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甲刊发表了一篇关于评论美国扬言对伊拉克动武的文章,乙刊主编准备转载,可发现甲刊封二有一声明:“本刊发表的作品,未经本刊书面同意,任何单位不得转载或摘登。凡擅自转载或摘登者,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遂打电话问我:此项声明不是  相似文献   

2.
2005年7月15日.《河南日报》刊出长篇人物通讯《和你在一起——记当代孝子张尚昀》,新浪、网易,搜孤、麟讯、人民同等各大网站竞相在首页予以转载。网友们阅读此文激动、落泪,纷纷表示“生子当如张尚昀”.“当代章子张尚昀的事迹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净化着社会的空气”.“河南人,好样的!”……  相似文献   

3.
2004年10月23日,尽管是周六,河南日报在全省率先推出的两篇关于“豫花”、“毒面粉”事件的独家报道,还是引起了全省、全国的广泛关注。许多媒体予以转载,许多网友纷纷针对此事发表了评论。可以说,河南日报在这场捍卫河南形象的战役中打了胜仗。然而,回顾此事件报道前后,我至今心里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4.
《记者观察》网站自去年岁末正式开通以来,受到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网站的访问量不断增长,许多网友通过网站留言板与我们交流,一些朋友通过留言板为我们提供新闻线索,一些作者通过在线投稿向我们投稿,网站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本刊记者采写的《超载煤车在繁峙县“治超点”前消失》一文于我刊2006年第2期刊登后,繁峙县政府以繁政发[2006]3号文件向忻州市政府发出建议108国道金山铺超限运输检测点尽快迁址的紧急报告。4月11日,一位网名为“我是一个好人”的网友在我刊网站留言板留言:“繁峙县金山铺治超点又开始了,又要堵车了,又换…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2005,(9):24-24
以下是部分网友在本刊网站(www.qnjz.com)“传播评论”论坛就厚报问题的精彩发言。今后,本刊将继续在论坛上请大家围绕热点话题开展讨论,敬请关注和参与。  相似文献   

6.
互动空间     
本刊于3月份推出《农村“80后”人群之惑》的一组报道,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切关注。他们纷纷来电来函或在我刊网站留言,畅谈感受与想法。以下是我刊网站的一则留言:《记者观察》编辑部:  相似文献   

7.
网络事件主题特征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网络事件,通常是指某一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在网络上被广泛转载、跟帖、参与评论,引起传统媒体或政府关注的传播事件。如2007年的重庆“最牛钉子户”、“山西黑砖窑事件”、“华南虎事件”等。  相似文献   

8.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4年12月21日上的《“办证”与“教授”之间》一稿。在第15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评论二等奖。这是一篇构思独特、对比强烈的评论佳作。稿件刊出后,不少主流网站予以转载,在读者中引起了热烈反响,首先被报社评为“星稿”。之后又受到了“中国新闻奖”评委们的青睐。它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下述三点写作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2009年10月,“艾滋女”事件引起广泛关注。据报道,一个名叫“闫德利”的女子以“艾滋女”身份发表博文《我的忏悔》,称自己被检查出艾滋病,为自己的滥交而后悔。之后,又陆续发表博文讲述自己被继父强暴、去北京当小姐的悲惨经历,并曝出279个“嫖客”的电话号码。为证明博文的真实性,“她”毫不避讳地贴出艳照和全家福。一时间,“闫德利”的博文和照片引发网站的狂热转载,“艾滋女”成为网友漫骂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张全  王冬敏 《新闻实践》2012,(11):38-40
乐清日报自2011年3月改版后,专门开办了评论版,每周三期。设有“乐清观察”、“经济走笔”、“众议”、“巷议”、“140字”、“画语”、“政论”等栏目。到今年8月底止。刊出评论版240多期,发表评论文章近1700篇,其中由本报记者、编辑和特约评论员撰写的本地评论310多篇。在国内县市报中属评论版刊出频率较高、系统性较强的报纸。乐清日报评论版的闪光点,在于对本土评论的操作。因此在读者群中建立了较高的公信力,也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所谓网络事件,通常是指某一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在网络上被广泛转载、跟帖、参与评论,引起传统媒体或政府关注的传播事件。如2007年的重庆“最牛钉子户“、“山西黑砖窑事件“、“华南虎事件“等。  相似文献   

12.
引发网民强烈关注的“徐武事件”,6月10日有了结果,徐武终于得以出院,让牵挂徐武命运的网民松了一口气。这一事件中媒体的表现可圈可点: 《人民日报》成为众媒体跟进的一面旗帜。在事件升级、网友热议的当口,5月5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精神病收治”不得偏离法治轨道》,立场鲜明地对“徐武事件”中有关部门的处理不当提出批评,引起网民极大关注,受到网友盛赞。中央电视台也在《东方时空》、《新闻1+1》等多个栏目对此做了报道。  相似文献   

13.
香港《大公报》在10月7日、8日两天详细摘要连载了本刊第9期以本刊记者魏永征署名的《周瑞金、凌河、施芝鸿:皇甫平三人谈》一文。《大公报》转载此文的标题是《“皇甫平”揭秘》,肩题是《四篇评论招来“姓社姓资”争论》。其内容包括原文的“皇甫平点将录”、“皇甫平文章是怎样写出来的”、“还有第五篇,没有写出来”、“非同一般的反响”、“皇甫平为何保持沉默”、“为什么在‘姓社姓资’问题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13年1月13日至4月2日期间发生在北京的雾霾事件为例,以人民网、新华网、湖南红网以及东南网4家主流新闻网站发表或转载有关此事件的新闻评论为样本,重点对其来源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得出这四家网站新闻评论来源上的各自特征,进而对中央级与省级主流新闻网站的新闻评论来源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的互联网上,海量的新闻信息期待着网友的点击浏览。而各个网站间的新闻相互转载,使得相同的新闻信息在多家网站重复出现。一条重要新闻,往往是中央级重点新闻网站、全国门户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地方门户网站都刊发、转载。网友只需点开一家网站  相似文献   

16.
3月24日,国内部分网站相继转载了南方某报的<某省黑砖窑案又一官员"复出">的文章.次日,有媒体就对此事件发表了评论.令人遗憾的是,苗论几乎是"一边倒"地以某报为依据进行批评.  相似文献   

17.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4年12月21日上的《“办证”与“教授”之间》一稿,在第15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评论二等奖。这是一篇构思独特、对比强烈的评论佳作。稿件刊出后,不少主流网站予以转载,在读者中引起了热烈反响,首先被报社评为“星稿”,之后又受到了“中国新闻奖”评委们的青睐。它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下述三点写作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一是语言简洁,短小精悍。在改革开放、大力推进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大大加快,信息需求量也成倍增长。受众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丰富的信息,所以,信息越快越好、越精练…  相似文献   

18.
近日,有版权工作者向本刊反映:作为版权工作者,却没能保护好自己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据这位版权工作者说:“前不久,我在业内发表了几篇文章,自觉视角独特,内容新颖,会被转载。于是,我上网—查,果不其然,除了平面媒体外,竟有五六家大网站转载了我的文章。版权工作者与网站逐—联络,询问稿酬,结果答复几乎都一样:‘你已拿了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伊始,各大网站的头版头条、各大论坛社区的热点主题帖赫然亮出“‘艳照门’事件”,1300多张不雅照片通过网络扩散至全球各地的服务器,由于照片涉及到多位演艺圈当红明星,吸引了上千万网民在网络中浏览、转载、评论,一时间各种言论在网络中风生水起,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事件的主人公陈冠希公开道歉并决定退出娱乐圈,事件才得以平息。  相似文献   

20.
网络的发展和繁荣不仅为我们现实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也为不同人群对同一事件发表不同评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平台,网络媒体最终将担负起“积极引导网上舆论,形成并巩固网上的正面舆论强势的重任。”2004年8月,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强势推出了“浙江潮评论”频道,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经营,目前已成为国内省级重点新闻网站评论频道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