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想是人们由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深深体会到这种思维活动的灵活与否,往往是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因此,让学生了解作文中的联想并引导他们在作文中运用,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联想是人们由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深深体会到这种思维活动的灵活与否,往往是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因此,让学生了解作文中的联想并引导他们在作文中运用,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看图作文如何“联想”作文教学导向ZUOWENJIAOXUEDAOXIANG山西/张崇善看图作文需要联想。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有了联想能力,写作时就能浮想联翩,思路开阔,写出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作文中的联想合肥一中朱一兵联想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方法,又是表达事物的一种艺术手段。作文中的联想,是剖析客观事物相互关系的利刃,是立论抒情的重要工具。因此,认识联想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好联想的一些规律,对指导学生作文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第一,...  相似文献   

5.
所谓联想,是指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过程。它作为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方法,贯穿于作文这种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联想就像一团发酵剂,一下子扩大了作文的思维空间,使得文章内容丰富、思路开阔。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善于浮想联翩,让联想成为你作文成功的翅膀。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一项复杂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的灵活与否,往往是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而思维活动的灵活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掌握并运用联想与想象。 什么是联想与想象?联想就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想象是人们在原有感情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因此,只让学生了解抽象的概念,是远远不够的,具体怎么操作,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始终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把学生从作文恐惧症中解救出来是语文教师的研究之重。我在教学实践中 ,几经探索 ,摸索出了“物意”联想作文教学法 ,变刻板陈旧为信马由缰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自由表达 ,让他们在“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的境界中激发创作灵感 ,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文。  一、“物意”联想作文的内涵及依据什么是联想 ?简单地说 ,联想就是由眼前的事物触发而想到其他事物的思维过程 ,也就是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 ,它有多种形式 ,如接近联想、类比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等。联想是一种常…  相似文献   

8.
作文离不开想象和联想这两种思维方式。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记忆中的表象为  相似文献   

9.
所谓“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即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联想在写作活动中作用显著,尤其在材料作文中尤为重要。要让材料作文“有感而发”,“触类旁通”,达到《文心雕龙》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写作境界,脱离联想,是万万不可的。  相似文献   

10.
第十二册基础训练 2作文要求是 :“写篇作文讲讲你最心爱的东西。要讲清楚它的特点 ,还可以说说你由这一心爱的东西所产生的联想 ,使别人读了你的作文 ,仿佛也看到了你所喜爱的东西 ,能够体会到你的思想感情。”这次作文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状物训练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观察 ,就应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 ;联想 ,就应抓住事物特点展开联想。如何激活思维 ,落实本次作文的训练要求呢 ?一、导入情境 ,激发情趣同学们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 ,有许多东西陪伴着我们 ,给我们带来欢乐 ,启迪我们的智慧 ,成为心爱之物。你最心爱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不管是什么体裁的作文,作为观念形态,都是客观外界事物在学生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要写好一篇作文,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在此,我们就联想、想象和作文的关系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以求同仁指教。一、联想、想象的意义和作用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现象。联想的方式,主要有相似联想、相近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等。想象是人脑对过去形成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可分为随意想象和不随意想象,前者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非常自觉地进行的一种想象,后者是指没有确定的目的,很不自觉地进行的一种想…  相似文献   

12.
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乙观念的心理过程。联想这种心理过程,这种思维方法对社会和人的发展既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社会进步和人的不断完善的根本保证的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通过教学来教会学生识字、阅读、作文,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提高道德水平和思维觉悟,就应该自觉地运用联想规律,以争取最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考试》2007,(Z1)
作文离不开想象和联想这两种思维方式。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记忆中的表象为起点,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所谓联想思维 ,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也就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或外在的联系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联想思维的引发点是“事物之间的内在或外在的联系”。其形式是由此及彼 ,如同架桥 ,彼此连接 ,是一种发散性思维。如图一 :甲—→乙—→丙—→丁 ,是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 ,属单向性发散思维 ;如图二 :甲—→乙—→A丙—→B丁—→C,是由一事物联想到多种事物 ,属多向性发散思维。前者是联想思维的基础 ,后者是它的发展和深化。联想思维的方法有同物联想、对比联想、比拟联想、形似联想、神似联想、因果联…  相似文献   

15.
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乙观念的心理过程。联想这种心理过程,这种思维方法对社会和人的发展既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社会进步和人的不断完善的根本保证的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通过教学来教会学生识字、阅读、作文,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提高道德水平和思维觉悟,就应该自觉地运用联想规律,以争取最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必须从加强创新思维训练开始。一、启发联想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如由“鸽子”联想到了”和平”;由“中秋赏月、家人团聚”联想到“为保卫祖国而守卫边防的解放军战士”等,这种联想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增加表达效果。在此基础上,出示一些看似没有联系的事物,让学生经过联想,从中找出事  相似文献   

17.
一、联想思维的意义和作用联想思维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是思维的一种主要途径。联想分单向联想和双向联想两种。单向联想缺乏灵活性,不能举一反三。如(125+90)×  相似文献   

18.
联想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相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联想思维在认识活动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它是解答数学题的一种基本思考方法。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实质上是已知和未知间的一系列的联想过程。这种联想往往是缺少逻辑依据,没有清晰推理的。在解题时,通过仔细的观  相似文献   

19.
快速作文的核心是思维训练,如果写作是一座美的建筑,那么思维则是这完美建筑的构思。也就是说在快速作文实验中既要注重技巧的训练,又要注重加强思维训练。教师要在强化思维训练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事物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使其在强化训练中具有广泛性、深刻性、独创性。 思维训练的广泛性,是依据联想、想象的能力,是由此及彼,联想迁移,浮想联翩的思维过程,运用联想可以使片断的事物连成整体,由单一变为复杂、抽象化作具体,借助联想开启思维之门。 例,《雨后》一题,该如何运用联想呢?首先,应从这一题目的构成方式入手,找出中心词,也就是把重点放  相似文献   

20.
【设计思路】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本设计,将从联想和想像能力的培养、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力求把教师的讲解点拨与学生的感悟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作文训练起到根本性的促进作用。【导写过程】一、联想和想像能力的培养1.教师讲解。联想和想像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和最主要的形式,培养同学们的联想和想像力,对发展同学们的创造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人说,联想和想像力是科学的翅膀,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少不了它。如何在作文时培养同学们的联想和想像力,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