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权派根本反对独裁制度,主张民主政治;人权派的民主政治具体表现为三权分立、多党制和议会政治;人权派民主政治的实质就是仿效英美,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但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是历史的必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既是历史的结论,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所证实。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中国人民全面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事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巩固了中国人民争得的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的成果,为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开辟了宽广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火红的七月,中国共产党迎来了90华诞.90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开辟了历史新纪元,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不仅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发展的新境界 ,使我们党站到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设高度繁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不断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前列 ;而且还将作为执政党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政治政策。政治政策是领导机构和领导集团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政治性手段和方法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政治政策作为执政党意志的反映 ,就是根据社会主义的历史方向来确定自己在一定历史阶段所面临的政治任务 ,然后根据历史任务及其特点 ,决定对国家政…  相似文献   

5.
人类在探索现代化的道路中产生了许多模式.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它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却陷入了发展性危机.分析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会为中国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与现代化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社会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它始于资本主义制度之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达到更高层次,没有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的落后国家,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社会现代化过程自然需要更长的时间。中国就是如此,当前人们正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相似文献   

7.
<正>新时代,全党全国人民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就是全面推进"中国之治",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其历史演变,深刻把握其基本内涵,深入理解其总体目标,始终坚持其正确方向,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同发展,全面系统地开辟"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指南。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成和发展逻辑看,经济新常态的重大论断、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这一思想体系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课题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且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时代。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主题,就所面临的一系列发展课题作出了科学回答和应对,"中国道路"的成功开辟,就是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下所取得的实践成果。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上现代化的道路,既要遵循现代化过程的一般逻辑,又要考虑特殊国情的"后发外生"性质,"中国道路"是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对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作出的一种理性选择。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没有照搬别国模式,走的是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并在开辟这条道路过程中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借鉴价值的"中国经验"。"中国经验"具有"渐进改革"、"自主开放"、"文明发展"和"民生政治"等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0.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就是通过发展生产力 ,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 ,在致力于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 ,把实现现代化作为国家和政府的发展目标 ;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思想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发展观。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 ,是指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展开、全面推进、全面发展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使中国的经济特区以一个崭新的形象站立在历史的制高点上,为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率先泼上了凝重的一笔。厦门连同深圳、珠海、汕头,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场,被推上了时代的风口浪尖。在社会主义国家办经济特区,无疑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个及其精采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模式"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化"中国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双向作用的结果。这一结果不仅实现了中国的现代化,也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正>赵美玲教授在其新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经济现代化》(以下称《经济现代化》)中,从历史和现实相统一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剖析。书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开辟了道路。继而通过对梳理剖析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路径、特征、经验等问题给予了关注和回答。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对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历史贡献是多方面的:一是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二是领导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三是领导中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四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形成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回顾分析中国近代以来现代化艰辛历史过程的基础上,论证阐述了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概括了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与社会主义的辨证关系,提出了中国现代化的唯一途径就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基本观点。这对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都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需要继续开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表明,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改革开放不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道路,而且创造了中华民族新的历史,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当前,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改革开放能否继续稳妥地进行,直接关系到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有效的治理体系需要以成熟的制度体系为依托,而精湛的治理能力体现在对制度体系的成熟驾驭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多重意蕴,构成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逻辑。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必然要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阶段性要求,把握不同历史阶段制度建设的共性特征,努力构建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就是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推动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变,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学习邓小平理论,首先必须把握其精髓。所谓精髓,就是贯穿一切的、内在的能赋予理论生命力的东西,是理论体系的灵魂。那么什么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呢?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福建教育》2023,(2):4-5
<正>开篇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世界历史、中国历史、我党历史三个视角,客观评价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个新鲜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模式,开辟了一条有别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精神支柱和路标;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为中国今后的长远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