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格利高里一世是中世纪初期一位十分重要的罗马教皇。他在位期间,开始摆脱拜占廷帝国对罗马教会的控制,首次将宗教权力和世俗权力集于一身,加强教廷机构建设,加强对各地主教及教会的管理,开始统一教会礼仪,积极推广修道院制度和对蛮族王国的传教工作。他所从事的一系列开创性工作,构成了中世纪教皇统治的基础。中世纪罗马教皇至高权力的雏形即形成于此时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历来就重视音乐的传播沟通作用,赞美诗是基督教通常教会仪式中的主要程式。富能仁利用无伴奏四声部合唱形式使傈僳族人改信了基督教。富能仁的宗教传播策略是一种隐蔽性的文化置换策略。傈僳族人能够接受基督教信仰,关键原因就是基督教在保留无伴奏四声部合唱这种傈僳族文化形式的基础上赢得了傈僳族的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创立之初到中世纪之前的几百年时间,属于原始基督教时期,这一阶段其教会使用的音乐是基督教音乐的初级形式.从原始基督教音乐产生的文化背景、原始基督教音乐的几种重要形式、原始基督教与音乐有关的礼仪制度的形成及其音乐执业者等几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基督教音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欧洲最大的特点就是基督教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此基础之上,基督教教权与世俗王权的关系可以说是相当复杂的。它们就像天平的两端,一端的下降则代表了另一端的上升。随着封建化进程和教会势力的空前发展,教会与世俗国家的关系,教权与王权的关系始终是西欧中世纪法律思想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教会学习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提出的重要理念,其理论基础源自人本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思想。教会学习的重点内容是近代形成的学习策略知识。分析其教学内容、阶段与课堂教学特点,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提出教会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八个环节,会使中小学教师在实践操作层面有所遵循。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近代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基督教的思想传统是西方文明史不可分隔的思想来源之一。西方的艺术音乐起源于宗教音乐,因此音乐的发展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奥林匹克精神与基督教伦理相吻合之处的发现,以及对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顾拜旦思想中基督教宗教成分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影响的分析,得出结论,即: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大力借鉴了基督教的某些伦理思想,故奥林匹克精神与基督教伦理密切相关。同时,考虑到奥林匹克精神中的教育宗旨以及顾拜旦奥林匹克思想中浓郁的教育理念,还得出一模糊的猜想,即:奥林匹克运动实则为基督教普世教化的一种载体。  相似文献   

8.
在19世纪后半期,哈代以艺术的形式探讨了基督教的改造问题,认为基督教应该剔除对上帝的神秘主义阐释,重视理性在宗教信仰中的不可忽视的地位.上帝即爱,此与西方启蒙运动哲学中的自然宗教思想相暗合.哈代的基督教文明理路,宣扬理性与信仰的结合,卸掉了神性的光芒,闪耀着哲学的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基督教传入石门坎苗区时,这里经济贫困,民族受歧视严重,中国传统文化基础薄弱。柏格理等传教士向苗族群众传播基督教的同时,把近代西方社会较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价值观念及生活习俗等也一同引入,不可否认宗教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和环境中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我们也清楚的看到传教士们是抱着强烈的传播基督教的目的而来;使苗族社会依附于教会组织;用西方的文化体系整个地或部分地取代了苗族传统文化,导致苗族中一些优良民族传统和文化的失传,对苗族社会的进步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希腊人仅仅把神当作自身的理想形式,因而在其宗教中,神人之间是一种和谐共存的关系,但在把神当作有求必应者的罗马宗教中,神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功利且虚伪了。在基督教的宗教经典《圣经》中,指示出了另外三种神人关系:创造与被创造,救赎与被救赎,主人与仆人。本文借用黑格尔的扬弃理论,旨在探索从古希腊罗马宗教到基督教中的神人关系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1.
近代福建基督教教会医院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基督教会在福建陆续兴建了许多教会医院。这些医院分布区域宽广,类型各异,大、中、小医院交错分布,形成一个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格局。教会医院将西方的医学技术、医疗设备以及现代化的医院管理方法引进福建,丰富了福建人民的医疗卫生知识,为福建现代医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被推上了基督教大学的领导岗位。在前途既不易推测,也无所依凭的情况下,各基督教大学华人校长结合自身成长经历、所在学校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思想及实践。但又因他们所处环境的特殊性、时代背景的影响,他们又有着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那就是创办中国的基督教大学。正因为如此,他们推动了基督教大学的中国化发展,为西方教育模式的本土化发展、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托马斯·阿奎那站在神学家和神权政治代言人的立场上,讨论了若干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在财产制度上,他既肯定公有制,也承认私有财产的合理性,并试图调和两者的矛盾。在贸易和高利贷问题上,阿奎那既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在道德上谴责贸易和高利贷,同时又对其思想作了修正,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贸易、高利贷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阿奎那的社会经济思想,代表了当时西方教会和基督教国家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熊十力一生所致力者在于建构“新唯识论”哲学体系,因此宗教问题不是其研究的重点。不过,对于在近现代中国影响巨大的佛教和基督教,熊十力亦有很深的见地。“体用不二”是熊十力哲学的宗旨。因此,他以“体用不二”来评判各种宗教。并形成为其宗教观:其一,宗教诉诸于感情,哲学诉诸于理性。其二,宗教基于“体用二分”立教,此乃宗教之根本特征。其三,宗教与哲学一样具有“本体论”,但其本体论最终会被哲学本体论所取代,即哲学将取代宗教。  相似文献   

15.
宗教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尽管宗教现象错综复杂,但它仍然是一定的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对人类思想文化的影响很大,涉及到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各个领域[1],尤其是在精神领域。中世纪时期的西欧人民,深受基督教神学的思想禁锢,从起初的被迫接受到全民信仰。经过异端思想运动对基督神学的批判和否定以及宗教改革运动,最终结束了天主教会对社会思想领域的统治。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剧作家张大复写有多部宗教剧,这些剧作既借助宗教智慧传达作家“布道劝善”的创作主旨,又展现了明末清初宗教生活的真实图景.同时,透过剧中宗教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包容性、世俗性,我们亦可窥见中国宗教文化的宗教特性——浓郁的世俗精神、多神崇拜观念、三教合一思想、功利性的信仰心理等——对张氏宗教剧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教育理论体系是以德主教,智德合一的教育仍具有极大的资源性价值和可借鉴性意义。但随时代的发展和变动,孔子教育理念也暴露出自身的思维局限。有助于我们对其做出辩证的评判和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是20世纪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创建了意蕴深刻、价值独特的健身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陶行知健身教育思想的文化意蕴就在于它的健康性、生活性、实践性,他的健身教育实践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他创造性地建构起了我国现代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和文化精神,形成了"健康第一"的健身教育思想和"动静合一"的健身教育实践,并使之贯穿在其生活教育的实践之中,总结和提炼出了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发展和创新了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理论和实践智慧。研究陶行知的健身教育思想和实践对当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体育强国战略建设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花苗族被迫迁徙到石门坎,物质生活极其匮乏,政治上毫无地位,受封建统治者和当地彝族土目的统治,人们在精神上对宗教产生了特殊的需求。石门坎是汉、苗、彝、回多民族聚集地,但儒释道思想、彝族宗教和伊斯兰教等影响微乎其微,而本民族的原始宗教又满足不了这一需求,这为基督教的传播奠定了文化心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方位实现与国际接轨,中西文化交流愈加广泛与频繁,包括宗教在内的各种意识形态大量涌入,多元信仰的趋势日趋显现。近年来,大学生信仰宗教人数有所增加,特别是大学生基督教徒的比例有所上升,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拟透过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现象,剖析大学生信教的诱因,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