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最近身体好吗?”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家父”属于谦辞,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  相似文献   

2.
《云南教育》2008,(3):19-19
一、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最近身体好吗?”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家父”属于谦辞,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  相似文献   

3.
一、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最近身体好吗?"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家父"属于谦辞,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  相似文献   

4.
李传鹏 《教学随笔》2008,(Z2):121-123
一、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最近身体好吗?"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家父"属于谦辞,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二、经常用错的佛教词语是:无间道。如:"陷入了留学无间道","面对股市,学会避开无间道"。  相似文献   

5.
2007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分别是:经常用错的称谓词:"家父"。"家父"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属于谦辞。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  相似文献   

6.
《小读者》2008,(4)
继2006年公布十大语文差错之后,日前《咬文嚼字》杂志社又公布了2007年语文差错集:一、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身体好吗?"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家父"属于谦辞,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  相似文献   

7.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07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十大差错分别是:一、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最近身体好吗?"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家父"属于谦词,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词"令尊"。  相似文献   

8.
谦敬辞一览     
一、谦辞“家”字一族:用于向别人称呼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如:家父、哝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一称母新;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一称叔叔。“舍”字一族:用于向别人称呼比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一称侄子;舍新——称亲戚。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称谓,这些称谓其实是很有讲究的,如果不明其意地乱用,那可是要闹笑话的。比如,央视主持人朱军在一次节目中,谈到嘉宾的父亲时,本应用“令尊”,结果用了“家父”一词,把对方的父亲用到了自己身上,未免有点贻笑大方。下面,我把书本上常见的称谓做一归类,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再用错了。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累赘,是指词语在运用中形成的重复或矛盾的错误。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一、谦敬词赘余例1我的家父今年87岁了,身体尚健康。“家父”是一个谦词,即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我的”与“家父”语意重复应删掉。二、概数词赘余例2在这次演讲比赛中,那个表现最突出的女孩大约15岁左右。“大约”是一个表推测的副词,含有不确定因素,概数词“左右”也是一个不确词,二者连用语意重复,将“大约”“左右”二者删其一。例3伊拉克提克里特爆炸造成至少3名以上的平民丧生。“至少”是一个表范围的副词,后面要接一个明确的数词。如…  相似文献   

11.
“家”、“舍”这两个词在表称呼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一特点就是它们都是谦辞。但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其用法又有各自不相同之处,下面加以具体说明:“家”作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如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为“家父”、“家严”、“家君”、“家尊”,对人  相似文献   

12.
刁世兰 《学语文》2008,(5):45-45
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的主持人朱军曾经贻笑大方。将毛新宇的父亲毛岸青称为“家父”。他对毛新宇说:“不久前,毛岸青去世了,首先,向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此语一出,观众哗然,指责朱军“太没文化”。更指责央视怎么能让这样的节目过关播出。(《朱军(艺术人生)口误称毛岸青为“家父”》,网易.2007年4月23日)  相似文献   

13.
“姑”、“舅”二字,在今天都是单纯的亲属称谓:“姑”指父亲的姐妹,“舅”指母亲的兄弟。但在古代“姑”“舅”除了以上的意义之外,还有其他含义。“姑”除指父亲的姊妹外,又是儿媳对婆婆的称呼,《尔雅》中有“妇称夫之母曰姑”;亦是女婿对岳母的称呼,《礼记·坊记》:“昏礼,婿亲迎,见于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婿。”“舅”除指母亲的兄弟外,又是儿媳对公公的称呼,“妇称夫之父曰舅”,亦为女婿对岳父的称呼,《三国·蜀先主传》:“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裴松之注》:“董承,汉灵帝母董…  相似文献   

14.
对自己家属的称呼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家属,一般应按约定俗成的称谓称呼,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但与外人交谈时,对自己家属的称呼,应采用谦称。比如,称辈分比自己高的家属,可在称呼前加“家”字,如“家父”、“家母”、“家兄”等;称辈分比自己低的家属,可在称呼前加“舍”字,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相似文献   

15.
父亲: 您好!看到这样的称呼,您不必感到困惑,我只是觉得“爸爸”一词中包含着太多的亲昵,但从小到大,你给我的感觉都是冷漠,这让我觉得,称呼您父亲更为合理一些。  相似文献   

16.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常犯一种因使用赘余词语而造成语意重复或矛盾的语病。这种语病,由于习惯使然,常具有极大的迷惑性。现将词语赘余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类叙述如下。一、谦敬词赘余谦词是向别人表示自己的谦逊态度,因而在谦词里面常含有“我的”意思,如果在谦词前面再加上“我的”来修饰,就会造成赘余。同样,敬词是为了表达对别人的尊敬之意,故在敬词里面常含有“您的”意思,如果在这一类敬词前面用“您的”来修饰的话,就属于词语运用赘余了。例1我的家父今年87岁了,身体尚健康。“家父”是一个谦词,即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前面加上“我…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人孟郊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名句,平时我们也经常听到“家慈”“家严”的称呼,并且还一向传有“慈母严父”之说。这似乎说只是母亲慈爱,父亲都是严厉的。其实不然,父爱如同母爱,父爱也慈!请看下面两篇文章,哪一位父亲不慈爱呢?  相似文献   

18.
《守财奴》选自《欧也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一章,自入选教材以来,不论旧教材还是新教材,都少不了它,可以说是传统篇目了。我教授它已有三遍了,每次都觉着文中“父亲”这个称呼有点别扭,但每年教材还是这么写,这引起了我的思考:“父亲”这个称呼是不得体呢?还是另有深意?“父亲”这个词,表明的只是血缘关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有子女的男子是子女的父亲。”它是书面语,按照惯例是不能用于欧也妮称呼她父亲的口语中的。前几天,读李梵的《词语春秋》,其中有一篇《人前人后不相同——亲属称谓的面称与背称》,就把“父亲”、“母亲”…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礼仪文化中称谓词语很多,如(“家大舍小令外人”的七字诀:“家”,是自称长辈和平辈家人的谦称,如“家父”、“家母”或“家兄”等等;“舍”,则完全是谦卑的自称,即当着别人称呼比自己辈份小或年龄小的家人,如“舍弟”、“舍妹”等等;“令”,美好的意思。  相似文献   

20.
徐海霞 《辅导员》2009,(3):11-12
词语是语文的起点,也是今后语文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在我们日常的学习中,有许多同学经常用错词语,经常犯“张冠李戴”的错误。本期,我们一起走进“词林”,先来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