90%以上报社将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作业;85%以上报社将有自身的新闻网站;15%以上报社将采用容错机理运行应用系统;40%以上报社将采用冗余网络结构架构网络环境;60%以上报社在安全保障方面采取纵深防御策略;20%以上报社将有“第五媒体”信息发布平台;65%以上报社(特别是行业报)将建成报业特色的数据信息资源中心。  相似文献   

12.
支英珉 《青年记者》2009,(22):18-19
转企改制,对报业经营者来说无疑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多年来,国内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报业经营水平的提升和经营规模的扩展,但同样伴随着报业的壮大和发展,报业经营者的感受也越来越深刻:在面对做大做强报业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时,不得不面临越来越多报业经营创新拓展的“瓶颈”。如何突破“瓶颈”制约?转企改制恰恰给众多报业经营者提供了创新实践的空间和机遇。  相似文献   

13.
中国报业的市场化转型是报业“全媒体”转型实现的进路.报业进行了市场化转型,才能推进传媒体制变革,释放传媒产业能量,增强报业竞争实力,推进报业数字化转型,走向媒介大融合.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7月28日-29日,由浙江省报业经济研究工作委员会主办、绍兴报业传媒集团承办的浙江省市级报社(报业集团)社长论坛在绍兴举行。与会人员就“浙江报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与思考”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丁敏华  邱扬 《新闻前哨》2001,(11):32-33
一、新闻信息技术是现代报业发展的生产力 回顾我国报业的发展历程:报业从“铅与火”,走进了“光与电”,丢掉“笔与纸”,跨入到今天的网络时代,报业的三次大发展证明,只有技术革新和发展,才能推动报业的发展和前进。 现代报业的生产特点是:新闻采访、编辑网络化,新闻摄影数字化;新闻产品的发行和传送方式的趋势是无纸、无人化。这就意味着电子新闻信息技术、多媒体传播技术在报业的生存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现代报业的发展更离不开新闻技术的进步。 依据现代报业发展的特点以及报业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有许多新技术、新…  相似文献   

16.
肖景辉 《传媒》2006,(8):11-13
目前,中国报业进入了产业转型期,也是战略机遇期。如何应对新的产业时期的挑战和机遇,成为报业领袖们关注的焦点话题。在第三届报业竞争力年会“全面创新,科学发展观引领报业转制”论坛上,演讲者们分别就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以及操作层面上的创新手段等各抒已见,讲述了他们的观点和高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改变了“报社只管办报”的旧观念,报业也可以当作一种产业来经营,但是与其他产业相比,报业有着很大的特殊性。尽管报业具有产业的属性,但更重要的还是党的一个重要的事业;尽管报业(报业集团)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经济实体,但更重...  相似文献   

18.
张建军 《新闻传播》2006,(2):10-11,19
在新媒介的冲击下和受众的不断变化中。全球性的报业经营危机开始出现。如何来应对这种危机?本文从数字化报业战略、挖掘现有潜力、开拓报业的新空间、寻找失去的读者几个方面尝试对这一问题作出阐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论及的“文摘军团”,并 非约定俗成的报业集团或严格意义上的行业群体。与区域性以日报为中心的报业集团或跨地域报业群体(如“都市报群体”、“晚报群体”)相比,这里用“军团”二字似乎显得有些小题大作。无论是从“群体”的规模、产值、广告利润,还是从新闻影响力比较,遍布全国20余省市的三十几家“文摘报”,只能称得上是一支各自为营(一般均有依托的党报或报刊社)的“游击队”。但如果换一种眼光,以相对的影响力和经济指标细加考察,我们便会强烈地感觉到:这支力量在中国报业的大环境中有相当特殊的考察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20.
报业数字化转型的立体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新媒体纷纷崛起的新环境,报业在各个方面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必须实行数字化转型,“数字报业”战略正式写入了《全国报纸出版业“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